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愛蓮
摘 要: 借用系統(tǒng)功能理論,通過對短篇小說《潛水鳥》的及物性結構分析,展現(xiàn)文本中主人公梅蒂斯少女皮格特·坦納瑞一生命運的變化,說明功能文體學理論對文學作品的文本賞析有可操作性。
關鍵詞: 系統(tǒng)功能理論 及物性 語境 《潛水鳥》
一、相關系統(tǒng)功能理論
韓禮德認為及物性系統(tǒng)可以將人類的經(jīng)驗分為六種不同過程,包括做事情的物質(zhì)過程;表示感覺、反應和認知等心理活動的心理過程;反映事物之間處于何種關系的關系過程;表示生理活動的行為過程;通過講話交流信息的言語過程;及指有某物存在的存在過程。
二、及物性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人物命運變化分析
《潛水鳥》中主人公皮格特·坦納瑞短暫的一生被結婚和離婚分為三個不同階段,她在不同的階段有完全不同的性格與命運。及物性過程可以更清楚地展現(xiàn)她命運的變化。
1.鉆石湖度假的及物性過程分析
文中皮格特隨我們在鉆石湖度假部分涉及62個過程,其中,物質(zhì)、心理、關系和言語過程使用較多。這說明作者希望客觀地敘述故事內(nèi)容,通過心理過程和對話過程揭示人物間的關系。此部分有關皮格特的主要是她的物質(zhì)過程。涉及“我”的主要有物質(zhì)過程和言語過程。從這些不同的及物過程不難發(fā)現(xiàn),皮格特在與同齡的“我”度假時幾乎是處于一種失語狀態(tài)的。她敵視周圍環(huán)境,敵視想和她交朋友的“我”。她只是默默地坐在秋千上,或是無語地幫“我”母親做家務。當我在湖邊走向她時,她憤怒地將自己堆的沙土城堡一掌擊塌。當“我”試圖和她說話或邀她去玩時,她要么搖搖頭,要么報以不屑一顧的表情。
這次度假去的是位于鉆石湖邊“我”家的別墅,貧窮的皮格特是在“我”父親建議下為她病腿的康復而來的。正因為這樣,她來到度假區(qū)后自我封閉。她沒有言語,只有行動。她倔強地以孤僻冷漠和失語對抗周圍的一切。美麗迷人的鉆石湖是不屬于她的,她在這里找不到自己恰當?shù)奈恢?,找不到歸屬感。在她的生活中沒有多少度假這樣的快樂時光,因而她本能地排斥這種快樂。這就是她的命運,她倔強地以這種冷漠排斥的態(tài)度抗爭自己的命運。她將自己用厚厚的盔甲包裹起來,她的這種只有行動、沒有言語的狀態(tài)更反映了她對自己身份、地位的清醒認識。
2.咖啡館相遇的及物性過程分析
“我”在咖啡館里遇見皮格特是在鉆石湖度假四年以后的事情。此部分共涉及41個及物過程。物質(zhì)、心理、關系和言語過程使用較多。但具體到皮格特和“我”,這些及物性過程又表現(xiàn)出了不同于以上的特點。此部分有關皮格特的主要是關系和言語過程。通過這些關系過程作者主要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皮格特外貌的變化。她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沉默不語,她高聲談笑著,開朗愉快,有多次言語過程?!拔摇边@次被皮格特驚得沒有言語過程,只有心理和物質(zhì)過程。
從以上這些及物過程我們發(fā)現(xiàn)皮格特的性格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她不再衣著邋遢,而是化了濃妝,身著緊身衣,時髦而漂亮。她不再冷漠孤僻,而是主動和“我”交談。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是因為她就要和一個英國男孩結婚了。她告訴“我”這個消息時,臉上不再戴有面具和保護罩,而露出的是一幅堅強不屈、敢于挑戰(zhàn)一切的神色,她的眼神里透出一種強烈的令人害怕的渴望。這是一種擺脫以往生活、進入白人主流社會的渴望。皮格特錯誤地認為嫁給白人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就能給自己那漂泊的靈魂找到歸宿。這是她在尋求社會認可時的文化迷失,這種迷失使她像飛蛾撲火一樣渴望這次婚姻。
3.主人公離婚后的及物性過程分析
最后一次有皮格特的消息是在“我”大學一年級回家度假時,母親在和“我”閑聊時提起了皮格特。但她已經(jīng)死于一場大火,那是在她離婚后回到她憎恨的父親家后一個寒冬的事,同時死去的還有她的兩個孩子。此部分有物質(zhì)、心理、關系和言語過程。但表現(xiàn)在皮格特身上又有不同特點。她沒有了上次見面時的言語過程,有的只是物質(zhì)和關系過程。此部分皮格特也有言語過程,但都是否定的言語過程。
此時有關皮格特的及物性過程呈現(xiàn)的不再是那個對未來充滿希望,對美好生活充滿渴望的年輕女孩,而又是一個衣著邋遢,體形嚴重發(fā)胖,酗酒鬧事,從不和任何人講話的行尸走肉的皮格特。無情的現(xiàn)實擊碎了她改變命運的美夢,和白人的婚姻只能短暫地帶她離開那破敗的生活之地,等著她的是生活中更大的傷害。離婚后她帶著受傷的心又痛苦地回到了自己家鄉(xiāng)。她的想被人認可的尊嚴同時被嚴重地摧毀,此時的皮格特也許萬念俱灰,絕望中那嚴冬的一場大火也許是她靈魂的最好歸宿。因此就像瑪格麗特·勞倫斯在其多部作品中所傳遞的那樣,土著居民的悲劇只有在實現(xiàn)各民族、種族和文化間的真正平等和自由后,只有在各民族文化都得到尊重的情況下才可以避免。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張德祿,劉汝山.語篇銜接理論的發(fā)展及應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為咸陽師范學院科研基金項目成果,項目編號:08XSYK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