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曉
摘 要: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勵志教育已經(jīng)越來越引起家長的關注與重視,但在實施方面還是比較薄弱。文章提出家長應該避免勵志教育的誤區(qū),正確理解勵志教育,通過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認知、賞識教育、榜樣教育等措施完成勵志教育。
關鍵詞: 家庭教育 勵志教育 誤區(qū) 措施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樣是社會主義國家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四有人才”的培養(yǎng)教育中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的重要一環(huán)。當前,家庭教育中的勵志教育還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由于傳統(tǒng)因素的束縛,家長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家庭教育,遠遠不能適應四有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因此,進一步突出家庭教育中勵志教育的地位,加速家庭教育科學化已勢在必行。
一、勵志教育的內涵和本質
追溯“勵志”一詞的本源,“勵”即激勵、鼓勵之意,“志”,一指志向,抱負,亦即理想,勵志,指集中心智致力于某種事業(yè)。新時代的“勵志教育”,是指運用心理學、成功學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論,通過系統(tǒng)、科學的教育,激發(fā)青少年的自主意識和成就動機,培養(yǎng)青少年自我規(guī)劃和自我管理能力,較為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青少年的成功品質,激發(fā)青少年潛能的教育。勵志教育的本質,是幫助青少年樹立志向,激發(fā)青少年的動力,磨礪青少年的意志,并幫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質修養(yǎng),從而走向人生成功。
二、傳統(tǒng)思想教育下的家庭勵志教育
古時候,勵志傳統(tǒng)教育理念提倡精神層面上的成功,不管是做大事還是做小事,只要實現(xiàn)了原先的既定目標,就是一種成功。而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世人對成功的理解發(fā)生了曲解,對于目前各方面壓力的增大,家庭勵志教育引起了普遍重視。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帶著能夠提高自身素養(yǎng)及綜合競爭力的初衷接受勵志教育,這無可指責。家長往往要求孩子們閱讀各類勵志圖書,參加各種勵志類的培訓班,這已經(jīng)成為一種培訓模式,很多人都對此趨之若鶩。但是,這種不正確的家庭勵志模式,讓孩子只是盲目地參加所謂培訓班,而忽視了勵志教育的真正內涵。很明顯,這種做法是本末倒置的。真正的家庭勵志教育是家長要通過言傳身教和積極引導,激發(fā)孩子在困境中的潛力,使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能不畏艱難,為了理想努力奮斗拼搏。家長能夠在對孩子的勵志教育中真正認識這一點,并且努力改變現(xiàn)狀,是家庭勵志教育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三、家庭教育中的勵志教育
勵志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為實現(xiàn)家庭教育科學化必須更新家庭教育的觀念,家長要做好這幾個方面的努力。
1.家長首先要正確的理解勵志教育
(1)勵志教育不等于吃苦教育。教育界有一種誤讀,很多家長單純地把勵志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家喻戶曉的“臥薪嘗膽”的故事就是一個近乎殘忍的勵志,勾踐固然是復國成功了,但這是以扭曲人性、變態(tài)人格為代價的。不可否認,在極端艱苦的環(huán)境,鼓勵能夠使人改變現(xiàn)狀。但是,過于艱苦的環(huán)境,又容易使人產生自卑心理,損害人的人格健康,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2)勵志教育不等于挫折教育。無論是勵志教育,還是挫折教育,都是為了激發(fā)青少年成功的志向和成功的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二者相輔相成。但是,這不是二者相等的原因。青少年的勵志教育,從通俗意義上講,就是勉勵青少年樹立志向,并為孩子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xiàn)志向的教育。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認知能力,學會正確使用心理防衛(wèi)機制和心理調節(jié)機制,增強對挫折的排解能力。所以,挫折教育是勵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挫折能力的增強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
2.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勵志教育不僅是口頭上的勵志,也不只是口頭上的鼓勵,它應該表現(xiàn)出實實在在的勵志行為。勵志的首要前提是自知。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青少年有了自知之明后,就是設立最適合自己的奮斗目標。一代名臣蘇頌在他的教育專著《魏公談訓》中也提到了家庭教育應該注重遠大志向的培養(yǎng),這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也是青少年前進的動力。有了奮斗目標就必須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把人生的終極目標切割成若干小目標。要讓孩子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必須落實在一點一滴的行為上。只有踏踏實實地行動,才能達到勵志的效果,走向人生的輝煌。
3.將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結合。當代青少年面臨各種壓力,家長也要注重對孩子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加強挫折教育,引導青少年化壓力為動力。首先,教育孩子確立合理的期望目標。其次,運用良好的心理防御機制,如補償法、精神宣泄法,善于自我調節(jié)。再次,培養(yǎng)“壓彈”能力。“壓彈”原是物理學上的概念,泛指物體受壓時的反彈,在心理學上,則指個人面對生活逆境、創(chuàng)傷、威脅及重大壓力下的良好適應。賞識教育以賞識為先導,通過鼓勵表揚,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激勵不斷追求成功,是家長與孩子相互激發(fā)與鼓勵的過程。這要求家長有較高的素養(yǎng),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與實施教育的突破口,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育。家庭勵志教育中,家長必須學會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堅持賞識教育。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教育者本身所具有的優(yōu)良品質。
4.重視榜樣的力量。家長要幫助孩子尋找生活學習中榜樣,榜樣的力量往往是超乎想象的。它既是感性的刺激,又是理性的教育。說它感性,因為這樣的示范作用直觀、生動、鮮明,榜樣的事跡是鮮活而真實的,對人的教育作用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xiàn),也具有很強的持續(xù)性,甚至是終身的。說它理性,因為孩子可以通過審視榜樣任務的歷程,獲得更多清醒的、客觀的認識,這讓孩子獲得更多信賴感。對孩子而言,榜樣可以是一些著名人物,也可以是高年級學生等。孩子通過觀察模仿榜樣學習、生活方面的典型案例,可以獲得最直觀、生動和持久的激勵,燃起自信、自強的火苗。家長在對子女進行勵志教育時,要以言傳身教給孩子做好榜樣示范,例如,家長要求孩子遵守固定的作息時間,家長首先就要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要求孩子高效率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家長交代的任務,家長平時做事情就要雷厲風行,不拖拖拉拉;要求孩子遇到困難、挫折不灰心沮喪,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積極樂觀地處理問題??傊?,家長事事必須以身作則,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把正直、有責任心、言行一致、守時惜時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當好孩子的“啟蒙教師”。只有既重視言傳,又注意身教,把二者有機結合統(tǒng)一起來,勵志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阿盈.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M].江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
[2]符曉玲.論中學勵志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策略選擇[J].新課程,2014.
[3]申海娜.義務教育中的勵志教育走向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