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勇 余薈琳
【摘要】敘事學的核心范疇敘事視角在新聞敘事研究中存在著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本文梳理了國內(nèi)關(guān)于新聞敘事視角的分類及其效果的不同觀點,并進行了分析評述。
【關(guān)鍵詞】新聞敘事敘事視角效果
新聞敘事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聞的敘述聲音、敘述者類型、新聞敘事視角及其效果、新聞敘事時間、新聞敘事結(jié)構(gòu)等從經(jīng)典敘事學理論引發(fā)的一些研究范疇。但是也存在爭議,如對新聞敘事視角的類型和效果,就有一些不同的觀點。本文對此進行梳理和分析,主要集中在新聞敘事視角類型及其效果。由于電視新聞和網(wǎng)絡新聞敘事與報紙新聞相比,具有較大差異,所以在此只以報紙新聞敘事的研究為考察對象。
一、新聞敘事視角的界定和分類
敘事視角是敘述者與敘述對象特別是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通常分為全知全能視角(零聚焦)、內(nèi)視角(內(nèi)聚焦)、外視角(外聚焦),以及固定式、移動式和多重式視角(聚焦)等。
何純將敘事視角歸到“新聞敘事聲音”中,認為敘事視角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敘事框架,而敘事框架是由敘事人選擇和掌控的,決定著敘事人“說什么”和“不說什么”。①所以,敘事視角應該成為敘事聲音發(fā)出機制中的重要因素。盛佳婉參照熱奈特對于視角的定義,認為視角是“視覺”層面,即“誰看”的問題,不能簡單劃歸為敘事聲音。②這兩者的不同意見,在于是否把敘述者和觀察者看作是同一個人。
敘事視角是敘事者的視角還是感知者的視角?正如方毅華所說的:“要把敘述者和看者(感知者)區(qū)別開來(當然,很少的情況下這兩者是同一個人,比如第一人稱的敘述者,但是仍然有敘述的“我”和經(jīng)歷故事的“我”的區(qū)別),敘述視角涉及到敘述者權(quán)力的限制問題,是敘事者為了實現(xiàn)某種意圖而采取的策略?!雹廴舭褦⑹乱暯钱斪魇菙⑹抡卟扇〉牟呗?,那敘事視角就是敘事者本人(記者)的視角;若把視角看作是“視覺”層面,是當事人看待事件的角度,敘事視角即是看者的視角。
對新聞敘事視角分類的依據(jù),曾慶香認為敘事視角的分析主要包括四個層面:其一,按照敘事者所知信息是否大于文本人物所知分為全知和限知視角;其二按照敘事者是否參與和目擊情節(jié)分為外視角和內(nèi)視角;其三,按照敘事者數(shù)量一個或多個分為單一或多元視角;其四,按照敘事者在文本中所出現(xiàn)的人稱分為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她據(jù)此提出了八種新聞敘事視角——編輯性全知視角、中性的全知視角、戲劇方式的敘事視角、第一人稱見證人視角、第一人稱主人公視角、第三人稱證人視角、不定式當事人視角、多重式當事人視角。④這是其獨特的新聞敘事視角分類。
有所不同的是,何純從綜合運用聚焦和視角的概念將敘事視角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敘述者作為聚焦者形成的視角,第二大類是人物作為聚焦者形成的視角。第一大類主要包括兩種情況:第一,敘述者聚焦的全知視角;第二,敘述者聚焦的無知視角。第二大類主要包括兩種情況:第一,人物聚焦的限知視角;第二,人物聚焦的無知視角。同時何純又指出:“新聞敘事中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全知視角,放棄告知心理和直接評論的新聞敘事中沒有嚴格意義的上的全知視角?!雹?/p>
