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香
摘 要: 在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下,很多家長和老師只關心學生在學校學了什么、會干什么,重視學生的表面生長、智力開發(fā),忽略對學生的“心理教學”。小學教學只有做到從“心”開端,才有可能在將來形成杰出的、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養(yǎng)成合作、樂群、立異等健康心理品質(zhì)。
關鍵詞: 小學教育 心理教育 教學對策
1.言傳身教,愉悅教育
重視本身修養(yǎng)及言行舉止,力求在小學生中起到榜樣作用。例如,要求小學生有時間觀念,按時到校,不能遲到,我堅持做到早早到校,每次都提早到校,和老師一同迎候小學生入校。孩子們受教師的影響,逐步養(yǎng)成不遲到的習慣。又如在班級里,我教會孩子們講究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走進教室,總是先把講桌抹一抹,再把課本、教具、粉筆盒一一擺放好,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卻在孩子們身上得到放大。在我的影響下,我們班的小學生天天都把書本、文具盒擺放得整整齊齊,地上從沒有紙屑。所以,小學老師應該堅持“身教重于言教”的準則,不斷加強本身業(yè)務素質(zhì)和思維道德素質(zhì)的進步,規(guī)范本身言行,塑造自身的高尚人格,改善教學方法,以廣博的常識、優(yōu)秀的質(zhì)量、高尚的情趣感染和教育小學生,讓小學生接受春風夏雨、潤物無聲般的教學,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
2.以人為本,啟發(fā)引導
小學生年紀小,認知范圍比較窄,情緒、行為習慣、個性發(fā)展都處在奠基期間。對個別有差異的小學生,老師要盡力用親熱的微笑驅(qū)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膽怯。微笑傳遞著友善、熱心、積極向上,課堂上老師的微笑更是價值連城,給予孩子勇氣、自傲、創(chuàng)意。老師鼓舞的微笑能讓小學生揚起自信的帆船;老師贊賞的微笑,能讓學生的心房灑滿陽光;老師會意的微笑,會讓學生勇于承認錯誤,重拾自信。
在校園里,孩子會碰到不同生活困難,這就要求老師體貼入微的關懷和幫助。老師在工作中鼓勵學生將自己心里的喜怒哀樂講給老師聽,老師可將自己的一些高興和煩惱講給學生聽。在交流中,老師認真傾聽并做出恰當反應,包含表明心里的接納和給予恰當?shù)慕ㄗh、幫助。記得有一個叫妞妞的小朋友,很有特性。她一套一套的話常常讓家長哭笑不得。在班級里,屁股總是不喜愛粘椅子;你說東她偏說西,總喜歡和你對著干;可是老師的話,她能記住。為此,平常有機會我總喜愛和她聊聊天,對她的長處及時表彰,缺點及時指出,同她一塊找解決方法。
3.以德施教,行為實踐
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將思想浸透于活動中,注重小學生的行動,教育小學生自己的工作自己做,能主動幫助別人。如天天放學后和老師收拾圖書、玩具,擺放桌椅,為團體做一些量力而行的工作。老師及時表揚好人好事,使學生對自己的行動有一個準確的了解,經(jīng)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思想。讓小學生對學習行動及技術進行重復練習,在具體實施中加深了解和把握,然后形成良好的行動習慣。當然教學過程中我也會遇到一些需要良好溝通的事例。
那是一個課間,有學生向我投訴小瑄又偷了她的文具。我心想:又是她,屢教不改。我狠狠地批評了她一頓,又生氣地給她母親打電話,讓她來學校找我??旆艑W時,小瑄媽媽誠惶誠恐地站在門口問道:“請問林老師在嗎?”我一臉不悅地說:“進來吧”。
沒等她坐下,我便劈頭蓋臉地數(shù)落開:“我想您也應該知道怎么回事,今早您的孩子又拿同學文具了,我跟您溝通好幾次,屢教不改,您說,該怎么辦?”
小瑄媽媽抬起一直低著的頭來,眼神充滿了無奈,她歉疚地對我說:“對……對不起,老師,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她?!甭犓@么說我更來氣了,覺得她又在敷衍我。我立即打斷了她,大聲說道:“每次都這么說,就是不見效,請您回去好好想想該怎么教育?!?/p>
我決定家訪,進一步了解她的家庭情況。
家境貧寒是我對這個家庭的第一印象。從她詫異的眼神中看出,我的到來令她感到十分驚訝。她慌亂地請我進屋坐下,趕緊給我倒水,難為情地搓著手說:“老師,你看,我們家的情況就這樣,讓你見笑了。”我微微一笑,表明來意:“今天下午我太著急了,雖然都是為了小瑄好,但表達方式不對,請您見諒?!?/p>
接下來的溝通非常順暢,那一天我們聊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我拉著小瑄的手走進辦公室,從抽屜里拿出一套嶄新的文具遞給她,溫柔地說:“我知道你的生日快到了,老師想送你一件生日禮物,你愿意接受嗎?”她愣了一下,瞪大眼睛看著我,表情十分詫異。我摸摸她的長辮子,輕輕地對她說:“祝你生日快樂!”她露出天真的笑容,大聲對我說“謝謝”,之后歡天喜地地跑開了。
良好的溝通就像一縷縷溫和燦爛的陽光,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甘露,打開了無數(shù)家長和孩子的心扉。教育應從了解開始,搭建起一座通往心靈的橋梁。
4.結(jié)語
心理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好比鍛煉身體,身體沒有病也要堅持鍛煉,只有這樣,身體才有非常好的抵抗力。所以就需要老師長時間地、有耐性地、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做得做好,做到“鍥而不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才能將小學生培育成為二十一世紀高素質(zhì)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莉.小學教學中培養(yǎng)師范生的科研能力[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5,(03).
[2]侯憲勝.小學教學論教材建設的思考與改革設想[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