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陽
和面,冬夏水溫有差別等4則
◎郭陽
在冬天采用 40℃左右的溫水和面,制成的面團溫度為27℃左右,最適宜酵母繁殖。水溫過高,酵母易被燙死;水溫過低,酵母繁殖較慢。而夏天,室溫比較高,為避免發(fā)酵速度過快,可以采用冷水甚至冰水和面(包括雞蛋、牛奶都可以直接使用冷藏品)。
蔥姜香油 油中放入蔥絲或姜絲,加熱后放涼,裝進熟油瓶備用。平時炒菜少放底油,菜快熟時倒點熟油進去,迅速翻炒幾下出鍋。這樣炒出來的菜,用油量不僅少,香味還濃。
炒五花肉 炒肉時,可使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烹飪用的植物油放很少的量即可,這樣葷油和植物油都吃一點,營養(yǎng)比例均衡一些。
先汆再炒 肉類先汆燙可去脂肪。不易熟或易吸油的食材事先汆燙,再放入其他食材同煮或煎炒,可減少湯汁或油脂的吸入。炒蔬菜時,還可先在鍋里倒少量油,倒入蔬菜翻炒三四下,大約十幾秒后,沿炙熱的炒鍋邊加一點水,蓋上鍋蓋,燜上幾秒鐘,再打開鍋蓋略微翻炒,這樣就能做到既少用油又熟得快。
用平底鍋 尖底鍋的鍋體受熱不均,極易產生粘鍋的現(xiàn)象,為防止粘鍋,需要使用較多的油。使用平底鍋,底部受熱均勻,可以減少油的用量,烹飪過程中產生的油煙也較少,可減少對人體的危害。
煮飯用熱水:煮米飯時用熱水,既可縮短時間,又可減少營養(yǎng)損失,因為維生素B1的損失程度與煮飯時間成正比。
炒菜用熱水:炒菜時加熱水,可使菜又脆又嫩,保持清翠顏色。
蒸魚或蒸肉用熱水:蒸魚或蒸肉時,待蒸鍋的水開了以后再上屜,能使魚或肉外部突然遇到高溫蒸汽而立即收縮,內部鮮汁不外流,熟后味道鮮美,有光澤。
蒸饅頭用冷水:坐鍋時用冷水,放入饅頭后再加熱升溫,可使饅頭均勻受熱,還能彌補面團發(fā)酵不佳的缺點,使蒸出來的饅頭松軟可口。
解凍用冷水:冰箱里的凍肉、凍魚拿出后,若用熱水化解,時間快不了多少,而且會使魚、肉失去鮮味,遠不如用冷水化解得好。
煎荷包蛋澆點冷水:煎荷包蛋時,在蛋黃即將凝固之際,可澆上一勺冷水,這樣做可使蛋熟后鮮嫩,色味俱佳。
燉排骨或煮骨頭湯最忌中間加冷水:燉排骨或煮骨頭湯時,應用涼水,并逐漸加溫,煮沸后用文火慢燉。如果發(fā)現(xiàn)水太少,應加開水,切不可中途加冷水,以免湯的溫度突變引起蛋白質和脂肪迅速凝固變性,影響營養(yǎng)和味道。
生姜不是很好保存,一般做法是把它埋在沙土里。還有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把生姜切成稍微粗的絲,用保鮮膜包起來,放進冰箱的冷凍室,以后隨用隨取即可。這個方法同樣適用于蔥,我們可以把蔥切成蔥花,分成幾份,同樣放進冷凍室,一次炒菜用一包。這樣保存的蔥、姜不會爛掉、蔫掉,也不會影響風味,還節(jié)省了每次炒菜切姜絲、蔥花的時間。
責任編輯/劉思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