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英萍
1.提出要求:中班的孩子已經(jīng)養(yǎng)成一定的進餐習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們的文明進餐,并要求孩子們參與到進餐活動中幫忙。
2.實施方案:班級三位老師監(jiān)管幼兒的一日三餐。
3.評價問題的解決情況:在實施計劃的第一個月,我們也注意觀察孩子們的進餐情況。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吃早餐的孩子很少,沒到午餐時,孩子們就會餓;中餐和晚餐因為孩子們的幫助導致老師更加忙亂,而且也很不安全;孩子們的情緒波動很大,沒有興致吃飯。
4.第一次診斷: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我們?nèi)焕蠋熥谝黄鹫務摵蟮贸鼋Y論:每個老師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早上,孩子們?yōu)榱说接變簣@玩玩具,就會撒謊說吃完了,結果沒吃早餐或吃得很少,很快就會餓。中餐和晚餐時,幫助老師的孩子們太多,沒有明確要求,導致孩子們越幫越亂。
5.提出解決方案:三位老師對孩子們文明進餐的要求達成一致,主要有幾下內(nèi)容:飯前洗手,共唱《鋤禾日當午》,大聲說“謝謝老師”后共同進餐,能獨立使用餐具,進餐時不說話、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舉手示意還要吃第二碗飯,飯后分類摞好飯碗、菜碗,把勺子放在水盆中,收椅子,漱口。每天由表現(xiàn)好的六名孩子幫助老師,兩個發(fā)飯、兩個發(fā)菜、兩個發(fā)勺子。提醒家長嚴格遵守吃早餐時間,并告知老師孩子們在家是否吃早餐了。
6.實施方案:班級三位老師按照統(tǒng)一后的進餐文明計劃實施。
7.評價問題的實施情況:一段時間以后,我們仔細觀察孩子們的進餐表現(xiàn),又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問題。吃飯快的孩子吃得都很多,吃飯慢的孩子吃得少;幫助老師的孩子們還是會弄錯,導致進餐時很亂;吃飯快的孩子沒事做就鬧,吃飯慢的孩子就看熱鬧,沒有心思吃飯;一遇到炒菜的時候,孩子們就不愿意吃菜。
8.第二次診斷: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孩子們的吃飯速度不一致,導致不能同時完成,所有才會在飯后很亂。幫助老師干活的孩子水平不一致,不能達到老師的要求。炒菜太干,孩子們覺得難以下咽,他們喜歡吃燉菜。
9.提出解決方案:特殊情況特殊對待,挑食偏食的孩子以鼓勵為主,飯量少的孩子挨著飯量多的孩子,互相影響,不專心用餐的孩子在旁邊督促,吃得多又快的孩子有意識地控制他們的飲食,提醒他們細嚼慢咽。另外,建立值日生制度,好中差分配均勻,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鍛煉,并培養(yǎng)為他人服務的意識。我們還向食堂反映情況,盡量保證每餐有湯水。
10.實施方案:班級三位老師積極認真實行新方案,并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新情況。
11.評價問題的實施情況:經(jīng)過一段時間觀察后,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進餐狀況有所改善,挑食剩飯的現(xiàn)象有所減少。但是每當節(jié)假日返校后,孩子們的進餐情況就非常不好。早餐會自帶麻花、包子之類的食品,口袋中也會藏著零食偷吃。
12.第三次診斷:孩子在幼兒園有老師時刻督促,所以能夠按照要求文明進餐。但是節(jié)假日在家時,家長不愿意做早飯,總買不衛(wèi)生、不健康的小吃。午餐和晚餐,油大又很咸,嚴重干擾了孩子們的味覺。孩子們不愿意吃飯就追著喂。總之,家長和老師的要求不一樣,孩子們就會很放縱自己,不能像在幼兒園那樣嚴格要求自己。
13.提出解決方案:在家園聯(lián)系欄中進行宣傳,讓家長了解幼兒文明進餐的重要性。及時反映幼兒在園進餐情況,與家長達成共識,通過家園合作,給孩子創(chuàng)設健康愉悅的進餐環(huán)境。對有進步的幼兒進行鼓勵和表揚。以此帶動所有的孩子,共同促進文明進餐。
14.實行方案:班級三位教師認真實行新方案,并及時與家長溝通,并請幼兒園有經(jīng)驗的老師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
15.評價問題的實施情況: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班級老師和家長一致認為,孩子們基本上能夠按照要求文明進餐。
16.總結:班級三位教師與有關人員一起總結研究工作的全過程,撰寫研究小結,并將研究結論向有關人員報告。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