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嚴
摘 要 作為一門世界語言,它的用處涉及各行各業(yè)。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來說,掌握一定的英語閱讀能力對于畢業(yè)后的工作有著很大的幫助。如何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在校大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一定閱讀能力和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一直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難點。本文針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筆者數年工作實踐提出一些策略。
關鍵詞 大學英語 閱讀能力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8.020
Cultivation of Non - English Majors Improving Reading
Ability and Interest in Language Learning
XING Yan
(Qiongtai Teachers College, Haikou, Hai'nan 571127)
Abstract: As a world language, its use involves all walks of life. For speaking non-English majors, master some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for a job after graduation has a great help. How certain way to make college students who develop good reading habits, have certain ability to read and develop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it has been a difficul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iming at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reading problems with their own practice for several years to make some strategies.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learning interest
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數年,幾乎每屆都有學生提問:怎樣才能學好英語。的確,作為一門世界語言,它的用處涉及各行各業(yè)。尤其是在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入境的外國人數量大大增加。以主要英語國家美國為例,2001年美國籍游客入境人數為949161人(數據摘自《北京市旅游統(tǒng)計年鑒2003》),根據國家旅游局2014年1月16日發(fā)布的2013年1月-12月美國籍游客來華旅游入境人數統(tǒng)計,入境的美國游客數量達到208.53萬人。大街小巷、旅游景點以及各大高校校園里隨處可見金發(fā)碧眼的外國人。在很多大學生眼里,能用英語與外國人進行基本的交流是大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此外,作為我國現階段評估大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備受學生關注,許多用人單位都以是否通過大學英語四級或六級考試作為用人標準之一,因此許多學生都有著學好英語的美好愿望。
隨著對外交流的日益增加,許多公司企業(yè)在日常業(yè)務中均涉及對外交流,許多合同、商品說明書、協(xié)議、法律條款等用英語書寫、印刷,內容涉及各行各業(yè)。根據蔡基剛(2012)對在上海地區(qū)工作三年以上的大學畢業(yè)生的調查:在英語能力應用方面,大學畢業(yè)生們在工作中應用最多的英語語言技能是閱讀(36.3%),其次是寫作(32%)和口語(29.2%)。由此可見,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來說最常用最重要的技能莫過于閱讀能力。
1 傳統(tǒng)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傳統(tǒng)的閱讀理論在外語教學中占據著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傳統(tǒng)閱讀理論來源于傳統(tǒng)語文學(philology)。語文學是關于從文字出發(fā)來理解、闡釋文章意義的理論。在這類理論的影響下,傳統(tǒng)閱讀理論認為:閱讀理解關鍵在于詞匯,外語的閱讀理解應該從詞組出發(fā),認為閱讀是一個由詞組到句子,再由句子到段落,最后對整篇文章進行解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生被看作是消極等待著吸收教材里的閱讀材料、且不具備足夠閱讀能力的學習者,教師便承擔起幫助學生克服障礙、吸收理解課文內容的義務和責任。通常情況下,教師要先朗讀課文,隨后逐詞逐句逐段進行講解,之后復述概括各段落大意,對長句難句進行語法分析,最后總結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等。幾乎所有課堂程序都是在漢語(母語)和英語的互譯中進行,教師主導著課堂,學生完全被動地聽從于教師的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沒有被看作可能對學習進程起任何貢獻的人,他們是消極被動的聆聽著、接受者、服從者。①
然而研究表明,如果只強調從詞匯入手來進行語言學習,會在許多方面妨礙學習者發(fā)展自身的整體閱讀能力和綜合閱讀技巧。這樣既不能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也不能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通過閱讀來建立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庫,而且在孤立學習單個詞匯的同時,還會使學習者只專注于記憶詞組最普通、最常用的意義,忽略了詞匯在語言實際運用中的具體含義。簡言之,如果過多關注詞匯,勢必導致閱讀者對整篇文章乃至文章的背景知識的視而不見。今天的大學英語課堂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然受著傳統(tǒng)理論的影響,包括許多教師本身,由于從學生年代開始就受傳統(tǒng)理論教學的影響,在走上講臺后依然會不自覺地在教學過程中表露出來。因此在這方面依然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
2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tǒng)理論的影響,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以詞組、句子作為基礎,逐詞逐句逐段來理解文章。“只重視語言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局限于單詞或句子,忽視了閱讀策略的培養(yǎng)?!雹谶@種教學模式嚴重束縛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從而影響了閱讀能力的提高。
