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華
摘 要 情緒是一種內(nèi)心的狀態(tài),經(jīng)由個體身體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影響情緒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包括了現(xiàn)實情境,個性需求,生物周期以及認知評估等因素。人一般通過認知對客觀事物與需要的滿足作出判斷與評價,才會產(chǎn)生情緒反應,認知改變,情緒也相應發(fā)生變化,這是導致情緒變化最重要的因素。人往往覺得是事情讓自己痛苦,其實不然,而是認知評估的問題。并非事情直接導致情緒而是由于認識,所以學會管理和疏導不良情緒很關鍵。
關鍵詞 情緒 情緒管理 情商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9.080
Emotions Influence Factors and Reasonable Thought
Formation Strategy Research
FU Chunhua
(School of Marxism,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
Abstract Emotion is a kind of state to individual body's state. Affect factors is some, including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the demand, biological cycle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 People need to satisfy a judgment and evaluation, than produce emotional response. Cognitive will change in according to cognitive evaluation. People often think things to let his pain, actually, it's cognitive assessment. Things are not directly cause emotion but by understanding, so learn to manage bad feelings is the key.
Key words emotion; emotion managem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在每個人身上,都存在一種神奇力量,他可以使人神清氣爽,也可以萎靡不振,可以使人冷靜理智,也可以暴躁易怒,總之它能加強,也能削弱人類。學會調(diào)控和疏導它,做個高情商的人,是必要的。
1 情緒的內(nèi)涵
情緒是種內(nèi)心感受,經(jīng)由身體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一般通過體態(tài)、語態(tài)、面部等表現(xiàn)出來?,F(xiàn)代的心理學家概括為四類,快樂、憤怒、悲哀和恐懼。古代禮記中稱為七情,喜,怒,哀,懼,愛,惡和欲。不管怎樣描述,都證明情緒是復雜而且多變的,話說要處理好事情,先必須處理好情緒。
在心理學上,稱自我控制情緒能力為情商,它是一種自我管控情緒的指數(shù)。調(diào)查表明,智商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85%則取決于情商。一些成功人士智商并非很高,但情商一定不差。由此可見處理情緒的重要性。
2 影響情緒的因素
影響情緒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基本分為四類。其實所有的心理輔導等都是希望通過外在有利因素轉化為客體內(nèi)在的積極動力。
2.1 現(xiàn)實情境
具體的情境,會讓人產(chǎn)生不同的情境。比如當個體去參加比賽,現(xiàn)場選手是否情緒緊張?手心有汗,心跳加速,甚至大腦短暫的空白?是否在宣布成績時內(nèi)心又有忐忑?自我反思,平時講課從不這樣,為什么?現(xiàn)實情境,比賽的氛圍,競爭,而且每位選手有顆不服輸?shù)男?,希望證明自己。再如,個體求愛表白時候,是否會出現(xiàn)臉頰通紅,心跳加速,甚至手足無措?這些都標明人的情緒變化會受到現(xiàn)實情境影響,當然這僅僅一個表面影響。
2.2 個性需求
個體性格不同,對待同一事物情緒表現(xiàn)不同。需求,人對某種事物的欲望或要求。高考前由于情緒緊張,發(fā)揮失常事例太多,為什么?我們在乎我們等了太久,我們需要試卷改變命運。 比如年輕人求愛表白的時候,會表現(xiàn)出情緒緊張,兩臉通紅,心跳加速,語無倫次,莫名的激動等,這都表明人一生隨著年齡的變化,個體最在乎的東西是不斷變化的,同時外在的情緒反應也是不同的。
2.3 生物周期
情緒與人的情緒、體力、智力的生物周期變化相關。生物周期變化,是任何個體難以回避的問題,我們能做的只有正面面對它的出現(xiàn),比如情緒的低落或者高漲,由于情緒過程中,總是伴有生理活動的可計量指標,因此人們可以用這樣的客觀指標來了解人的情緒反應程度。比如更年期,科學證明不僅女性有,男性也有;青春叛逆期,現(xiàn)在證明2~3歲寶寶,8~9歲兒童也有;還有人常說一孕傻三年,還有一天之計在于晨,這些都表明個體情緒的變化是受到生物生理周期變化影響的。
2.4 認知判斷
認知亦為認識,是指主體認識客觀外界事物的過程,或可以稱為對反映與人體感官的外界一系列事物進行信息加工,沖擊反應的過程。它是集感觀、知覺、記憶存儲、思維運轉、想象力發(fā)揮、語言表達,情感外露于一體,是主體對外界的一種主觀判斷,這種判斷和主題一路走來所累積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密切相關,同時深刻反映出對于一系列事物的認識和看法。通過認知對客觀事物與需要的滿足作出判斷與評價,才會產(chǎn)生情緒反應,認知改變,情緒也相應發(fā)生變化。這是情緒變化最重要因素。
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園的長凳上休息,你最心愛的一本書放在長凳上,這時候走來一人直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書壓壞了,你會怎么想?一定很氣憤,為什么?隨便損壞別人的東西,太沒有禮貌。那我現(xiàn)在告訴你,他是個盲人,你又會怎么想。想法肯定會發(fā)生轉變,還會憤怒嗎?不會,也許還有些同情。
