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珍
摘要: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高效率成為考核成績的一項重要標準。如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高標準的教學任務、提高教學工作的有效性,成為了考核一名教師是否優(yōu)劣的一項重要指標,小學英語教師也不例外。在各行各業(yè)都在推行高效率、高質(zhì)量的時代背景下,教學工作也需要高質(zhì)量、高效率的完成,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淺談一些嘗試和感悟。
關鍵詞:小學 ?英語教學 ?有效性 ?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長期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深刻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至關重要。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愛說愛鬧,求新求異、無所顧忌,剛接觸英語時往往興趣很高,但隨著教學的深入,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復雜,往往也會喪失了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因此,要求英語教師就必須改變教學方法,進行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教師千萬不要一味地去追求嚴肅的教學氣氛,而盲目地打擊學生對知識的尋求欲望和探求新事物的好奇心,從而影響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的時候?qū)W會運用機智的教學語言和風趣幽默、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教師的教態(tài)必須和藹、自然,教學方式也要靈活多樣,盡量配上手勢和豐富的表情,使整個課堂充滿樂趣。另外,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語境,英語教師還要在課堂上積極地給學生組織一些適合學生訓練的語言實踐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我們的英語教材中涵蓋了很多涉及學生生活方面的內(nèi)容,教師要巧妙利用這些資源,把我們的課堂布置成與教材相一致的生活場景,將學生置身于課本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讓學生用英語進行聽說練習,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把教室設計成舞臺的形式,給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發(fā)揮才能的空間,使他們根據(jù)教材中所描述的情節(jié)進行情境對話,從而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要熟悉學生當前的知識與能力現(xiàn)狀,避免過高或過低要求學生
英語教師只有熟悉了學生當前的知識與能力狀況,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認真學習專業(yè)技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
很多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qū)W到更多的知識,一味地、盲目地給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卻從來也不問問學生到底學會了多少、對所學的知識是否能夠完全吸收、消化,也就是說,很多教師不注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隨意給學生增加教學任務,提高教學強度,給學生定的目標太高、太大,以為這樣學生就可以多學習一些知識,殊不知“欲速不達”比如,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一節(jié)課下來頂多學習8個單詞,而有些教師卻不懂這些最基本的教學規(guī)律,盲目地給學生加壓,這樣做的后果是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反而會使學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對學習英語失去信心,不利于教師的教學。與之相反,有的教師把教學目標定得很低,生怕學生掌握不了。這樣,學生學得雖然很輕松,但這對于求知欲極強的部分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浪費,浪費學生的大好時光。因此,教師教學任務的設定應在學生的承受能力范圍內(nèi)進行,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給學生安排學習內(nèi)容,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結(jié)合學生的當前知識和接受能力來安排教學,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有的放矢。
(二)善于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了解學生狀況的有效性
大家都知道,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同,其心理狀況也會有所不同。教師一定要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規(guī)律,根據(jù)不同時期的學生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并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利用教學手段,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及時的了解,掌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做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例如,通過對學生作業(yè)的批改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考試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與個別學生進行談話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等。
三、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人所獲得的知識有80%以上都是來自于視覺和聽覺。由此可見,“聽”重要性。而我們的英語教學同樣離不開“聽”,因為,在我們中國絕大多數(shù)的地方都沒有一個好的英語環(huán)境,這對我們的英語教學來說無疑是不利的。因此,“聽”就成了學習英語最好的學習方式。教師只有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的習慣,才能使學生有信心去與人交流,去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學好英語。
(一)培養(yǎng)“聽”的意識
英語教學尤其是小學英語教學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基礎,教師一定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聽”的興趣,使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聽”的習慣。因為小學生剛剛接觸到英語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任何事物都想用英語說出來,以為自己會說了就等于學好了英語,所以,他們很難認真地靜下心來去“聽”別人說。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在小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時就培養(yǎng)他們的“聽”英語的能力,使之養(yǎng)成習慣。因為學生只有聽懂了才會積極地去說。
(二)培養(yǎng)學生“聽”的習慣要重在平時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指著聽、聽著指、聽著做。只有在這樣反復做的時候,學生才能對“聽”產(chǎn)生興趣,進而養(yǎng)成習慣。另外,“聽”的培養(yǎng)只是停留在課堂上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要求學生回到家里也不忘學習英語。如聽聽錄音、看看光盤,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下載視頻等。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聽的時候一定要邊聽邊說,跟著模仿,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對學生“聽”的培養(yǎng)要重在平時,通過日久天長、一點一滴的積累,學生會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聽”的習慣。
四、課外時間設計多種情境,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給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學好英語。如在學校開辦“英語培訓社團”“英語短劇社團”等,吸引學生學好英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學好英語的最佳階段,面對復雜的社會形勢,我們的英語教學也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開始,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面對新的教育形勢,我們教師更要不斷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真正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