但是在實際新聞寫作中,有的文本中敘述者所說的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故陳霖在《事實的魔方》一書中舉1983年的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洪水毀家園災民夜難眠》為例反駁了何純這個觀點,他指出,新聞中使用全知視角的原因來自于對事實信息的占有,背后起支撐作用的是作為歷史主體的記者的采訪活動,而對虛構(gòu)敘事作品來說,敘述者聚焦的全知敘事其權(quán)威性來自于虛構(gòu)與想象的合法性,即藝術(shù)的假定性。陳霖也承認,受制于新聞的客觀性原則,全知視角敘述也不能隨意進入人物內(nèi)心,或者議論、抒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聞中敘述者聚焦的視角必須是‘限知’的?!雹捱@實際上是自相矛盾的,等于又承認了新聞中不存在全知視角。如何理解新聞中的全知視角,看來研究者還沒有說清楚。其實可以這樣理解——新聞敘述中存在全知視角,記者對新聞背景的介紹、對人物心理的揭示、議論和抒情,這些在新聞寫作中都是常見的,都是全知視角的標志。人物心理是可以寫的,關(guān)鍵在于寫人物心理時有沒有采訪的依據(jù),如果有,就不違背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關(guān)于人物限制視角和純客觀視角的區(qū)分,閻科培、艾維依指出,人物限制敘事視角與純客觀敘事視角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作為人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而后者是作為“物”在場,具有非人格化特點,但兩者均被認為是真實性的把關(guān)者,尤其是后者排除一切主觀思想、攝像式的視角,則是還原事實真實的最好范式。⑦
二、新聞敘事視角與效果
新聞敘事之所以要采取不同的視角,是為了達到不同的敘述效果。大多數(shù)的研究都探討了敘事視角類型的選擇對新聞文本的真實性、客觀性、可信度等方面的影響,并對其引起的敘事效果進行分析。
閻科培、艾維依認為,不同的敘事視角有不同的效果,全知敘事視角由于詳盡的背景與數(shù)據(jù)材料使新聞報道具有權(quán)威性,但伴隨著敘述者對新聞事實的評判,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新聞文本的自然性;人物有限視角靠敘述者的感知能夠造成一種在場的真實,但不能對更為廣大的時空進行感知和敘述;純客觀視角突出敘述的客觀公正,對事實進行原生態(tài)的展示。但它限制過多,操作困難。因而,復合視角的使用彌補了上述三種視角的缺陷成為目前主要的新聞敘事視角方式。⑧
蕭偉指出,全知視角應用不當會損害新聞真實性,應慎用全知視角,多用有限制的敘事角度。⑨但是,曾慶香有不同看法,認為:“相對來說,全知顯得客觀、公正,而限知則主觀、偏見,即限知有著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同樣的缺陷?!雹?/p>
關(guān)于內(nèi)、外視角的敘述效果,研究者也存在著不同的觀點。陳霖認為:“隨著新聞報道和報道思想的日趨成熟,內(nèi)視角敘事更具有真實感的優(yōu)勢被發(fā)現(xiàn),新聞敘事逐漸由側(cè)重外視角向側(cè)重內(nèi)視角轉(zhuǎn)變。內(nèi)視角的親歷性讓新聞報道看起來更加逼近事實原本的存在狀態(tài)?!雹隙鴳c香則認為內(nèi)視角中,敘述者充分尊重對象的主體性,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但具有主觀性、偏見和感情色彩。外視角的敘述者沒有卷入事件本身,容易對事件進行宏觀把握和客觀評價,顯得較為冷靜、客觀、可靠。⑿對此盛佳婉提出,內(nèi)視角是通過敘事者的眼光聚焦,會摻雜敘事者自身的主觀性,并不完全符合新聞專業(yè)主義精神,因此內(nèi)視角較適合用于事故、災難等現(xiàn)場感強的描述性報道,不太適用包含價值判斷的爭議性報道。⒀可見,內(nèi)外視角的選擇取決于新聞事實的性質(zhì),兩者若能相互順應,發(fā)揮內(nèi)外視角的優(yōu)勢,則能取得最佳敘事效果。
