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長林
《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后,寫字教學已成為低年級的教學重點之一。我校也相應開展了主題教研活動,通過“同課異構”的形式,探尋寫字教學的真諦。剛聽了王萍老師執(zhí)教上下結構字的識字寫字課,感受到王老師充分的課前準備,課件精致又實用;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書寫規(guī)范且端正;默契的師生關系,學生活潑又守紀。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寫字課也不例外。從這個角度來審視這節(jié)課,無疑是成功的。
那么,寫字課應該教什么?怎樣教呢?
1. 養(yǎng)成一種習慣。習慣決定命運。教師在寫字教學時,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坐姿、握筆姿勢,沒有正確的姿勢,就很難寫好字,更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低年級是學生習字的關鍵階段,一旦學生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慣,以后很難糾正。王老師特別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yǎng),寫字前溫習坐姿規(guī)范:頭正、身直、臂開、足安。寫字時不斷提醒,手把手指導學生握筆姿勢,要求學生既要坐姿規(guī)范,更要卷面整潔。好習慣要反復抓、抓反復,這樣堅持訓練,學生必能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 把握一種特點。字寫得好壞,不僅要有正確的姿勢,還要掌握好漢字的間架結構?!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采用兒歌、口訣等有趣的形式,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筆畫要領、間架結構特點,讓學生的書寫過程趣味盎然,這樣,學生才能愛寫字,寫好字。這節(jié)課上,王老師沒有就字講字,而是從上下結構出發(fā),引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上下結構字的特點:上寬扁,下窄長;上窄長,下寬扁。而后,通過識字歸類,強化學生對結構特點的認知,還編成了口訣讓學生熟讀易背,做到了以點帶面。以后遇到類似結構的字,不用多講,學生也知道寫字要領了。
3. 教給一種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寫字指導不僅要重字形的糾偏,更要重方法的傳授。這節(jié)課上,王老師注重方法指導。首先,把觀察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把握字間架結構的分布特點。而后,用形象的口訣出示要領,學生在誦讀中記住了該怎么寫字。接著,讓學生獨立寫,寫完跟例字進行比較,說說優(yōu)劣。王老師實則是教給學生“看、記、寫、比”的四字要領,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好地去寫其他的字。不過,在四字要領中,應該再加個“描”字,傳統(tǒng)的書法講究從描紅開始,描就是對字形的內化,說三遍不如描一遍。
4. 形成一種技能。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讓學生形成對字的評判能力。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雖然只是二年級,但學生已經(jīng)逐步形成了獨立評判的能力,這與王老師持久的自我評價訓練分不開。在本節(jié)課中,王老師隨機將學生寫好的字,通過實物投影映示出來,讓學生當堂點評,教師作批注。對于寫得不到位的字,教師則相機修改。接著,王老師讓學生同桌互評,自主修改。這樣的流程設計,提升了學生的自評、互評能力和書法鑒賞能力,也激活了學生的自信心。
5. 培養(yǎng)一種情感。從人文角度出發(fā),寫字課要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我國的文字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以其獨特的形式,記載、傳承著中華文化。指導學生習字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情感熏陶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在網(wǎng)絡日益發(fā)達的今天,讓學生領略漢字之美、激發(fā)愛國之情,應該成為教師育人的目標之一。在這節(jié)課上,王老師不僅教會學生寫字,還結合漢字的演變,讓學生理解造字的巧妙,她講解古人練字的小故事,更增加了趣味性,讓學生認識到漢字的偉大,繼而產(chǎn)生寫好字的強烈愿望。
小學生不一定要成為書法家,但是,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這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也是磨煉學生意志品質的過程?!疤峁P即是練字時”。我們應該從點滴抓起,寓教于樂,持之以恒,讓每個學生都能寫一手好字!讓同學們在規(guī)范中書寫自己的人生!
(作者單位:揚州市邗江區(qū)陳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