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儉
摘 要: 本文介紹及探索如何利用教練技術,通過翻轉課堂,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新方法,同時為教練技術的應用擴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 教練技術 翻轉課堂 大學英語
1.引言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及運用,教育發(fā)生了觀念性的轉變,大學英語教學的模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翻轉課堂隨著多媒體技術發(fā)展應運而生。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及其教學模式于2010年被引入我國后,隨即激起了眾多教育者的極大興趣,許多大學英語一線教師紛紛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給我國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契合于當前最受歡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大學生的學習應該以學生自學為主,在研討式教學、課外學習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及綜合能力得到較好發(fā)展。翻轉課堂完全符合這種教學理念,不僅能夠促進師生角色的轉變,同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提升其綜合素質,而且能夠為這種理念的實現提供操作方案和流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汪曉東,2013:11)。
教師傳統(tǒng)意義上的職責為傳道授業(yè)解惑,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及教學理念的更新,僅僅憑借教師自身掌握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課程發(fā)展的要求。現代意義上的教師既要有傳統(tǒng)意義教師的知識,還要掌握現代教師所需的技能,以及引導、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也就是扮演好教師和教練雙重角色。Andi Stix (2006:11-15)認為教師應成為“教練教師(Teacher-coach)”,其作用是充當學生的學習教練,采用教練的方法和模式指導學生學習,發(fā)掘學生的特長,激發(fā)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拓展學生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筆者試圖探索如何利用教練技術,通過翻轉課堂,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新方向,力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研究緣起及概念
2.1大學英語教學之困境
由于大學英語教學往往受教學時間有限、教學模式僵化、教材內容局限和培養(yǎng)機制還夠完善的限制,難以創(chuàng)造良好而完善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只會學不會用,漸漸產生疲憊、厭倦、枯燥、乏味等抗拒心理,嚴重影響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因此很難實現對學生全方位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與綜合提升。
2.2翻轉課堂指導大學英語
翻轉課堂,就是把傳統(tǒng)上課模式顛倒過來。傳統(tǒng)上課模式為預習、講解、習題、講解;而翻轉后的課堂模式為學習、答疑解惑、總結、活動、講評,也就是課上課下相結合的上課模式。翻轉課堂的引進,能夠在保證實現“知識傳遞”及確保學生在完成大量語言輸入的前提下,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交流、答疑解惑,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時間和空間都較傳統(tǒng)課堂而言大大增加,能夠實現良好的語言輸出,有助于樹立學生自主深入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并實現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意義和廣泛用途,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與出路之一。
2.3教練技術在翻轉課堂領域的應用
需要廣大教師注意的是,課堂被成功“翻轉”以后,若要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以學生能夠切實有效地自主學習為前提。教練技術是一個融合了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理論基礎在內的綜合應用體系,它的本質是憑借教練技術方法與工具的運用,通過完善被教練者的心智模式及思維方式,培養(yǎng)激發(fā)其潛能,幫助其向內挖掘、向外發(fā)散,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完成其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系統(tǒng)思維方式及科學行為方法。教練技術與早期的“蘇格拉底產婆術”和“啟發(fā)式教學”有所不同,它以學生為中心,以認同和鼓勵作為引導的第一步,激活學生的潛意識,尋求更多可能性,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教練式教學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3.1教練技術引領教師角色轉換
教練的職責并不僅僅是手把手傳授技能,還要在適當時候傳授基本知識并指導學生學習,做到課上解答,課下輔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學習、自主動手能力。目前大學英語班級規(guī)模通常在50—90人(李桂榮,2013),這就導致課堂上缺少師生及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利于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上組織開展小組活動等。翻轉課堂的核心和關鍵之所在是以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為外在表現形式的“知識內化”,過程中,教師充當教練角色,充分重視和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借助互聯網多媒體輔助教學,基于各種任務設置的呈現、訓練和產出模式,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翻轉課堂在實施教練技術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發(fā)生了雙重變化。教師從原來“講臺上的圣者”轉變成“身邊的指導者”,真正成為學生知識內化過程中的“導師”;學生由原來“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椤爸R的主動探究者”,真正回歸為“學習的主人”這一最初本源。
3.2教練技術應用的細節(jié)
教練技術的應用過程應遵循法則。第一步是“同步”,在教練(教師)與被教者(學生)之間建立信任。在這個過程中,彼此要相互熟悉對方的溝通方式。在建立相似的溝通模式之后,彼此之間會產生一定的信任,有效溝通的概率會變大,使得學生放下面具和心防,教師對學生思維、情緒及行動的引領才有可能繼續(xù)。
第二步是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厘清問題所在,探索并剖析問題,整理出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很多高校教師運用教練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時,使用最多的工具是非常經典的邏輯層次圖。邏輯層次圖以待解決的主要問題為中心,隨著身份、價值觀和使命的不斷挖掘,使學生從內而發(fā)地主觀能動地找尋相關環(huán)境下的對應的行為,發(fā)掘自己相關能力,最后形成龐大的向上引導結構。
第三步即目標引領,可以用教練技術中的經典公式“Behavior=Potential -Interruption”即“行為潛力阻礙”引導學生實現最終的目標,這也是學生最有收獲的過程。此時教師的引導并非幫助解決眼前的具體問題,而是引導跳出問題,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待問題,幫助學生堅定信念,激發(fā)挖掘學生的潛力,再反向識別當下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從而實現學習目標。
4.結語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英語教師,我們需要探索以翻轉課堂為平臺,利用教練技術優(yōu)化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改進轉換自身角色,不斷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Stix,A.&Hirbek,F.Teachers as Classroom Coaches[M].Alexandria,Virgin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6:11-15,26.
[2]李桂榮,陳玉娟.高校教學班級規(guī)模適度性的追問與探析——基于H大學的實證調查[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1):3-8.
[3]雷丹.多媒體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角色的定位與構建[J].外語電化教學,2008(5):51-56.
[4]汪曉東,張晨婧.“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