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華
摘 ? ?要: “本立而道生”出自《論語·學而》,意思是有了根本,方法的問題就容易了??v觀當下的語文教學,討論研究最多的是方法與策略問題,很少關(guān)注語文教學的根本。小學語文教學“本”之何在?“道”是什么?這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 ? ?學生本位 ? ?缺失原因 ? ?落實措施
一、課堂中學生本位的缺失
時下總會聽到一些語文教師感嘆:“現(xiàn)在的語文課上起來真沒勁,越上越不知道該怎么上了?”“現(xiàn)在的學生怎么啦?上起語文課總是昏昏沉沉的,沒有一點激情?!薄罢n堂上我總共才設計那么幾個問題,學生就是不開口發(fā)言,教學任務總是不能順利完成,這課上得真辛苦!”……諸如此類的感慨,在語文教師中可謂此起彼伏。透過這些話語,可以感覺到如今的課堂中學生本位的缺失。
1.漠視語文。長期處在思維含量、參與面不大、個性選擇機會少的語文課堂中,學生的個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對于語文課,相當一部分學生完全抱著一種冷漠態(tài)度,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2.能力欠缺。由于參與實踐的機會不多,一些學生已習慣課堂上看老師唱獨角戲,偶爾看看個別學生的“精彩”表演。很大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狀態(tài),其語文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發(fā)展??陬^表達糟糕,寫作文痛苦,閱讀能力沒有明顯提高,一些合作探究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3.人文缺失。在知識本位和教師本位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量增加,效率越來越高,但教學效果卻越來越弱。在“激發(fā)學生熱愛語文積極性”這方面,可以說是“無效果”乃至“負效果”的。
總之,在課堂中,學生本位的缺失將導致學生的思想貧乏、語言貧乏、讀寫貧乏、興趣貧乏等,最終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本的缺失。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本的缺失原因
1.過于凸顯教師主導,淡化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yōu)榱朔奖憬?,有時會有意無意地把學生嚴密地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內(nèi),淡化自主學習。這是一種變相的灌輸,無疑是對學生學習個性發(fā)展的禁錮,是一種典型的師本教學。
2.過于追求預設“完美”,弱化動態(tài)生成。有時課堂教學預設得過細、過于“完美”,往往會弱化動態(tài)生成,于無形、無意中給學生套上枷鎖,限制學生的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讓人有種走教案的感覺。整堂課總感覺少了點什么,因為學生一直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
3.過于突出知識本位,忽視三維整體。過于重視知識技能的習得,不注重三維目標的整體落實,特別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很少給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創(chuàng)造必要的機會和條件,所以課堂上思不思考、講不講對一些學生來說是無所謂的。學生缺乏選擇的機會,只能跟著老師亦步亦趨地走著,這與當代青少年學生廣泛的興趣、熾熱的求知欲和獨立思考的個性發(fā)展趨勢極不吻合。
三、在課堂中具體落實小學語文生本的措施
1.“先學后教”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相信學生的能力,讓他們先學后教,在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激起探究的欲望。在日常教學中,指導好學生做好預習是先學后教的關(guān)鍵。預習是最重要的自主學習。通過預習,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與疑問,上課的狀態(tài)不一樣,參與交流的愿望增強。
2.“不教而教”,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不教而教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交流思考后得出結(jié)論,從而受到感悟,課堂中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充分相信學生。如上《慈母情深》這一課時,我在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前提下,讓學生討論:“我該不該把要來的準備買書的錢給媽媽買罐頭?”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結(jié)合文本的理解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應該。因為媽媽這么瘦,我看了都心疼,作為兒子應該買罐頭慰勞一下媽媽?!庇械恼f:“不應該買,因為媽媽后來指責我了。她是知道我要買書才給我錢的?!薄@樣通過交流辯論,學生對文本進一步學習。其實不管買不買都可以從文本中找到根據(jù),我只是以這種方式促進學生的理解,收到很好的效果。
3.課堂討論,讓學生在思索中求知。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更是教學“資源”的主要構(gòu)成和生成者,他們在課堂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興趣、思維方式、合作能力、提出的問題乃至錯誤的看法,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如教《別餓壞了那匹馬》一課后,我結(jié)合后面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別餓壞了那匹馬》中守書攤的殘疾青年說自己家的馬需要草,顯然他不是在說真話。有人會說,說假話就是撒謊,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有人則認為,生活中有時需要善意的謊言,你是怎么認為的?請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談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學生躍躍欲試、暢所欲言。這種逆向思維討論和正向思維討論相輔相成,大大提高學生思辨的密度,啟發(fā)自由思維,增長知識。
4.課外拓展,讓學生在搜集中提升。生本語文不僅可以從課內(nèi)著手,課外也可以進一步延伸。比如在一年級教學中,為了擴大識字量,課外布置學生到廣場上、公園里搜集詩文佳句、公益廣告、警示用語等。學生可以帶著小本子摘抄,遇到不會的地方向游人請教,這樣既能欣賞美麗的噴泉,又能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真可謂一舉多得。學生非常樂意做,如在學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后,讓學生收集我國其他民居的特點,以幻燈片、手抄報的形式匯報交流。依托學生,讓他們自主創(chuàng)造、自主活動,從而在搜集中提升。
總之,課堂之本在于學生,學生的精彩才是真的精彩?!敖o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nèi)ニ伎?給學生一些空間,讓他們?nèi)フ故?。給學生一個沖突,讓他們?nèi)ニ伎?給學生一個高度,讓他們?nèi)ヅ实?給學生一些權(quán)利,讓他們?nèi)ピu價”。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扮演好導演的角色,為學生搭好舞臺,讓孩子們在課堂上盡情展示。與學生融為一體,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自主評價,從而最終自主發(fā)展。只要勇于探索,生本課堂一定會綻放絢麗的色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歡.課堂情境中的合作創(chuàng)造力評估及其困境[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3(9).
[3]楊占華.如何運用檢測和評價手段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J].考試周刊,2013(1).
[4]楊泉良.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干擾[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