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
寬與窄
法國的“明天超市”是一家一流的大超市,但超市開業(yè)初期卻很不景氣,大家找了許多原因,卻始終找不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董事長費爾一籌莫展,他將自己的苦惱告訴朋友凱恩。凱恩是一位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他來到“明天超市”轉(zhuǎn)了一圈兒后,認為是通道出了問題,超市里的通道過于寬敞,他建議費爾將店里所有的通道由寬變窄。
費爾大惑不解,但還是照做,重新布置了通道。沒想到,這一看似不起眼的改變卻產(chǎn)生了神奇的效果,前來購物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人們逗留在超市里的時間也相對長了許多。兩個月后,“明天超市”的銷售額竟然翻了一番。
費爾興奮而又不解地問凱恩,這究竟是什么道理?凱恩解釋道,人們逛商場時都有一種特定的心理,那就是對物品需求所產(chǎn)生的親密度。如果道路過寬,人們就會失去與貨物間的親近感,喪失購物的興趣,會像逛街一樣匆匆走過。
【啟示錄】寬與窄,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多寬多窄,實在是一種勝敗的定奪。所謂的合適、正好、正確,都是在我們以為的那個寬窄度里。生活中人們磨合、容納、理解、修正的核心,恰恰就是那個需要不斷設(shè)計的寬窄尺度。
半滿
幾杯酒下肚,大表哥繪聲繪色地講起當年當兵的故事:
“那時候糧食緊缺,我們每天只能吃一頓米飯。雖說排隊打飯的時候,連長老說不要多吃多占,照顧一下別人,但是就那么一盆米飯,都怕吃不飽……”說到這里,他突然停下來問我:“要是你怎么辦?”
我想想說:“要是輪到我,我就使勁把飯碗盛得滿滿的,尖尖的!”
“你那樣是吃不飽的。我只盛半碗飯?!蔽液闷娴貑枴盀槭裁??”
“你想想呀,開始碗里的飯比別人的少,那么大家還沒有吃完第一碗飯時,你就已經(jīng)開始盛第二碗了,那時候就沒人跟你爭了,都吃著,這樣你就能盛滿第二碗飯。等別人吃完第一碗再去盛第二碗,盆里早沒飯了——凡是一開始拼命多盛的人,都吃不飽?!?/p>
【啟示錄】得失的計較,往往不在眼前。短視而貪婪的人,永遠沒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