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學偉
課程改革至今,應該進入深入發(fā)展階段,從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看,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一批年輕教師迅速成長,課堂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然而,部分教師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東西沒有變,僅是滿足于操作層面上的創(chuàng)新與實驗,滿足于對現代教育媒體的依賴,把暫時的成功當做輝煌的成果,沒有真正找到實施新課改的突破口——優(yōu)化課堂教學?,F時課堂教學需要的不是灌輸,而是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真實活動、動態(tài)生成地“用教材教”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盡力在語言的藥丸上涂上歡樂和果醬”,通過英語老師的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和諧、民主、平等、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會英語,變“學會英語”為“會學英語”。
一、變革教育理念
1.大部分英語老師只重視“注意知識傳授而忽視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觀念,遵循“老師講、學生記,再完成作業(yè)”這一舊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法與學法是相互作用的整體,只重視教法而忽視學生的學法根本無法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所以英語老師應該把學法與教法有機結合起來,解決學生“學”的問題,從而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
2.在以往的教學中英語老師只注重英語知識的學習,不重視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潛能的開發(fā);只注重教師傳授,不重視學生學習;只注重學習的結果,不重視學習英語的過程;只注重那些“好”的學生,不重視對后進生的教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老師應該從教會學生學習英語,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能力入手,著重研究指導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和策略。由重教轉向重學,由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主體發(fā)展;由“管、灌”向“自主學習”過渡,使英語教學側重學生的“學”。因為學生的“學”是教師的“教”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3.中學英語大綱提出英語教學應以“培養(yǎng)運用英語的能力”為宗旨。但大多數英語教師仍然為考而教??际裁淳徒淌裁?,有些老師對于學生是否具備語言技能并不重視。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交際”,而交際是雙向性的,是聽、說、讀、寫四方面的結合。所以英語教學中的聽、說、讀、寫既是英語教學的手段,又是英語教學的目的。
4.教師用書是英語教學的好幫手,但很多英語老師將教師用書上的教學步驟機械地應用。雖然教師用書很好,但只能作為備課的參考。老師應該認真研究教師用書,吃透教材,同時充分考慮現有的教學條件、班級狀況和學生的差異,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
5.在日常英語教學中要利用好教材提供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讀文章時注意跟著錄音帶模仿語音和語調的同時,強化口語表達能力。在每節(jié)課上老師都可以與學生進行一些日常交流,比如:It’s a fine day,isn’t it?You look beautiful in this green sweater!Thanks a lot.You’re welcome.等等。教師在課上要積極創(chuàng)設與本堂課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自覺地在實踐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在通過與他人的交流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并以此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的口頭交際能力。我們要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習俗,在課堂中也要滲透文化教學的內容,掃除學生在實際交流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增強交際的準確性。
二、營造教學氛圍
在英語教學中,為了改變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事倍功半現象,使苦學苦教轉變成樂學樂教,就要求英語老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往的英語教學以教為中心、學圍繞著教,先教再學,學依附于教,這種教學關系從根本上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體性和自主性?,F代教學要求以學為中心,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學生怎么更好地學,教師就怎么教;學生能學多少,教師就教多少。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的學為基礎,教服從于學,服務于學。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必須改變枯燥、乏味、呆板的說教教學模式,采用直觀實物、多媒體、動畫、真實生活中的場景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并善于利用游戲、頭腦風暴競賽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每個學生在思維上、行動上、情感上真正參與學習,在參與中體驗成功、挫折、合作和挑戰(zhàn),從而學會思考,學會應用英語語言,切實把學生的重心從“教”轉向“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用中學”,不但“學會英語”,而且“會學英語”。
三、構建有效課堂
課堂教學的模式要注重實效?!俺晒Φ慕虒W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學生的成長需要周圍人們的關愛、尊重和理解。教師在課堂45分鐘的時間內,應以自己的真誠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并對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充滿信心。主要策略是讓主體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推理的積極思維活動,歸納出規(guī)則,并利用語言規(guī)則,加快理解語言材料的速度,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規(guī)則進行言語交際的能力。
在模式構建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教學模式應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但并不排斥靈活性,相反,教學模式應根據年級的高低、課型的不同采取適當變式。這種變式,一方面體現了對不同課型特色的關注,另一方面體現了對不同教法的探討。教學模式宏觀的穩(wěn)定性與微觀的靈活性,體現了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在模式構建的實踐中,我們體會到:主體積極參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極有利于他們自身的認識的豐富和智力的發(fā)展。在設計不同年級不同課型的教學模式時,我們始終遵循主體性原則、主動性原則和創(chuàng)造性原則,使模式構建順利進行。
總之,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英語教師,在于教師富有愛心,肯花工夫,勤于動腦,深入鉆研教材,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英語教師應該站在世紀的高度,遵循課改的精神,了解學生,把握學生的個性差異,構建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英語,不斷豐富課堂師生的互動關系,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愛學英語、會學英語。學生通過自主地、創(chuàng)造地學習英語,最終成為創(chuàng)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