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曉惠,李敏達,王欣全,田 浩,周國鋒,顧紅梅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影像科,江蘇226001)
MRI彌散加權成像對膠質瘤分級的臨床價值
生曉惠,李敏達,王欣全,田浩,周國鋒*,顧紅梅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影像科,江蘇226001)
目的:評價MRI彌散加權成像(DWI)中表觀彌散系數(shù)(ADC)在膠質瘤術前分級中的臨床價值。方法:回顧分析28例經病理證實膠質瘤患者MRI資料,包括12例低級別(WHO I級和II級)膠質瘤(A組)和16例高級別(WHO III級和IV級)膠質瘤(B組)。在DWI序列ADC圖中分別測量兩組腫瘤實質、腫瘤邊緣及其對稱位置正常腦組織的ADC值,并比較其差異。組間及組內比較兩組患者腫瘤實質及腫瘤邊緣ADC值之間的差異,分析腫瘤實質ADC值與病理級別之間的相關性。結果:A組腫瘤實質、腫瘤邊緣、對稱正常腦組織ADC值分別為1.32± 0.34(×10-3mm2/s)、1.59±0.28(×10-3mm2/s)、1.63±0.33(×10-3mm2/s);B組腫瘤實質、腫瘤邊緣、對稱正常腦組織ADC值分別為0.98±0.31(×10-3mm2/s)、1.09±0.35(×10-3mm2/s)、1.62±0.29(×10-3mm2/s)。兩組腫瘤實質ADC值均低于對稱位置正常腦組織(P<0.05)。A組腫瘤實質及腫瘤邊緣ADC值明顯高于B組(P<0.05)。A組腫瘤邊緣ADC值雖稍低于對稱正常腦組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B組腫瘤邊緣ADC值明顯低于正常腦組織(P<0.05)。腫瘤實質ADC值與病理分級呈明顯負相關(r=-0.712,P<0.05)。結論:ADC值有利于膠質瘤術前準確分級,判斷腫瘤的侵襲性,從而有助于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
磁共振檢查;彌散加權成像;表觀彌散系數(shù);膠質瘤
膠質瘤作為腦內最常見的原發(fā)腫瘤,其治療方案的選擇及預后的評估尤為重要。因此,對于膠質瘤的術前分級診斷則成為研究的焦點。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間28例經病理證實膠質瘤患者臨床資料,通過MRI DWI序列來評價膠質瘤的微觀特性,并以ADC值進行量化分析,比較不同級別膠質瘤之間的差異,探討其在膠質瘤術前分級診斷中的價值。
1.1研究對象經病理證實膠質瘤患者28例分為低級別(WHO I級和II級)膠質瘤組(A組)和高級別(WHO III級和IV級)膠質瘤組(B組)。A組12例,男7例,女5例,年齡25~71歲,平均43.2±7.1歲,其中WHO I級2例,WHO II級10例;B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齡23~70歲,平均45.1±6.9歲,其中WHO III級9例,WHO IV級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在未治療前行MRI檢查,并在檢查后1周內行手術治療。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采用3.0T MRI儀掃描,常規(guī)MRI序列包括橫斷位T1WI、T2WI、FLAIR序列及矢狀位T1WI序列。DWI序列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掃描范圍從顱頂至枕骨大孔平面,b值為0s/mm2和1 000s/mm2,具體參數(shù)如下:TR/TE 4 700/90ms,層厚5mm,層間距1.5mm,F(xiàn)OV 240mm×240mm,矩陣128×128。
1.3圖像處理掃描所得數(shù)據(jù)由自帶后處理工作站處理得到ADC圖,在ADC圖上取感興趣區(qū)(ROI)分析腫瘤實質,腫瘤邊緣及對稱正常腦組織的ADC值。腫瘤實質ROI應避免包括壞死、囊變等區(qū)域,腫瘤邊緣ROI應位于腫瘤邊緣常規(guī)MRI平掃似正常腦組織區(qū)域。以上ROI的放置均由兩名影像科高年資主治醫(yī)師在不知道病理結果的情況下共同決定。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對A、B兩組的年齡、腫瘤實質ADC值、腫瘤邊緣ADC值以及對稱位置正常腦組織的ADC值進行數(shù)據(jù)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性檢驗,進一步對組內腫瘤實質、腫瘤邊緣及對稱位置正常腦組織ADC值的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根據(jù)方差齊性檢驗結果采用LSD法(方差齊)和Tamhane法(方差不齊)。