不同的敘述視角對事件的介入程度不盡相同,會對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產(chǎn)生一定影響。聶志騰認為采用故事外敘述者的新聞作品更能產(chǎn)生一種“客觀”的效果,但容易顯得冷漠,或由于其評述使作品充滿說教味。在故事內(nèi)敘述中,敘述者身兼兩職,既是敘述者也是參與者,敘述的新聞事實能獲得高度的“獨家性”,還能夠讓讀者獲得親歷性。不過也有不足,敘述者的過分介入會有主觀性強烈的效果,⒁這與上文曾慶香的看法異曲同工。看來介入程度賦予了內(nèi)外視角獨特的敘事效果,同時也帶來了它的缺陷。
不同的敘事視角有著不同的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只能單獨存在于新聞敘事中,相反,可以通過敘事視角的轉(zhuǎn)換,即復合視角敘事手法,集各家優(yōu)勢取得敘事效果最大化。田鵬認為,可以用全知視角來介紹必要的新聞背景來達到一種權(quán)威,用人物限知視角以增強新聞作品的生動性和現(xiàn)場感,以純客觀視角達到客觀公正的效果,為了達到這種敘事目的,文本中必須出現(xiàn)不同的敘事視角來完成敘事。⒂盛佳婉也說:“視角的多元化對于新聞敘事的客觀性和報道的平衡性有密切的聯(lián)系?!嘣暯强梢员憩F(xiàn)在單篇報道中,通過多種聲音來體現(xiàn)新聞一般的公正的原則;也可以表現(xiàn)為編輯性的多元視角,即把不同的報道編排在一個統(tǒng)一的標題之下,這種做法在紙媒上是比較常見的?!雹运?,復合視角的使用可以集多家之長而避自家之短,在多元敘事中凸顯新聞的客觀真實,因而也是目前新聞寫作中使用較多的敘事視角。
綜上所述,研究者對新聞敘述視角的探討主要集中在視角的分類和敘述效果上,兩方面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如有的認為新聞敘述不存在全知視角;在敘述效果上,比較一致地認為為了保障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要少用全知視角,多用限知視角;但各種視角對新聞都有不同作用。另外,新聞敘事視角的研究話題局限在經(jīng)典敘事學的框架里,基本上在經(jīng)典敘事學的視角(聚焦)三分法里騰挪,新敘事學的理論用得少,視野較狹窄。比如,視角的使用和真實性的關(guān)系,還跟所處社會的文化語境和媒介素養(yǎng)相關(guān),如我國在新聞改革以前的新聞敘事常常使用無所顧忌的全知全能視角,但是受眾并不懷疑其真實性。而90年代以后對限制視角的推崇則與文化語境相關(guān),不僅僅是技巧的原因。這些,都還沒有引起研究者的關(guān)注。究其原因,還是在于研究者仍然沒有跳出西方經(jīng)典敘事學只關(guān)注文本的局限,沒有考慮社會文化語境對敘事方式和文本的影響。
參考文獻
①⑤何純:《新聞敘事學》[M].岳麓書社,2006:41、46
②⒀⒃盛佳婉,《南方周末人物報道的敘事視點研究》[D].暨南大學,2012:11、31、31
③方毅華:《新聞敘事導論》[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4:73
④⑩⑿曾慶香:《新聞敘事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125-147
⑥⑾陳霖、陳一:《事實的魔方——新敘事學視野下的新聞文本研究》[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41-43、50
⑦⑧閻科培、艾維依,《論新聞敘事視角與新聞真實性》[J].《新聞愛好者》,2012(1)
⑨蕭偉,《全知視角對幾類新聞報道真實性的影響》[J].《暨南大學學報》,2006(1)
⒁聶志騰,《報紙新聞的敘述者分析——故事外敘述者與故事內(nèi)敘述者》[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
⒂田鵬,《中國新聞獎獲獎通訊敘事視角的演變》[D].遼寧大學,2011:23、29
(作者:夏德勇,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余薈琳,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