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永紅
摘要:班級管理的最高價值是讓管理本身成為一種教育力量,促進學生參與,開發(fā)學習潛力,展示學生的個性,引導每一個學生實現自主發(fā)展。培養(yǎng)班組的骨干力量,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不僅可以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而且可以培養(yǎng)班干部的組織能力。因此,班主任在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中,要發(fā)揮號角、鏡子和燈塔的作用,做學生自我教育的領路人。
關鍵詞:班級管理 ?自我教育 ?自主發(fā)展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睕]有自我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學生只有自我認知,化為自我行動,才能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因為道德的本質是自己的需要,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是知、情、意、行統一的過程。
一、班級實施自主管理,讓學生有自我教育意識
(一)實施自主參與型的班級管理
1.自主參與型的班級管理,是一種強調學生自主參與為特征的班級管理模式。其基本理念包括:班級是學生自主管理的場所、自主生活的場所、自主發(fā)展的場所。班級管理的最高價值是讓管理本身成為一種教育力量,促進學生參與,開發(fā)學習潛力,展示學生的個性,引導每一個學生實現自主發(fā)展。所以,培養(yǎng)班組的骨干力量,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不僅班主任輕松,而且可以培養(yǎng)班干部的組織能力。
比如,班內一般事情都由三位班長負責,他們各司其職,又互相督促(班級有明確的班長、值周班長、值日班長職責表)。但各項具體工作又分工到各個班委成員。早讀、早操等日常工作都由班長、課代表、體委負責;教室內的班級布置由宣傳委員負責,班主任作適當指導;學習上由學習委員和各科科代表負責。在班干部隊伍執(zhí)行職責的過程中,班主任只作抽檢與指導,這樣班內的工作形成了程序化和制度化,能夠順利地得到開展。
(二)實施人人承擔“責任田”式班級管理
班級提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并強調“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為了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形成班集體的教育合力,教師可在班級實施“責任田”管理,設立多種崗位,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現個性的平臺(班級有學生“責任田”承包表),人人參與班級建設。
(三)提倡“教室就是閱覽室”的育人理念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保持教室的安靜,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肅靜的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建與形成,使學生提升了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努力、自我奮飛的能力,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強化了“我為大家,大家為我”的大公無私的精神。漸漸地,拋棄了獨生子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自私、狹隘心理,增強了彼此的集體凝聚力。
二、班級開展系列活動,讓學生有自我教育的實踐
(一)制定初中三年發(fā)展目標,引領集體成長
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就會為之努力奮斗。所以,我制定了學生初中三年的發(fā)展目標。
七年級:培養(yǎng)學生班級主人翁集體意識,培養(yǎng)和改進學生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初中生活,樹立自信,保持和發(fā)展融洽、和諧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
八年級:鞏固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構建學生高尚的人格,同時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教會學生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
九年級:幫助學生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考前減壓,指導學習方法,使學生充滿自信地完成中考任務。
(二)常規(guī)活動設定目標:保證提高,力爭最好
對學校和年級的常規(guī)活動設定目標。如每次考試,每人要定學習目標及年級或本班超越的目標。班級成績要爭取在年級名列前茅;學校各項活動或比賽要努力爭取取得全校前三名等。
最后,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和學生初中三年不同的生理與心理特征,進行系列化班級教育活動(每學期都對班級教育活動進行了一系列周密細致的安排)。
三、形成自我評價機制,讓學生獲得自我教育的源泉
(一)重視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班級工作中,由班主任對學生的單一評價機制,變?yōu)榘嘀魅巍⑷慰平處?、家長、學生評價小組、學生自己的多方面評價機制,尤其重視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自我評價機制,能夠積極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自我調節(jié)能力,促進學生自覺、自省、自悟、自我奮發(fā)、自我評價機制,讓學生重新客觀、公正地認識自己,獲得了新的活力。
班級通過“星星擂臺”每日量化考核評比,評出每月“擂臺”的冠亞季軍及多種“明星”,使班內星光燦爛,形成積極向上的和諧局面,讓受到表揚者自信,未受表揚者自勵。自主、全面、富有激情的評價,使學生時時刻刻都受到鼓舞。(班級有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量化考核加減分辦法)。
(二)學生間形成幫扶的“師帶生”關系,營造積極向上、勇于爭先的學習氛圍
同伴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在學生每日的學習生活中,優(yōu)秀生成為基礎生和學習薄弱生的小老師(優(yōu)秀生自告奮勇承包幫扶對象),這種一對一的個別輔導有利于優(yōu)秀生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同時“近朱者赤”也更有利于后進生的進步,在同齡人的鼓勵與幫助下,他們更容易品嘗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悅。
(三)用“心語”架起班主任與學生間溝通的橋梁,促其自我反思
我所帶的學生雖是初中生,但是部分學生尤其是女生早熟,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她們,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形成,是非觀還不健全,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而作為有獨立尊嚴的“小大人”,他們又不會輕易敞開心扉,不愿意主動向人傾訴,為此我專門讓學生準備了“心語”讀本,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幫助他們解決思想負擔。在彼此文字交流與溝通下,無形之中學生進行了自我反思,個體心理趨于成熟,看待問題更加客觀、長遠。
(四)教導學生散播愛心,培養(yǎng)和提高自我社會意識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他們必將成為今后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社會發(fā)展的重擔,所以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和教育他們自發(fā)地把愛心予以他人,盡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在活動的參與和開展中,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自我社會意識。
四、默默耕耘,喜結碩果
回首與班級共同走過的日子,我所帶的班級,班風優(yōu)良,學風濃厚,成績優(yōu)秀。作為班主任,我也與我的班集體共同成長,師生多次各類獲得獎勵與榮譽。在以后的班級管理過程中,我依然會堅持和實踐這樣的做法,讓學生和教師一道成長,一起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