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珠
摘 要: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自我認識”能力形成的重要階段,教師要從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及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實際出發(fā),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自我認識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自我認識能力 培養(yǎng)方式
“認識自己!”——這是銘刻在古希臘阿波羅神殿上聞名遐邇的箴言。希臘和后來的哲學家們喜歡以此規(guī)勸世人,可見認識自己是何等重要。人總在不斷地試圖認識自己,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總渴望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要求更迫切[1]。教育工作者,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在現(xiàn)代教育改革和青少年個體身心發(fā)展過程中,自我認識對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及促進自己和教育的雙重發(fā)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青少年只有學會客觀地、全面地進行自我認識,才能真正實現(xiàn)從“自然人”打造成“社會人”的目標。
一、自我認識的界定
所謂自我認識是指自我意識的認知成分,是自我意識的成分,也是自我調節(jié)控制的心理基礎,包括自我感知、自我概念、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3]。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只有先理解什么是“自我認識”,才能在對學生自我認識能力的培養(yǎng)中有的放矢。
二、初中生自我認識的現(xiàn)狀
初中生對于自己、他人、事物的評價能力相比小學生時較全面和客觀,但由于初中生知識、生活經驗及情緒的不穩(wěn)定等問題,容易做出不全面甚至錯誤的認識與評價。當然,我們應該看到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身體和心理尚未發(fā)育成熟,知識經驗不豐富,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在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中,通過多種方法和措施,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識與評價自己、他人和事物的能力。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如何滲透對學生自我認識能力的培養(yǎng)
加強學生自我認識的教育,能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認識問題的深刻性,是自我教育的奠基工程[4]。思想品德課作為學校自我認識培養(yǎng)的主陣地,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
1.開展好“認識自我”主題教育
在“認識自我”的主題教育中,圍繞“感受青春、調控情緒、客觀評價”三個核心內容展開。(1)初中階段,學生開始從兒童向成年過渡,跨入青春的大門,身心與心理都經歷一系列微妙的變化,“感受青春”的主題教育,符合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的課程設置,讓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身體與心理發(fā)育的基本規(guī)律,學會正確處理青春期出現(xiàn)的身體與心理問題,增強自我認識的能力;(2)情緒是指人對認識內容的特殊態(tài)度,是以個體的愿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有復雜多樣的表現(xiàn)。情緒猶如一把“雙刃劍”,不同的情緒會對人的言行舉止產生積極和消極的影響。所以“調控情緒”主題教育,目的是在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三單元《過富有情趣的生活》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青春期學生的情緒特點,引導學生學會掌握調控情緒的方法,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tài)。在具體教育教學過程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與學生展開交流,探討自己的情緒經歷,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認識自我的能力;(3)人們在自我評價時,總會帶些主觀色彩,身心尚未發(fā)育成熟的青少年在自我評價時,更容易受自身知識、生活經驗及情緒的影響,所以“客觀評價”主題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與評價自己,樹立比較清晰的自我形象。在“客觀評價”主題教育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的關系。盡管他人評價對自我認識的形成有重要意義,但若過于依賴他人評價而不能形成獨立的自我評價,就會使自我的認識偏差,甚至形成一味迎合他人評價的消極性格[5]。
2.充分利用經典故事進行“自我認識”教育
直接、簡單的知識講解與灌輸,往往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進而產生厭惡情緒,效果自然不佳,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自我認識”教育時,不妨引用經典故事,以取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例如:①在講解人應該正確認識自己長處與短處時,可以引用“長頸鹿與羊的爭論”(長頸鹿:我的個子高,能夠吃到樹上的葉子,你可吃不到;羊:我能穿過門洞,吃到欄桿外的草,你卻吃不到。);②在講解我們應該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時可以引用三國時期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典故;③在講解認識自我的途徑,要善于通過他人認識自己時,可以引用《舊唐書·魏征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沒,朕亡—鏡矣!”
3.利用案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
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教師可以引用一些典型案例,設置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這些案例可以是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也可以是發(fā)生在學生之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案例教學中,所使用的案例不是編出來講道理的故事,而是基于一定的事實而編寫的,在用于課堂討論和分析之后會使學生有所收獲,從而提高學生正確認識與評價自己的能力。
4.通過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讓學生熟悉基本的認識自我的途徑
古語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是具體的食物,“漁”是教人家怎么捕魚,“魚”象征一個具體知識,“漁”象征一種具體的能力,這一古語生動地說明了“培養(yǎng)能力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五課《自我新期待》,向學生講解認識自我的三個基本途徑:①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讓學生養(yǎng)成“吾日三省吾身”的習慣;②通過他人了解自己。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③通過集體了解自己,集體對一個的評價往往更全面、更客觀。
5.運用榜樣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人、一個故事、一段話語,看似平凡簡單,卻能點燃許多人心中的激情?!耙匀藶殓R,可以明得失”,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更是一面旗幟。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為學生樹立榜樣,或讓學生為自己選擇一個學習榜樣,培養(yǎng)“見賢思齊”的習慣,逐漸提高自我認識的能力。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識能力的方法與措施,使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過去與現(xiàn)在,對自己的未來有美好的向往,適度地調整自己的動機,從而增強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以適應發(fā)展的社會。
參考文獻:
[1]沃建中.怎樣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J].北京: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編輯部,1999,(21).
[2][3]閆紅梅.引導初中生認識自我[J].吉林:才智,2012,(15):237
[4]康承滿.淺談初中生自我認識的培養(yǎng)[J].吉林:現(xiàn)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1996,(6):39.
[5]吳又存,董麗.認識自我——思想品德課主題教育札記二[J].陜西師范大學: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