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紅
摘 要: 本文主要闡述的是對生物課改教中的切實體會,落實新課改的建議,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生物教學 教材 教育觀念 探究性學習
新課改勢在必行。面對新教材、新課改的大氣候,高中生物教學有很大的改變。課改中經歷了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以及教學方法的更新,克服了各種困難,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我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努力突破。
一、仔細研究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的編寫思路
高中生物新教材圖文并茂,內容量大。新教材中每節(jié)內容都以問題探討開頭,討論與資料分析等活動圍繞著本節(jié)聚焦展開,由淺入深,問題的目的性和連貫性都較強。每章內容最后都附有小結、自我檢測題,每套檢測題中幾乎都有概念圖,以便學生鞏固知識,掌握技能??梢哉f完全根據新課改要求編寫,容易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了探究學習的思想。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面對教材,首先做到深入研讀教材的黑體字、藍體字,以及課文中小字所包含的內容、表格、圖形,理清問題的邏輯性,把握好知識的聯(lián)系及難點與重點。其次,深入準確研究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必須在上課前做好該節(jié)課的準備。這樣就能完全做到心中有數(shù),教學思路也會更清晰。
二、研讀新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指導和制約著教學活動,是生物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知識方面,課程標準提出模型方面的基礎知識,重視數(shù)學在生物學上的運用。在能力方面,課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表明課程標準比教學大綱更強調科學探究在生物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力圖切實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并以此推動學習方式的改變。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有運用生物科學知識和概念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這些變化表明,課程標準比教學大綱更突出“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是培養(yǎng)公民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要素,“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是學會健康生存的必要前提,是高中教育的目標之一。
三、教師轉變教育觀念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正確引導者、積極參與者、各項活動的倡導者、主動有效的診斷者與評價者。所以教師要明確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把教師角色的轉換落到實處,使教師的教能服務于學生的學。高中生物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讓學生大膽設計,大膽開拓思維。組織學生對每組學生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并進行改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作為輔導者和引導者,倡導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的新理念,不再為了考試而學習,而是讓學生“學習對自己終生發(fā)展有用的生物”,改變以往單一的考試形式,從而激發(fā)和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熱情。
四、搞好教學評價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睂W生需要教師的激勵,激勵能開發(fā)人的潛能,能使人開啟心智,靈感涌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鼓勵。成功,哪怕只是一點點,對一個學生樹立自信意識也是極為有益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吝嗇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欣賞與贊許,要及時送上充滿激勵的評價,讓學生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只有這樣,課堂才會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例如在講《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中的假說時,有的小組同學回答,我們假想生物性狀由遺傳因子控制并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這是老師夸獎道:你們小組就是當代的孟德爾。頓時該小組同學自豪感油然而生,其他同學感覺到生物學家離他們很近,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在教學中還可利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如知識考察法、實驗考察法、探究考察法、課堂注意程度考察法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考察法,等等。
五、教給學生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課堂上生搬硬套教授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如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強調學生主動學習與實踐,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進行擴展,并對一些現(xiàn)象進行分析總結?!跋蛩氖昼娨|量,改進專教法培養(yǎng)學生能力”[1]。充分信任學生,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進行合作交流,由學生提問,由學生回答,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不斷進步,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
六、倡導探究性學習
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師生在教學中應該是平等的交流”[2],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特別重視探究的過程,應該讓學生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教師把每節(jié)課的問題設計好最關鍵,問題要有興趣性、探究性、系統(tǒng)性。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有明確的探究目標、科學的活動程序、每一步驟都要到位,在教師指導下分工合作、觀察、記錄、檢測、描述時實事求是,討論時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的新發(fā)現(xiàn)、新見解,或提出新一輪的探究問題。
總之,教師在新課改的教育改革中,要融入學生中,引導學生不斷地探索新知識,不斷地交流和總結經驗,充分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地位,緊緊圍繞這個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會不斷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光秀.淺談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的體會.大觀周刊,2012(27).
[2]丁成.新課改理念下農村高中生物備考的幾點建議.青年科學(教師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