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琛
摘 要: 高職院?!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通用基礎課程,也是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涉及的專業(yè)面廣,在教學過程中因專業(yè)不同,學時不同,教授內容也不一樣,如何有效地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為其他專業(yè)課程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能力,本文通過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以有效提升課程教學水平。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計算機應用基礎 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分布廣,幾乎面向所有專業(yè),是很多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程,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分析,結合該課程規(guī)律,進行了教法研究,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1]。
一、深入分析專業(yè)背景和教材內容
一方面,不同專業(yè)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要求不一樣,如會計專業(yè)要求有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商務英語專業(yè)要求有較好的文字編輯能力,計算機專業(yè)則要求熟練掌握軟硬件及網絡知識等,針對不同的專業(yè)首先必須制訂不同的課程計劃,確定不同的授課重點,以滿足專業(yè)需求。另一方面,計算機基礎知識內容比較全面和豐富,有辦公軟件應用、多媒體技術介紹、數據庫和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等[2],針對沒有計算機專業(yè)基礎的同學學習數據庫等專業(yè)知識有很多困難,教師需根據專業(yè)需求對內容進行充實或裁減,以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制訂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
人才培養(yǎng)方案是管理和組織人才培養(yǎng)過程,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和主要依據,是實現人才培養(yǎng)基本規(guī)格要求和目標的總體藍圖[3]。教師要始終貫徹以培養(yǎng)人才為中心,以教學為核心,把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作為發(fā)展的生命線,使人才培養(yǎng)目標更好地適應專業(yè)需求和企業(yè)需要,符合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就必須對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途徑、方案等進行有效整合,使人才培養(yǎng)途徑、方案更好地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規(guī)格相適應、相協調[4],堅持以就業(yè)、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使人才培養(yǎng)方案更好地服務于學校和社會發(fā)展。
根據專業(yè)課時情況,為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采用理實一體教學方式是該課程的重要舉措。即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講解計算機概述、數值表示方式、計算機結構及組成、工作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軟件概述和計算機網絡等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Word基本操作練習及進階實踐,Excel基本操作練習及進階實踐,Word和Excel聯合應用,PowerPoint基本操作練習及計算機網絡設置與應用等操作,這樣有利于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同樣的教學過程中能得到充分疏導、理解和掌握、消化。
三、對教材進行調整和充實
常用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中辦公軟件的操作素材比較缺乏,不利于學生的直觀學習,若采用《計算機基礎上機實訓習題集》等類似的上機教材作為補充,則能很好地彌補這個缺陷。該教材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認知和培養(yǎng),內容貼近實際、新穎、實用性強,并配上了相應的操作步驟和實例,既減少了教師篩選案例的工作量,又滿足了學生的練習要求,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注重教學方法
教學計劃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是強化教學效果的關鍵。
1.理論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并行。針對不同專業(y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要求不一,非計算機專業(yè),只需掌握常用的理論知識,對計算機知識有全面的認知即可[5],而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需要熟練掌握理論基礎知識,為今后的專業(yè)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但是操作技能對于任何專業(yè)的學生都同等重要,特別是處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中,擁有熟練的實踐技能是每個大學生的基本要求。甚至在課時設置中要更多地偏向操作技能,以適應高職學生的就業(yè)需求。
2.任務教學法。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大綱,教師可選用上機教材中的部分試題進行教學指導,或者自己編輯一套課堂任務,可以將Word、Excel、PowerPoint等涉及各個模塊的常用操作,并配上相應的工作環(huán)境和素材,當教師進行操作演示后,學生即可根據老師的演練進行練習鞏固。實踐證明,通過這樣的任務教學或項目教學,學生不僅能提高學習興趣,更容易學懂掌握,將一些原本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知識點通過項目演示變得通俗易懂,使學生難以掌握的理論和操作技能很快掌握和理解。
3.互助互學,因材施教。學生在學習基礎、操作能力、理解程度、學習方法和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差距,這就要求教師因材施教。同時,將學生分組互助,每組中選取1-2名計算機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為組長,在老師指導下幫助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提高技能。這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能力,更提高了他們積極總結、積累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提高了學習能力,綜合素質得到了有效提升。
4.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通過多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應用,不僅可以模擬真實環(huán)境,演示整個操作過程,而且可以虛擬錯誤、演示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共勉和共鳴,加深學習印象,降低犯錯幾率。同時,通過軟件對例題進行演示分析,從中總結規(guī)律,舉一反三,不僅豐富了課堂氣氛,更收獲了課堂效果。
5.及時總結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法。教學只是一個過程,通過對學生的課堂練習和測驗,可以及時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習的學習情況和反饋,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方式,并對試題進行深入分析,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查找原因,及時為學生輔導,并適時增加針對性講授和練習,強化教學效果。
五、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看到高職院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育教學改革既有模式的改革問題,又有結構性調整的問題,涉及專業(yè)針對性、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管理等多方面,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長期的實踐驗證和適時的市場調整,以形成一套符合各專業(yè)特點、行之有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理念、體系和模式。
參考文獻:
[1]邵玲.體育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9.
[2]王蘇蘇.關于高職計算機基礎與中學信息技術銜接的思考[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4(18):115-116.
[3]方玉娉,陳秀梅.我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10(6):52-53.
[4]羅振華,魏扣.新時期高等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2):274-275.
[5]陳華.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