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摘 要: 說起數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枯燥乏味、艱澀難懂。十個阿拉伯數字和幾條線可以變幻無窮,讓學生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數學確實是神秘與智慧的結晶。為了做好學生數學學習的引路人,老師需要腦洞大開,做好提問與引導,幫助學生打開數學之門。本文總結了教學經驗,列出幾條數學課提問的技巧與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明晰學習過程,提高學習興趣。
關鍵詞: 初中數學 課堂提問 技巧與方法
初中數學作為小學數學與高中數學的銜接過渡,在對學生計算方面嚴格要求的同時,更注重的是學生數學思維與數學技巧的培養(yǎng)。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完成學習過程,尤其是在初中幾何教學中不難發(fā)現,只要找對方法,計算量都不是很大,比較容易算對,所以如何引導學生找對方法非常重要。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每節(jié)課的新課學習之前,我們通常會對已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與總結,加深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印象。那么在總結已學知識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巧妙設置幾個小陷阱,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求證。例如:我們常說:“等邊對等角,那么等角可以對應出等邊嗎?”這時候學生一般嘰嘰喳喳兩個陣營互相討論,在他們爭論得面紅耳赤的同時,就是他們自己學習與修正的過程,這時候老師只需要在黑板上畫出幾個圖形,列出幾個正面與反面的例子供他們討論即可,最后他們意見能否一致,還需要老師參與其中加以引導。
教育學中對教師的界定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你是老師,就把你的思想強加給學生。學生有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也有他們自己的判斷能力,教師要做的就是對學生加以引導,讓他們自己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不僅可以達到教學目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根據已學的知識探究出新的問題和方法,這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學會學習。
二、注重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提問策略
數學課堂的提問要根據學生接受問題的能力實時調整,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課堂教學的設計與開展需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調整與引導。每節(jié)課上課之前,教師都需要備課。備課過程中,我們可能已經把這節(jié)課如何進展爛熟于心,可是我們的規(guī)劃不能代替學生的感受,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反應適當調整我們的提問與解答。例如:如何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我們找好一個例題,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在黑板上畫好圖之后,我們要根據學生看到圖之后的感受逐步展開證明。如果題目簡單,學生一看便知,那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整理思路證明;如果條件不明顯,我們則需要往定理上引導學生,讓他們找條件套用定理加以證明;如果定理也套不上,那么怎么添加輔助線,怎么創(chuàng)造對等條件,就需要師生共同探究。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提問角度,同時照顧大多數學生的情緒與接受程度,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進程,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讓學生愛上學習。
三、利用問答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習慣
嚴格意義上來說,學生邏輯思維的養(yǎng)成是從初中幾何開始的。小學數學注重的是學生計算的準確性,加深學生對數學運算的掌握與運算精確度;初中計算在小學的基礎上增加了運算量與公式的靈活運用,而幾何才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與空間布局的重要手段。初中幾何是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有感性到理性升華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教師一定要注重提問的技巧與方法,切勿采用“填鴨式”的教育代替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生后期立體幾何的學習,數形結合思想的培養(yǎng)都需要以此為基礎。數學課程的傳授本身是枯燥的,反復證明那些顯而易見的定理對學生來說可以說是一種“考驗”,如何把枯燥的知識靈活化,讓學生愛上數學,愛上思考,愛上邏輯,就需要幾何老師不斷引導。
四、及時總結,幫助學生由點及面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
幾何,就是研究空間結構及性質的一門學科。它是數學中最基本的研究內容之一,與分析、代數等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并且關系極為密切。可以說初中幾何是為代數服務的,那么作為一門工具學科,學生必須熟練掌握,才能應用自如。初中幾何可以說是說知識點比較少,并且步步推進,關系極為緊湊,只要教師合理引導,學生很容易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形成系統(tǒng)。教師幫助學生梳理好這些系統(tǒng)結構,等學完回頭來復習的時候就會很容易,運用起來更自如。對一些幾何定理與知識點,老師不妨采用反復提問的方式,直截了當,加深學生記憶;同時加強習題的解答與跟進,反復識記與科學實踐相結合,加深學生對定理的理解與掌握。
提問作為一種檢測手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運用,既是對學生的一種考核,又是對老師的一種提醒。提問,并不是漫無目的地隨便問,提問需要講究技巧與方法,既要照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又要達到合理引導的科學目的。通過提問,學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弱項與不足,加強學習與掌握;同時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觸類旁通,靈活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運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養(yǎng)成探究學習的習慣;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調整提問的方式方法,科學合理地加以引導;同時利用提問的方式,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的邏輯思維;并幫學生總結反饋,讓學生形成學習的知識網絡,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盧龍.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2]周忠科.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
[3]吳瑞生.“四自主”教育模式對培養(yǎng)初中數學教師素養(yǎng)之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4]張東.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發(fā)展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5]成方妍.當前初中數學教師課下輔導效率不高的原因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