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慶
地理高考大綱中的考核目標涉及獲取地理信息、運用地理知識、闡釋地理事物、論證地理問題等有遞進關系的四個方面。在考場緊張的環(huán)境中,學生是否有良好的讀題習慣,能否快速、全面、準確地獲取試題圖文中的地理信息是能否發(fā)揮高考能力、能否實現(xiàn)不同層次考核目標的關鍵。每一組高考地理題都創(chuàng)設對應的地理情境,是地理知識、地理規(guī)律、地理問題的載體。學生在理解題設地理情境時,對關鍵詞讀取和分析能力的差異,直接導致高考成績的差別。在地理復習中應注重對試題關鍵詞讀取的強化訓練。以2014年新課標卷部分試題為例談讀取高考試題中的關鍵詞,理解題設地理情景。
例一:太陽能光熱電站(右圖)通過數以十萬計的反光板聚焦太陽能,給高塔頂端的鍋爐加熱,產生蒸汽,驅動發(fā)電機發(fā)電。據此完成1~3題。
1.我國下列地區(qū)中,資源條件最適宜建太陽能光熱電站的是( )
A.柴達木盆地 B.黃土高原 C.山東半島 D.東南丘陵
2.太陽能光熱電站可能會( )
A.提升地表溫度 B.干擾飛機電子導航
C.誤傷途徑飛鳥 D.提高作物產量
本組題的關鍵詞為:資源條件;反光板聚焦。
太陽能電站之類的題考前多有訓練,學生會有思維定勢。第1題,如果下意識地想到市場條件,學生就會錯選“山東半島”。本題的關鍵詞是“資源條件”,從“資源角度”提示很明顯,建太陽能電站的區(qū)域,應當為太陽能豐富的地區(qū)。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少,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資源豐富。對比其他三地位于季風區(qū),降水多、陰天多,太陽輻射較少,所以選A。第2題,若沒有對背景材料中“反光板聚焦”這一關鍵詞的讀取和理解,學生就很容易對其他備選項如地表溫度、飛機導航等產生聯(lián)想,因此出錯,正確思考的基礎是對關鍵詞“反光板聚焦”的理解。光熱電站的數以十萬計的“反光板”聚焦,產生的強光、高熱能可能會誤傷途徑的飛鳥,所以選C。
例二:20世紀50年代,在外國專家的指導下,我國修建了蘭新鐵路。蘭新鐵路在新疆吐魯番附近的線路如下圖所示。讀圖,完成1~3題。
1.推測外國專家在圖示區(qū)域鐵路選線時考慮的主導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后來,我國專家認為,蘭新鐵路在該區(qū)域的選線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線路過長 B.距城鎮(zhèn)過遠
C.易受洪水威脅 D.工程量過大
3.50多年來,蘭新鐵路并沒有改變該區(qū)域城鎮(zhèn)的分布,是因為該區(qū)域的城鎮(zhèn)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綠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本組題的關鍵詞為一組時間表達用詞:20世紀50年代—鐵路選線時—后來—50多年來。
題設的地理情景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交通發(fā)展過程中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們對交通線的區(qū)位條件認識的變化。學生如果脫離了幾十年來社會經濟變化這一地理背景,只是從當前的社會經濟條件條件否定和批判當時選線時的考慮,就易出錯。
影響交通線的區(qū)位因素為社會、經濟、技術和自然。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下,技術與自然這一對矛盾統(tǒng)一體的表現(xiàn)不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交通線由單一到網絡,運輸方式變得更多樣,不斷出現(xiàn)等級更高的交通線。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新疆交通十分落后,穩(wěn)定和發(fā)展新疆任務迫切,當時修建鐵路比現(xiàn)在修建高鐵難度更大,烏魯木齊(迪化)與內地的直達及對天山山地、吐魯番盆地的回避成為首選,因而鐵路沒有迂回連接吐魯番,選擇沿天山向西直達烏魯木齊(如圖)。圖中等高線的數值是重要信息,等高距很大,也印證了這一點。即地形是當時選線的主導因素。本例第1題選D(地形)。第二題的關鍵詞是“后來”。后來吐魯番市的經濟發(fā)展對鐵路區(qū)位有了更具體的要求,從這個角度看,鐵路離吐魯番就顯得遠了點,增加了當地生產發(fā)展的成本,題目中的“在該區(qū)域”指吐魯番。第2題選B(距城鎮(zhèn)過遠)。第3題的關鍵詞“50年來”,指向生產區(qū)位因素中變化較小、較穩(wěn)定的因素——自然因素。在干旱地區(qū),水源是聚落的主導區(qū)位因素,水源不足是聚落規(guī)模發(fā)展的限制性因素,水源的位置和數量決定了綠洲的分布,城鎮(zhèn)是綠洲的經濟、管理、服務中心,所以第3題選B(綠洲分布)。
由以上二例可見關鍵詞的讀取是正確答案得出的必由之路。但反思教學,在高考復習的后期,學生已做過大量試題,并且每日都在不斷做題。有一定量的做題訓練是必要的,畢竟考試的水平要在考試中提高,但學生完成大量試題時往往求快求簡,容易依賴記憶而不是在地理情景的理解中完成信息獲取、運用知識、闡釋論證的遞進。這就使學習偏離高考地理大綱的考核目標,雖然沉于題海卻在高考中多出意外。地理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問題的根源在于學生做題思路展構建前,是否有效讀取高考試題中的關鍵詞并理解題設地理情景。這是優(yōu)秀思維品質的基礎,也是一種習慣,可以在教學中長期堅持引導養(yǎng)成,其對高考地理復習的意義,可謂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