同樣的一件事情,他壓壞了你的書,但是前后你的情緒反應卻截然不同。為什么?很顯然讓我們情緒發(fā)生變化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合理情緒理論重要性。合理判斷形成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認知產(chǎn)生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適度的情緒反應;而不合理的則相反,往往會導致不適當?shù)纳踔磷屓撕蠡诘姆磻H送X得是事情讓我不開心痛苦等,其實不然,而是認知評估的問題。并非事情直接導致情緒而是由于認識。所以學會管理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很重要。
3 情緒管理的策略
“管理”,其實是為了擺脫“壓抑”的誤區(qū):現(xiàn)實當中有很多人對于生氣、憤怒、難過和悲痛等“負面”的情緒反應,習慣以自己的意志力強壓抑下去,以為這種不良的情緒隨著時間推移會慢慢消失。其實不然,情緒的能量不去及時管理,它就會越來越多、并朝著更糟糕的方向轉化,最終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爆發(fā)出來。因此情緒管理并不是一味地壓抑,而更需要疏導與化解。
3.1 覺察情緒
情緒是我們自身對于外界的一種應激反應,也是我們每個人首先需要坦然面對的,他是無法回避的,只有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有較好的情緒產(chǎn)生。一味的回避,到頭來只能讓事情變得無法控制,當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大人常說:要勇敢別哭。長期帶著這樣的概念,長大后,自然會竭力回避難過的情緒,可現(xiàn)實并非事事如意,既然不該落淚,那它就只能轉化為其它的形式,比如易怒,抑郁等。難道我們就報著一種消極避世碌碌無為的情緒過一輩子 ,當然不是,要了解是什么左右了情緒。
3.2 了解情緒
這就是合理情緒理論即ABC理論。合理情緒理論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闡述的一種心理治療體系,他認為每個個體有著自己的本性,人腦就像一個加工廠每天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思想,有消極的也有積極的?!癆”在這里代表引發(fā)情緒的具體事件;“C”表示的情緒。我們往往以為是事情直接導致了情緒,比如“你這個人讓我很討厭”,但是其實不是,同樣的事情對于不同的個體并不一定會倒是同樣的情緒反應,由此可以得出,真正讓情緒產(chǎn)生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由于認識的不同。即認知判斷“B”。人往往覺得事情或人讓自己變得開心或者痛苦,其實不是,而是由于認知評估出現(xiàn)的問題。
3.3 表達情緒
表達情緒是指人們可以利用某種媒介把自己內(nèi)心的情緒傳遞出去,把快樂分享給別人,快痛苦傾訴給別人,這樣不僅能夠舒緩自身的壓力和不佳情緒,同時也能拉近你和周圍群體心理上的隔閡。學會表達,這是一個技巧,當然我們有一個前提是建立在不傷害別人同時又不妨害自己的基礎上。比如一個球迷想表達勝利的喜悅,非要沖上賽場,擁抱他支持的偶像球員,導致賽場的混亂,這是一種錯誤的表達情緒的方式。溝通是座橋梁,學會表達,你會豁然開朗。
3.4 疏導情緒
疏導其實就是在認識到情緒不佳的基礎上,適當去宣泄或者發(fā)泄,或者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出口,讓不良情緒走出去,比如對過去自己經(jīng)歷的種種不幸和痛苦關閉大腦的閘門,或者將壓力轉化為前行的動力,無可否認現(xiàn)在生活比前輩們更美好,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為所擁有的物質(zhì)生活,付出高昂的代價,壓力在所難免,重要的找到疏導壓力和情緒的方式途徑。疏導緩解令個體自身感覺不舒服的情緒,其實方法有很多,有適合自己的就行。推薦三個簡單有效的途徑,總結為三個“出來”:說出來,說給自己,說給親人和朋友,或者說給自己心中的敵人;寫出來,寫給未來,寫給自己,或者寫給別人;畫出來,這是一種最委婉的表達方式??傊?,有意地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屏蔽掉,對過去失敗和不幸擋在大腦之外。建議大學生出現(xiàn)不如意的時候,忘記過去曾經(jīng)的失誤,忘記自己的弱點。比如一個考試沒有考好,某個老師曾經(jīng)對我的否定。
綜上,當情緒不好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為什么不開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嚴重了,或是會錯了意。其實做到以上幾點并不難,關鍵在于是否想做和堅持下去。關鍵是看怎么想,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總是有著區(qū)別的,成功的人總是有最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未來,而失敗的人總是活在過去的陰霾當中,無法自拔。說到底,如何把握情緒如何看待人生由自身決定。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2014年高校學生工作課題成果(LX2014Y230);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創(chuàng)新基金課題成果(2014QDW028)
參考文獻
[1] 杜國輝.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和途徑[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2).
[2] 張奇勇,盧家楣.情緒感染的概念與發(fā)生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3(9).
[3] 張雨.低頭亦是一種智慧[J].大眾心理學,2010(5).
[4] 王張丹.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J].大眾心理學,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