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震
北京市育英學校全校教師有如下共識:學校是學生的學校,是學生尋找伙伴的地方,是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學生到學校不僅要向老師學習,還會更加主動地向同學、伙伴學習;現(xiàn)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其生活成長缺少同伴交流與同伴教育,而育英學校是小、初、高一體化學校,我們有“大帶小”“小促大”的先天優(yōu)勢。
基于這樣的認識,學校打破小學、初中、高中界限,利用跨年級學生與家庭的同伴教育資源,開發(fā)了“成長伙伴”課程。該課程打通中小學的年級壁壘,讓中學生和小學生“結對子”,通過相互交流、溝通,成為彼此心靈上的成長伙伴。
校園學習“大手牽小手”
四年級學生拜七年級學生為師。2012年12月的一個下午,四年級教室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拜師活動。活動的主角是四年級的“小學生”和七年級的“小老師”。“小老師”熱情、耐心地跟“小學生”進行了交流和溝通,并約定了“師徒”未來學習、交流的計劃與安排。
高中學生到小學去“支教”。每個學期期中考試后一周,學校都在高中開設小學段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課程、外出參觀—考察—交流課程、游學課程、志愿教師課程、創(chuàng)新競賽課程、拓展課程和援助課程等。其中,志愿教師課程就是基于學校的特點開設的課程。所有參加此課程的高中學生都經歷了如下五個環(huán)節(jié):與小學導師見面,確定講課內容—自己備課、與導師磨課—試講—正式上課—導師評課討論。在整個過程中,高中學生收獲的是體驗、是挑戰(zhàn),但他們最大的感受是學弟學妹對他們的尊敬——課后在食堂用餐被尊稱為“老師”,以及他們對學弟學妹的理解和關愛。
小學生辦大講堂,中學生做觀眾捧場。學校創(chuàng)建了“育英大講堂”課程,向全校學生提出“一樣的講臺,不一樣的精彩”口號。此課程在學生之間搭建了一個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舞臺,讓有夢想、愛拼搏的學生分享他們在自己所熱愛的領域、所經歷的故事與取得的個人經驗,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展示風采與提升能力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在校園中掀起一股“人人為師,互相求學”的新校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個人潛能,更早地接觸與學會人生規(guī)劃。
“育英大講堂”課程吸引了眾多學生的參與。小學生非常愿意給中學的學哥學姐當觀眾,而且還會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地參與互動。更讓人欣慰的是,小學生的講堂經常會有中學生捧場,他們不僅是去聆聽學弟學妹的講述,還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做會場的志愿者,以使講堂課程更具實效性和教育性。
校園生活“大手牽小手”
六年級學生是三年級學生的友愛學長。從2013年10月開始,六年級部分學生以“友愛學長”的身份參與到三年級小學生的午餐管理工作中。在取餐、分餐、用餐、送餐盒到餐后衛(wèi)生的保潔等各環(huán)節(jié),六年級的“友愛學長”們做到了“關愛學弟(妹),指導他(她)們有序用餐、休息”的活動設想。這一探索從實踐層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責任擔當意識。
二年級學生迎接一年級學弟學妹。每年新生入學第一天,二年級學哥學姐都會帶著一年級學弟學妹熟悉校園環(huán)境,講解校園文化,學習“問道路”上的66條名言,這項活動已經納入了學校的修身課程。
中學生看護小學生的午間活動。小學生午間活動,中學生做志愿者看護,帶領玩游戲,制止不安全的行為,有時還會向小學生請教滑板車怎么玩。學校的世紀林內,小學生和中學生相互切磋棋藝也是很常見的。
育英學生社團里既有小學生,又有中學生。中學生社團會針對小學生開展一些互動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他們會有意識觀察,尋找自己社團的接班人。如果某個小學生的能力夠強,會被N個學哥學姐“盯上”。
紅藍校服(小學生和中學生)同時出現(xiàn)的場合也很多。學生自主社團、學代會、伙管會、女生節(jié)……別看小學生年齡不大,但頭腦和口才,甚至是能力都不會輸給學哥學姐。
中學生是小學生的成長小導師。“成長小導師”工作正在籌劃中。所謂“成長小導師”就是小學班主任可以聘請有一定的能力和經驗的中學生作為小學生的成長小導師。小學生有時候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由班主任出面解決達不到很好的效果,班主任就可以請成長小導師出面,用“現(xiàn)身說法”“經驗介紹”等方式對學弟學妹進行疏導。這不僅大大提高了效率,也鍛煉了小導師們的多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小導師在學習、生活中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到更好的帶頭作用,學弟學妹也會積極效仿,共同提高。
校園—家庭“大手牽小手”
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庭和社會共同的責任。因此,在校園生活“大手牽小手”的同時,我們又開展了校園—家庭“大手牽小手”活動,即以兩位中小學生結對子為基礎,將校園內的成長伙伴延伸到兩個家庭中,形成成長伙伴家庭小組,學校為每個小組配備成長導師。這一模式可起到多方面作用:對兩個年級的學生而言,它使高年級學生肩上多了一份責任,低年級學生身邊多了一位榜樣;對雙方家庭而言,在兩個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教育方法可以互相借鑒,教育理念可以互相影響,家庭之間、家長之間也可以結下深厚的友誼;對于每個“成長伙伴”小組的導師而言,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特長,協(xié)助家庭教育子女,還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為家校進一步合作提供真實數(shù)據(jù),同時也增進了與學生的感情。
我們通過“成長伙伴”課程將學校、家庭、同伴聯(lián)系在一起,將教育資源最大化,也使得教育的影響和效果最大化。學哥學姐關愛、引領學弟學妹,學弟學妹尊重和善于向學哥學姐學習,這種正能量的傳遞、關愛的傳遞、成長的接力是育英學校最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