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葉紅
摘 要: 職高生厭學是普遍存在且十分復雜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涉及家庭、社會、學校及學生等多個方面的原因,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求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
關鍵詞: 厭學 探究式學習 開放式教學模式 評價
現(xiàn)在在校的職高生都為九十年代出生的,就是人們口中的“90后”,他們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較好,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乏學習能力,厭學情緒嚴重。厭學,顧名思義就是不喜歡學習,對學習不感興趣,產(chǎn)生厭倦情緒和冷漠態(tài)度,并在行為中有所表現(xiàn)。
一、產(chǎn)生厭學的原因
1.父母的要求過高。
后果是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采用強硬專制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復父母。
2.父母要求過低或放任子女。
在我國許多家長和社會都認為職業(yè)教育是次等教育,大多數(shù)學生進入職校后,家長就不聞不問,他們只想得到一張職校文憑,學什么技能、知識無所謂。
3.學生理論基礎差,導致后續(xù)學習能力不足。
到職校學習的學生普遍基礎差,幾乎荒廢初中三年學業(yè),有的還不如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
4.人格發(fā)展不完善,迷失學習目標。
“90后”的學生過于自我,自我感覺良好,總是覺得自己以后能掙大錢,天生是做老板的,不能承受別人的指責和批評,真正遇到困難又立即回避。
二、克服厭學的對策
對于中學生厭學心理的預防與矯正,理論上策略很多,但各有不同,我從以下方面對學生厭學情緒進行矯正。
1.調整學習任務,改進教學方法。
(1)激發(fā)學習動機。要學生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德國教育家第惠斯多說:“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边@樣,學生認為學習有必要、感興趣時,便會積極主動且心情愉快地對待,而不是只當成一種沉重的負擔。
(2)自主探究式學習。作為結果的知識是不斷更新的,掌握探求獲得結果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學會學習、學會求知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自主探究式學習法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地發(fā)展。在專業(yè)課的學習中,采用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式學習是能增強學生成就感的。
2.降低目標,優(yōu)化教學過程。
(1)構建課堂教學情境。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緊密聯(lián)系實際,堅持情感滲透,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通過設計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選擇有吸引力的材料,把學生從苦學的深淵帶到樂學的天堂,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
(2)分組與分層次設立目標。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狀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的能力、學習動機等存在差異,接受教育信息的情況有所不同,采用有層次、由淺入深地完成項目理論與技能的結合,全方位進行實踐技能訓練,創(chuàng)造完全開放式的、鍛煉學生綜合素質及能力的實踐環(huán)境。學習過程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注重采用新舊知識的類比,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究,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嘗到學習的甜頭,贏得成功的喜悅。
(3)建立開放式教學模式。學習過程是具有多種起點、多條途徑、多種結論的一個過程。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人文關懷,鼓勵冒險,寬容失敗,欣賞智慧,關注方法,避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赏ㄟ^靈活、適當?shù)刈儞Q教學方法,實施分層教學,讓學生自主選擇和控制自己學習的需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傾注愛心,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1)尊重關愛學生,特別家庭有變故的學生。職高生正處在人格趨向健全、心理逐步成熟的發(fā)展時期,尊重和關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樂學、師生情感溝通的基礎,教師要面向全體,善待每個學生,關愛每個學生,幫助每個學生樹立成才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產(chǎn)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贏得所有學生的尊敬。
(2)變憤怒為贊揚;多發(fā)現(xiàn)閃光點,少批評。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向學生提出合適的目標,采取與學生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態(tài)度和方法,善于發(fā)現(xiàn)其長處并由衷地欣賞,形成和諧的情感基調;使學生每次學習都有充足的信心和愉悅,幫助他們在學習中取得進步,在成功或失敗的體驗中不斷努力。
(3)和家長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F(xiàn)在的學生特別是厭學的學生和老師的關系幾乎成了敵我關系,矛盾很深,所以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的教育,幫助老師樹立威信。
4.多方面評價,以激勵學生為主,倡導新課程發(fā)展性評價。
(1)通過合理的評價,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不能以傳統(tǒng)的理論成績?yōu)槲ㄒ坏臉藴食叨仍u價學生,對學生的不同見解留有空間,確信學生“人人是才”,絕不用一把尺子度量所有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發(fā)展速度,在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終極關懷的參照下,從不同視角和層面看待每個學生,促進個性品質形成與發(fā)展,促進學生某一領域的優(yōu)秀品質向其他領域遷移。
(2)通過合理的評價,激勵學生天天向上。學生是一件未成形的作品,他的學習潛能正處在不斷被認識、被開發(fā)、被提升的地位。當學生知道自己取得的成績將會以一種適當?shù)姆绞皆u價時,學生的學習動機將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這就是我們常談的賞識教育。
(3)通過合理的評價,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如我教授的“電子項目教程”這門課,我采用的是項目化教學模式,步驟是“布置任務→收集資料→設計電路→制作電路→產(chǎn)品質量測試”,我對學生的評價是滲透在每一個部分的,即使哪一個步驟沒做好,還有其他步驟做得不錯的,這樣的話學生得到的評價總會有好的方面,做得不好的也會主動改正。這樣把單一的分數(shù)制變?yōu)槎ㄐ院投肯嘟Y合的考察與考核,從各個層面對學生的成績、成果、成就給予肯定和贊揚,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欣喜。
總之,職高生厭學是普遍存在且十分復雜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涉及家庭、社會、學校及學生等多個方面,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研究,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關注,更需要職高生本人自信自強與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兆先,程昌柱,高學貴主編.家庭教育詞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4,(1).
[2]劉重慶,主編.職教教育學.常州技術師范學院,1996.7,(1).
[3]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