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樓
“容百川以資其雄大矣,會風雷以赴海洋?!痹缇吐犅剷腋鸩赖摹洞蠼x》書作非同凡響,待朋友送來昌永先生書法作品集,甫一打開,磅礴氣勢躍然紙上,比想象中還多幾分震撼。
文人者,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高遠、獨立、求真之精神不可或缺。用當今流行語言之,前者曰跨界,后者曰酷。昌永先生正是這樣的真文人。
昌永君自幼癡迷寫寫畫畫,讀高中時漸有獨特體會,開始研習經(jīng)典碑帖,走上工作崗位后,不忘潛心臨習二王、米芾,系統(tǒng)臨摹魏碑,“先與古人合,再與古人離”,融會貫通,碑帖皆進。
2012年春,昌永君撫古思今,納自然景觀,融人文歷史,一氣呵成《大江賦》,洋洋灑灑千余言。同年7月,作品在《湖北日報》首發(fā),好評如潮。昌永君又以不同的書體書寫了5件《大江賦》巨制,包括《楷書長卷》(15米×0.6米)、《行書巨幅》(12米×2.4米)、《榜書巨幅》(37米×2米)、《小草書長卷》(15米×0.65米)。這還沒完,他懷揣謙遜,邀請40多位名家同書《大江賦》,連同自己的書作一道,舉辦書展。
“春風化雪,容微納潢,橫空出世,云集巴塘。闖十萬云山,開百千峽梁?!敝袊鴷覅f(xié)會副主席胡抗美從《大江賦》中,“讀出了滄桑沉雄、氣勢磅礴的長江精神,感受到這件作品的巨大感染力”,欣然書寫了這兩句詩。
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醒龍點評道,昌永的書法“顯然得益于對文學的精修,其坦蕩,其浩然,其意志,其情懷,均有迥拔之勢態(tài)”。透過這貼切的評價,讓人禁不住感慨,與其說是跨界,不如說是文人精神的回歸。
正如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副主任朱以撒所言,書法家的本質(zhì)應該是文人,有文心、文才、文采、文思,然后才是善于鐵畫銀鉤的書法家。朱以撒從昌永書法中看出了兩種情性,一種偏于豪放,一種傾向于清秀,“豪放之作帶有用筆蒼?;穆手疇?,行筆不拘,筆鋒破散仍不停歇,以至焦渴殘破”,“而清秀一路則會更講求用筆的細膩,徐緩行筆,重于細節(jié)之把握,激情轉(zhuǎn)為溫情,款款道來?!?/p>
這似乎亦是文人品質(zhì)使然,在平和從容的處世態(tài)度之下,藏著一顆激情燃燒、追求真理的心。昌永君在《筆賦》中嘆道:“窮天地之妙理,極物象之變化。”相信未來中國,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回歸本源,正可謂“江山代有人才出矣,不盡長江慨而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