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英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高中古詩文選修課本所選的這些古詩文,都是古代先賢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對整個社會的精神進步有著重大意義。如何讓它們被學生正確的理解與欣賞,并進一步的促進青少年傳承古典文化,是擺在高中語文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
一、教學專題化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人教版的一個選修模塊,該模塊分“詩歌之部”和“散文之部”。由于其內容較多,如果像必修課那樣一篇篇的去學習、去細致地傳授知識,不僅難以在四分之一的學年里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也不符合課改要求。因此,采用專題教學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標準梳理、調配、整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專題的學習中理解這一類型作品背后深刻的內容,并掌握一種內在的規(guī)律,促進學生自主地舉一反三地理解課內外的古詩文。
古代文人經(jīng)常游覽山水,寫景言志,寫景抒情專題類詩文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占了較大的比例。選修課本中《夜歸鹿門歌》,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讀來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懷,也暗示著隱居乃迫于無奈的情懷。《登岳陽樓》是一首表現(xiàn)手法多樣的寫景抒情詩,開篇兩句直接運用敘述的手法,交代出登臨岳陽樓的緣由,三、四兩句運用描繪的手法,繪制了岳陽樓的宏闊壯觀圖景,并且在描繪中,又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作品最后兩句又運用了抒情的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詩人的感情伴隨著景物有所躍動,首聯(lián)蘊含喜悅,頷聯(lián)帶有雄壯,頸聯(lián)轉為凄苦,尾聯(lián)變?yōu)楸瘋?。兩篇均是情跟景巧妙相融合,在對比分析中,把握各自展現(xiàn)的不同深意。
在教學過程中,把選修課中出現(xiàn)的寫景抒情類的詩文放在一起學習探究,讓學生對寫景抒情類專題有個集中的了解和把握,并在集中學習選修課中此類專題時,帶領學生回顧必修課本中寫景抒情類詩文,達到溫故而知新,一舉多得的效果。
同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經(jīng)常建立類似的教學專題,學習選修課本中的詩歌散文時,可以把在必修模塊里學習的,以及在初中學習的相關的類型集中到一個教學專題中,集中深入的探究,讓學生集中學習,更深地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也能引導學生通過專題探索掌握詩詞的一般常識,比如詩詞的題材類別、意象、意象與情感、意境、風格、表現(xiàn)手法等。
二、注重引導和啟發(fā),避免“填鴨式”教學
由于古詩文創(chuàng)作的時間較久,學生和詩人之間往往存在著情感的隔閡,導致學生無法很快地正確理解詩人的本意。如果教師在教授一首新詩文時,一股腦兒的把收集到的資料照本宣科直接講解,學生只會被動地接受,自身的情感難以與詩人相融合,無法更好地體會作者寫作的心情,也就更加不容易理解詩文深意,更別說深入鑒賞了。因此,教師在教授古詩文時,一定要注意引導,避免“填鴨式”教學。
中國古典詩詞言約意豐,貴在含蓄,時空跌宕,思緒奇特,非聯(lián)想、想象不能領悟其意境、意趣。在學習一首詩歌之前,教師必須給學生充分的閱讀主動權,在學生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教師盡可能地將詩文相關的資料變成像人物傳記一樣的故事,引導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重點知識?!吧剿络婙Q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泵鎸@樣的詩句,教師就要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悠然的鐘聲,以及渡頭俗世的雜亂、喧囂,通過想象這兩幅畫面,學生的思想能更加貼近詩人,更能夠理解詩人為什么向往隱逸的生活。
老師“填鴨式”的講解無法讓學生自主的深入理解詩文,學生也不可能通過老師的聯(lián)想和想象走進詩詞的意境、詩人的世界。學生只有在教師啟發(fā)和引導下進行聯(lián)想、想象,才能實現(xiàn)讀者與文本的對話,最終實現(xiàn)對內容的透徹理解。
三、詳略得當,避免“過細、過略”
相對于新課程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和其他選修教材來說,這冊教材篇目多,容量大,內容重要,給學生在短時間內消化吸收帶來很大困難。為了能夠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負擔,教師需要全面地鉆研教材,在教學分工上詳略得當,避免出現(xiàn)選修課文過繁過細,增加學生無形的壓力。
關于必修課文的教學,每一位語文教師都知道該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把握得很到位??墒?,對于選修課文的教學,問題就多了,詳略的程度把握拿捏不到位。目前,對選修課文的教學存在兩種傾向:一是教得過略。有的教師認為選修課只是必修課的延伸,內容學生自學即可掌握,于是課堂上就徹底放手,讓學生進行毫無目的的自主讀書,然后交流交流就草草結束,剩下的時間還見縫插針地復習一下必修課的重點詩文。二是教得過細。這類教師屬于認真型,把選修中的全部課文當做必修課文來教,生怕遺漏某個知識點,凡是文中出現(xiàn)的與考試有關的內容,一個不落地教一遍,可謂“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舍不得丟下,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累得夠嗆,學生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鍛煉。
古詩文鑒賞是綜合性較強、能力層次較高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改進自己的教法,重視學生古詩詞知識的積累,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多讀名作和賞析評價文章的習慣,開拓思路,找準鑒賞的切入點,擴展知識,掌握方法,培養(yǎng)語感,提高素養(yǎng),同時要求在閱讀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的鑒賞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河南省寧陵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