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芳芳
摘 要:高效的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也是一門學問。結(jié)合多年教學實踐,從導入新課、精心組織課堂活動兩方面,對小學語文有效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建議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方法,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提高教學有效性。以下是本文的兩點建議:
一、別出心裁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初始階段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作為語文教師,要靈活設(shè)計新穎有趣的課堂導入,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做好鋪墊。例如,在教學《飛向月球》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設(shè)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們大家都聽說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月亮上有廣寒宮,有玉兔、有桂樹和嫦娥仙子,那么,真實的月球上到底有哪些東西呢?是不是真的像故事中所說的那樣?大家想不想知道?”一連串的問題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然后教師由此引入新課:“下面,我就帶領(lǐng)大家到真實的月球上面參觀一下,好不好?”學生興致勃勃地回答:“好”,這就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供了保障。
二、組織多種教學活動
學生正處在好動的年紀,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年齡特點,在不壓抑學生天性的前提下通過組織活動來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習熱情,達到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通過活動鍛煉學生思維,拓寬知識面,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課本情景劇”“成語接龍”“詩歌朗誦比賽”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玩”中收獲,在“樂”中學習,原本枯燥的學習會變得形象生動,學生的興趣自然會提高,激發(fā)學習的動力,達到牢固掌握知識的目標。教師要把握住課前兩分鐘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競技類的小游戲,讓學生進行個人競技和團隊競技的比拼,如猜謎、朗誦、背誦古詩詞、聽寫重點字詞、默寫課文等等,既能鞏固個人知識的把握,又能培養(yǎng)團體協(xié)作和競爭意識,把競爭帶入課堂,通過小組互比,男女競爭,學生在相互追趕的學習競爭中,輕松掌握知識要點,提高語文素養(yǎng),輕松愉快地完成高質(zhì)量的學習任務(wù),達到語文教學的目標。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廣大老師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去靈活應(yīng)用。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