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通
摘 要: 在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探究身邊的數學知識;從熟悉的生活中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培養(yǎng)探究精神;創(chuàng)設生活性教學情境,把身邊的數學搬到課堂上。
關鍵詞: 數學教學 課件呈現 生活引導 創(chuàng)設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提倡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的理念,讓我很受啟發(fā)。在大呼高效課堂的今天,老師們使出渾身解數,追求熱鬧的情境創(chuàng)設,華麗的課件制作,時髦的小組合作,卻往往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本質,那就是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的理念,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探究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某個數學內容的本質表現為隱藏在客觀事物背后的數學知識、數學規(guī)律和數學思想方法。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水平,靈活多樣地組織教學內容,抓住數學本質,遵循課堂教學回歸生活的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看法。
一、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fā)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文字、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多形式的呈現功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教學內容更豐富多彩,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拓展思維與積極探究的欲望更強烈,主動學習,主動思維,主動發(fā)展,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既要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更要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做好引領和鋪墊。學生思維水平還處于從直觀向抽象轉變的時期,一個簡短的課件演示,既降低了學生接受的難度,又為學習數學知識找到了根。信息技術放大、重復、慢鏡頭效果、定格特技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形象、更直觀,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主動探究,主動獲取知識。例如,在教學《垂直與平行》內容時,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畫面:大街路面上的人行橫道,鐵柵欄上一根根豎直的鐵框,廣場上彩旗的旗桿,等等。學生看到平時孰知的場景畫面積極性高漲,理解深刻,記憶牢固,很輕松自然地就掌握了垂直與平行的學習內容。
二、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探究身邊的數學知識
學生的發(fā)展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學習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發(fā)展與應用,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質疑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圓的認識”的時候,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滲透創(chuàng)新教育,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課始,把學生帶到了校外課堂,讓學生感到生活是思維的源泉,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學生熟悉的景物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公園里有個大圓形的花園,老師指著這個圓形的花園對學生說:“今天早晨老師來學校路過這里時,被園林工人給叫住了,一看是我們班一個學生的家長。他問我這個圓形的花園大約有多少平方米?我聽了這個問題后,便說:大伯,別急,今天中午你家孩子就會告訴你的。同學們你愿意幫老師,幫園林工人解決這個問題嗎?我們在學習完‘圓的認識’后,就會明白如何巧妙計算這個大花園的面積了。”
三、從熟悉的生活中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培養(yǎng)探究精神
新課程要求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要面向社會生活實踐,因此,數學教學中要用生活中的實例引入新課,就像磁鐵一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fā)聯想,激勵探索,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為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熱情的,樂于助人的,尤其是老師說的事情,因此一聽說幫助老師便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課堂教學中。另外,老師讓解決的問題又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這非常有利于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實現生活經驗數學化,同時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例如,在下面的這個數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只把體積的公式的推出和利用公式進行計算作為唯一的目標,而是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目的是讓學生在經歷自身實踐,小組探究,總結交流,匯報體積公式的得出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張揚個性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同時通過生生互動,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并從中得到啟發(fā),開拓思路,促使思維發(fā)生碰撞,產生創(chuàng)造的火花。事實證明我們成功了,學生在利用公式求體積時出現了不同的思維方法:1.測量出底面半徑和高,求出體積。2.測量出底面直徑和高,求出體積。3.測量出底面周長和高,求出體積。這說明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是不可估量的,關鍵是看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挖掘。
四、創(chuàng)設生活性教學情境,把身邊的數學搬到課堂上
實用主義學者認為,學習知識、解決問題,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認知自然、改造世界、適應社會。數學學科作為一門具有濃厚生活特性的基礎知識學科,在生產、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意義。同時,數學學科生活應用案例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情感具有促進和推動作用。具有濃厚生活趣味特性的課堂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學習欲望。通過對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材整體內容的分析,可以發(fā)現,現實生活案例在教材內容中設置和滲透較廣泛和深刻,學生能夠通過對身邊熟悉的事例和問題感知產生認同感,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情感。如“一次函數”章節(jié)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上,就利用一次函數的生活應用特性,設置出生活化教學情境:“某市水務公司收取水費標準如下:每月內不超過10噸,則每噸按1.5收??;超過10噸時,超過部分按每噸2元收取.解答下列問題試寫出水費y(元)與用水量x(噸)之間的函數關系式?!痹凇拜S對稱圖形”教學中,設置出“飛機、紅雙喜、蝴蝶等剪紙”現實生活案例,等等,展示出數學課堂的生活實用特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生活趣味性和實際應用性,在真實典型的生活案例中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將數學課堂作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情感,鍛煉學習技能的重要陣地和場所,利用豐富教學資源,展示和凸顯數學課堂的生活性、趣味性、時代性和實踐性等趣味特性,為有效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玉婷.中學數學教學如何運用多媒體[J].中學教育,2012(06).
[2]劉明槐.中學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有效整合的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2).
[3]杜紅梅.淺談多媒體在中學數學教學的運用[J].開心世界,2011(11).
[4]陳承偉,謝存德.開展數學實驗培養(yǎng)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2007(08).
[5]陳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探[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