目前大多數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閱讀主要表現在:
(1)詞匯積累不足。人們在研究第一語言閱讀時發(fā)現,流暢而有效的閱讀所需的詞匯量應在10,000至100,000之間(Anderson and Freebody, 1981)。就英語閱讀來說,一個學習者要做到基本流暢地閱讀,所需的基本詞匯量應在2,000至7,000之間(Coady and Huckin, 1997)?,F階段許多大學生的詞匯量嚴重不足,許多常用詞無法做到有效掌握,影響了閱讀能力的提高,進而使學習興趣受挫。
(2)閱讀中的不良習慣。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對閱讀理解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能夠基本讀懂一般性題材的英文文章,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70詞,在快速閱讀篇幅較長、難度較低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00詞?!?/p>
許多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常會出現一些不良習慣,如心譯(mental translation)、聲讀(sub vocalization)、指讀(finger-pointing)、回讀(regression)等;有的學生在閱讀中一碰到生詞就立刻翻字典或用電子詞典查生詞;這些習慣都會大大影響視幅的擴展,進而影響閱讀理解的準確性和閱讀能力的提高。視幅(eye span)也稱定置(fixation),是指一眼能看清字數的多少。視幅的提高對于閱讀速度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較強閱讀能力的讀者不是逐詞閱讀,而是一次看好幾個詞,對于英語學習正來說,在初級階段的視幅往往很小,但隨著語言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視幅會逐漸擴大,閱讀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3)閱讀量不足和語言文化背景缺乏。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大學生入學前并未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由于語言之間有著共同點,漢語閱讀能力較強、有愛讀書習慣的學生,往往也有一定的英語學習、閱讀能力?,F階段非專業(yè)大學英語作為公共基礎課,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每周僅有4節(jié)大學英語課,課時量明顯不足,僅僅依靠在上課時閱讀教材上的幾篇文章來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遠遠不夠的。據了解,只有很少部分學生會在課外主動閱讀英語課外書。
3 提高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對策
孔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苍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纱丝梢?,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之處,在于設法提高他們對英語的興趣。
(1)改善課堂教學,擴充知識背景。為改變大學生閱讀能力不足的現狀,教師應在課堂上做出示范。首先在課文講解方面,改善自身先前所受傳統(tǒng)理論的影響,逐漸轉變教學觀念,在閱讀材料教學中應先把握好整體內容,設計好教學思路,從整體到細節(jié)來講解課文內容。教師在課前還應嚴格要求學生在課前仔細閱讀教學材料,并在閱讀過程中嚴格按照一定的方法,改正不良習慣,逐漸提高閱讀效率。此外,教師在備課時,應根據備課內容,適當補充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在課堂上結合教材介紹英美國家人情風俗、社會制度、語言習慣等知識。可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等工具,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學習素材,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借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如課前幾分鐘可以讓學生聽一聽經典英文歌曲、或者在適當時候安排學生觀看經典電影等,這些都可作為學生了解英美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背景的途徑。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理解是一種復雜的語言和思維交互作用的過程。③為了避免不良習慣對閱讀理解的干擾和阻礙,在閱讀過程中應努力克服心譯、指讀、聲讀、回讀等不良閱讀習慣。閱讀時應全神貫注,集中注意力于閱讀材料,逐漸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思考問題的習慣,不斷培養(yǎng)語感。遇到生詞盡可能猜測單詞意思,為了不妨礙閱讀進程,可以先暫時跳過生詞繼續(xù)閱讀,待讀完后再回過頭來查生詞。
(3)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在漢語背景里學習英語確非易事,但也不是不可為。為了提高大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可要求學生閱讀一些課后材料。根據不同學生基礎的不同選擇多樣化的閱讀材料,長篇小說閱讀量大,生詞繁多,對于初級水平的學生不大適合,因此可選用一些短篇幽默故事或童話故事等,如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故事耳熟能詳,且篇幅不長、趣味盎然,很容易引起初學者的興趣。有同行認為可選用一些簡寫的文學作品,筆者對此不大認可,因為經過簡寫的文學作品,它們的文學性和可賞析性是需要重新評估的。對于初學者來說,盡量閱讀原汁原味的語言作品對培養(yǎng)語言思維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4 結語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短短幾年的學習中只要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在閱讀中逐步積累起一定數量的單詞,打下較扎實的基礎并培養(yǎng)出一定的自學能力,對其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將有莫大的幫助。
注釋
① 梁薇.淺析如何以交際法行而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M].外語與文化研究(第二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② 胡燕.淺談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J].中國校外教育,2010.73.
③ 程莉霞.語篇銜接與閱讀教學[M].外語文化研究(第六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