對組間腫瘤實質ADC值及腫瘤邊緣ADC值之間差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腫瘤實質、腫瘤邊緣以及對稱位置正常腦組織的ADC值比較見表1。A、B兩組腫瘤實質ADC值均低于對稱位置正常腦組織(P<0.05)。A組腫瘤實質ADC值低于腫瘤邊緣ADC值(P<0.05)。B組腫瘤實質ADC值雖稍低于腫瘤邊緣ADC值,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腫瘤實質ADC值、腫瘤邊緣ADC值均高于B組(P<0.05)。A組腫瘤邊緣ADC值雖稍低于對稱正常腦組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B組腫瘤邊緣ADC值明顯低于正常腦組織(P<0.05)。腫瘤實質ADC值與病理分級呈明顯負相關(r=-0.712,P<0.05)。
表1 兩組腫瘤實質、腫瘤邊緣及對稱正常腦組織ADC值比較(×10-3mm2/s)
MRI DWI序列是唯一可檢測活體組織內水分子彌散受限程度的方法[1]。腫瘤的惡性程度,病理上主要依據(jù)鏡下細胞密度、細胞核異形性、分裂增殖活性、壞死等現(xiàn)象判定;當細胞密度增高時,細胞間隙水分子彌散必定受限,因此可推斷細胞密度越高,DWI信號越高,ADC值越低。研究證實,高級別膠質瘤較低級別膠質瘤而言,細胞密度更高,因此,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實質ADC值與病理分級呈明顯負相關,與理論及以往文獻報告相符[2-3]。
膠質瘤發(fā)病率高,占顱內原發(fā)腫瘤的一半以上。其典型的特點是腫瘤的不均質性,特別是高級別的膠質瘤實質內易出現(xiàn)壞死、囊變等改變[4]。所以對于ADC值在膠質瘤術前分級診斷的研究中,ROI的選取方式顯得尤為重要。以往不同ROI的選取方式得出了很多不一致的研究結果。國外研究表明,這些差異主要與ROI內是否含有壞死灶有關[5]。因此本研究腫瘤實質ROI嚴格排除壞死囊變區(qū),以使測得數(shù)據(jù)更準確、可靠。本研究結果顯示,A、B兩組腫瘤實質ADC值均低于對稱正常腦組織,且A組腫瘤實質ADC值、腫瘤邊緣ADC值均高于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以往文獻報告相符[1,3-4]。
另外,雖國內外對膠質瘤ADC值研究較多,但很少有文獻報道腫瘤邊緣與正常腦組織區(qū)域ADC值的改變及其意義。本研究分析了腫瘤邊緣腦組織的ADC值改變,發(fā)現(xiàn)A、B兩組腫瘤邊緣的ADC值均低于對稱正常腦組織,但是僅在B組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高級別膠質瘤侵襲性更高,周圍腦組織更易受累。
總而言之,MRI DWI序列的ADC值測定可有效用于膠質瘤術前分級診斷,為選擇更準確合理的治療方案奠定基礎。
[1]朱莉,任廣,湯偉軍,等.腫瘤最小ADC值在膠質瘤分級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3,19(6):477-480.
[2]Hayashida Y,Hirai T,Morishita S,et al.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of metastatic brain tumors:comparison with histologic type and tumor cellularity[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6,27(7):1419-1425.
[3]郭軍,孟郊,韓彤.腦膠質瘤磁敏感信號及表觀擴散系數(shù)與病理分級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21(12):894-898.
[4]項威,陳東,胡繼良,等.聯(lián)合應用MRS和DWI對膠質瘤級別及侵襲性進行臨床評估[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4,19(6):241-244.
[5]Provenzale JM,Mukundan S,Barboriak DP.Diffusionweighted and perfusion Mr imaging for brain tumor characteriz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reatment response[J].Radiology,2006,239(3):632-649.
R445.2
B
1006-2440(2015)06-0631-02
2015-09-11
周國鋒,E-mail:2927688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