宋長庚
(湯原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佳木斯 154700)
大壟覆地膜人工插秧有機水稻栽培技術
宋長庚
(湯原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佳木斯 154700)
有機水稻是今后水稻生產的發(fā)展方向,是在水稻生產中全程不施用化肥、農藥及其他化學合成制劑,生產中使用農家肥或有機肥,充分利用栽培管理技術控制病、蟲、草害的發(fā)生,必要時使用人工防除或使用天然、生物制劑;因此,為降低生產成本,保證全程有機生產,本文對大壟覆地膜人工插秧有機水稻生產技術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大壟 覆地膜 人工插秧 有機水稻 栽培技術
選用適合當?shù)丨h(huán)境條件的優(yōu)質、高產、抗病、抗倒伏、分蘗能力強和耐低溫的優(yōu)良品種。
用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稀釋600倍液浸種5~7d;或用1%的生石灰水浸種5~7d,撈出后用清水沖洗稻種。
采用智能化催芽系統(tǒng),在30~32℃條件下破胸,當種子80%左右破胸時,25℃控溫催芽。當芽長1~2mm時溫度降到15~20℃,晾芽6h左右,方可播種。
選無農藥殘留的熟地旱田表土或山地腐殖土做基質,用乙蒜素或寡雄腐霉對基質進行殺菌消毒,旱田土除草籽也可用熏蒸法。
采用開閉式大棚,床寬8~10m,床長20~30m,中間設步行道寬40cm,棚高為2.4~2.5m。
做床的要早春淺耕10~15cm,整平床面。每平方米用充分腐熟豬糞2.5kg,充分腐熟的雞糞1kg,混拌均勻后施于耕層10cm床土內,整平好床面。
水稻秧苗最適宜的土壤PH值為4.5~5.5,每300kg基質使用“生物壯秧劑”一袋(2.5kg) 或生物多元有機酸(200ml/360m2)進行調酸,土壤PH值調到5.5以下,確保在20d 之內床土PH值不能超過6.0。床面整平后分2~3次澆足底水,播種前再澆水,使床土水分達到飽和狀態(tài)。
人工插秧育秧盤每公頃600盤,每盤裝土6斤,裝土時要裝滿,澆水后剩余盤高的2/3。
當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5℃~6℃時開始播種,一般適宜播種期4月13日至4月15日,水育稻育苗期不超過30天為宜。
播量:要堅持稀播種,人工插秧要求每平方米芽籽500~600克。
覆土、覆地膜:播后將種子壓一遍,使種子三面入地,用熏蒸消過毒的基質土蓋上種子,覆土厚度0.7cm~1cm。覆土完成后在床面平鋪地膜。
播種至出苗期,以密封保溫為主。出苗80%左右,撤掉地膜,出苗到一葉一心期,盡量不澆水,棚內溫度不超過28℃。1.5~2.5葉期,棚溫控制在22~25℃;二葉一心至插秧,棚溫控制在20℃。二葉一心期以后,發(fā)現(xiàn)床面干旱,早晨葉尖不吐水珠,應及時補水。選擇早晚澆水,一次性澆足澆透。揭膜后插秧前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shù),但不能灌水上床。
秧苗1.5~2.5葉期如發(fā)現(xiàn)脫肥,追施有機類葉面肥、沼渣肥或雞豬糞浸出液。
如發(fā)現(xiàn)雜草應及時人工拔除。應用生物壯秧劑或調酸劑把床土pH值調到5.5以下,可以抑制立枯病的發(fā)生;秧苗一葉一心期應及時通風煉苗,以增強秧苗的抗病能力,在一葉一心期前用1%的“武夷菌素”生物農藥100~150倍液噴灑苗床預防立枯病。
首先,整地起壟后泡田:旋耕地地平土碎,用大鏵直接起大壟,壟距130cm(壟臺100cm,壟溝30cm),壟高大于15cm,并用拉棒耢平。壟兩側清出壟溝,與順壟溝相互貫通。起壟在灌水泡田前完成,在適宜農時內越早越好。平翻地必須在早春旋耕打碎拉棒耢平。其次,可在泡田水耙地沉降后,人工拉線起壟平壟臺。
隨起壟施基肥,也可起壟后再施。一般畝施完全腐熟優(yōu)質農家肥750公斤或含氮5%的有機生物肥120公斤、含氮3%的有機生物肥200公斤或大豆餅肥300kg/hm2。利用開溝器條側深施肥,壟上4行,采用側施5cm,深施3~4cm。
旱起壟施肥后,立即開始灌水泡田。需小水漫灌,達到壟溝滿水,壟體表面成剛好浸水,要求早上水早泡田。
選用厚0.008mm,寬1.1~1.2m的黑色地膜。每公頃用膜量為65~75kg。覆膜前撤水至壟溝1/2處。在大壟一側用手將膜插入壟體15cm左右,人工鋪膜,鋪平鋪嚴,并用手將膜順壟幫斜插入壟體10cm。
人工插秧,順壟溝行走,插秧左右各2行。具體插法:用中指將膜破孔,順勢將手捏苗插入孔中,深度適宜一般1.8~2.0cm。行距拉線,小行距分別為20、40、20cm,插成壟上寬窄行,缽苗穴距14.5cm,確保每公頃23萬穴以上。
水稻有效分蘗期前不用灌水,保持畦溝有水,畦面無水,畦面有水畦面溫度低影響水稻分蘗。有效分蘗期(插秧至6月25日前)灌3~4cm淺水。有效分蘗期前3~5天看苗、看地,若長勢過旺,葉色濃綠也沒有草荒危險則排水曬田5~7天。曬后先濕潤灌溉,然后恢復正常。孕穗至抽穗前,灌10cm活水。即抽穗前8~14天,遇到低溫(17℃以下)時灌15~17cm深水護胎。抽穗揚花期灌5~7cm活水,蠟熟期開始間歇灌水,黃熟初期開始排水,一般8月25后斷水為宜。洼地可適當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適當晚排水。
水稻在移栽當天返青時使用歸農水稻專用返青肥100kg/hm2。
插秧后馬上撒施大豆餅肥300公斤/公頃(施肥前必須將豆餅粉碎,在溫水中浸泡1~2周,充分發(fā)酵)。7月8日左右噴施奕源生物菌肥。
沼渣做追肥時,每公頃用量為15~22.5 t,可以直接開溝挖穴澆灌在作物根部的周圍,并覆上土以提高肥效。水利條件好的地方,可以結合農田灌溉,把沼氣發(fā)酵殘留物加入灌溉水中,隨水均勻流入田間。
水稻稻瘟病正常預防,可用春雷霉素防治,每次每畝噴施75~100ml(有效成分1.5~2.0g)防治,也可用生物農藥枯草芽孢桿菌進行預防,每次每畝10g;水稻潛葉蠅不用防治,其他害蟲使用性誘劑或殺蟲燈進行防治;用黑色地膜覆蓋畦面無雜草不用防治,畦溝雜草在水稻生長中后期進行人工鏟除。
水稻有效分蘗結束,有機水稻田正常灌水,灌水2~3天后,畦土變軟,二人一組站在畦溝,從畦的一頭開始撤掉地膜,拿出田間統(tǒng)一處理。
適時排水,采用機械收割。收割前排水,不要停水過早以影響米質。完熟率達95%以上,霜前搶晴進行收割。
宋長庚(1965—),黑龍江省湯原縣人,現(xiàn)就職于湯原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高級農藝師職稱,1986年以來至今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目前研究方向是水稻、玉米高產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