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永
摘 要: 本文通過實例描述人文關愛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又要體現(xiàn)數學人文關愛的真諦。
關鍵詞: 數學教學 人文關愛 新課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以關注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和良好思維方法的形成為首要目的,以人文關愛為核心,充分地為學生構建一個具有生命色彩的動態(tài)空間,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互動生成、思維創(chuàng)造水乳交融的數學課堂。也就是說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又要體現(xiàn)數學人文關愛的真諦。然而,在我們的實踐活動中常常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令一個極端:要么在數學的頭顱上裹著一層冷冰冰的薄冰外加緊箍咒,要么溫情地給數學蒙上一層暖融融的面紗,好像多了一絲柔情、一絲希望、一道無痕的風景線,這都是假象。反思我們的教學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那就是教師對“人文關愛”的理解偏差,或者說在“人文關愛”的“忽悠”下亂了方寸,陷入了誤區(qū)。
一、“人文關愛”的過度執(zhí)著,讓數學教學走失了方向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思維最深處、最深層、最根本的東西就是積極的價值觀。在數學教學中特定地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已成為當今課堂最時髦的走向。在教學一年級數學時卻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幕:
有位一年級的數學教師在執(zhí)教一節(jié)公開課時,設計這樣一道題。開始她是以一個謎語進入主題的。
師:有一種動物真奇怪,肚上有個皮口袋。
師:同學們猜一猜是哪種動物?
生異口同聲地說:袋鼠。
師:現(xiàn)在有六只袋鼠,口袋里分別裝著12-6、17-9、1+2、2+3、9-2、3-2這幾個算式,在它們旁邊有幾個小屋,上面分別標有6、3、8、5、7這幾個數,要求你根據袋鼠口袋里的算式算出結果,并把袋鼠送進相應的小屋里。
師:同學們看懂了嗎?
生:看懂了。
師:你們愿意把這些袋鼠送回自己的小屋嗎?
生:愿意。
師:那就請同學們開始行動吧。
突然,一個小男孩站了起來,大聲說:老師,你少給了一個小屋,代號是1。
師:這說明這只袋鼠沒有親人,無家可歸了,大家說可不可憐,那作為國家棟梁的你們應該怎樣做呢?
生A:我把它抱回家吧。
生B:要不,把它和其他袋鼠放在一起吧,還有個伴。
生C:不行,其他袋鼠不會要它的,再說了,它的年齡最小,其他袋鼠會欺負它。
生D:那要不然把它送回大自然吧。
生E:我反對,那樣太危險了。
……孩子們的善心和稚嫩的呼聲深深打動著聽課教師。)
這時,一個孩子猛地站起來說:我建議給這只袋鼠建個小屋吧。
師:同學們的想法真好,是?。《嗫蓱z的袋鼠呀,那大家就動手吧。
……(同學們動手做啊、畫啊,8分鐘過去了,精品屋終于出現(xiàn)了。你看,上課老師的興奮勁,不用說在為自己的精彩設計而自豪、驕傲呢。)
師:同學們畫得多好啊!誰愿意到前面來把你的佳作展示給同學們和聽課老師看?!?/p>
親愛的老師們,我們仔細審視這個案例,可能這位老師設計該題時,認為該題真正貫徹了課改精神,執(zhí)著地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孩子們發(fā)出的多種“聲音”,個性解讀和愛心意識都令在座的教師刮目相看,實際上教師設計的專項“人文關愛”只是出于教師的內心需要,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是膚淺的,對新理念是掛在口頭、流于形式的,沒有真正內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其實這節(jié)數學課的價值取向從本質上來定義應該是狹隘的,甚至是打著課改的幌子為自己謀功利的?!昂i煈{魚躍,天高任鳥飛”,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愛是不需預設的,千萬要把握住你“人文關愛”過度執(zhí)著,不要讓數學教學走失了方向。
二、“人文關愛”的夸張抒情,讓數學教學走失了方向
當前有些數學教師為了追趕課改的潮流,并牽強附會地和課改的主流相映襯,把數學課上得很煽情、很動人,但我們仔細琢磨一下,在數學教學煽情的背后我們的學生得到的卻是情感的虛無,思想的蒼白,知識的縹緲,方法的缺陷。當今的公開課,多數數學教師都會在課前預設課堂上“人文育人”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課堂上激情四射,場面轟轟烈烈。如:六年級一位數學教師在教學《百分數》時出現(xiàn)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
你能從下面的百分數中得到哪些信息:
(1)我國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1%,我國的耕地面積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7%。
(2)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發(fā)明的,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是他們的一次性筷子全靠進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4%,卻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
生1:從第一條信息,我知道我國人口多,但耕地非常少。
生2:從第一條信息,使我更熱愛我們的國家,她太偉大了,她用7%的土地養(yǎng)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
師:是呀!中國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作為祖國的一分子,你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來日報效祖國而奮斗。誰還有要說的嗎?
生3:我國地大物博,人口多一點不要緊,只要他們勤勞、勇敢中國不會落后的。
師:同學們,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多好,怎么一點掌聲也沒有。(頓時教室里掌聲響起,教師滿臉笑容。)是啊!中國一定會更加富強、繁榮,中國的希望就落在你們的身上,希望你們從現(xiàn)在開始真正做刻苦學習、立志報國的好兒童……
看了以上案例,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課改的人文教育已深入課堂,滋潤孩子的心田,走進教師的心靈深處。但孩子們的數學知識到底建構了多少,不用說答案可想而知,其實教師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應在舉手投足之間,一句話、一個眼神,行如流水。而不是靠夸張抒情來張揚,或大聲喊:我是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如果我們一意孤行,那么你的“人文關愛”的夸張抒情,將會讓數學教學走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