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梅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廊坊市 065000)
聽說讀寫是學習以及運用一門語言必須要掌握的基礎(chǔ)性技能,也是交際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是它們構(gòu)成了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chǔ)。然而當前我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突出地反應(yīng)出四項能力不均衡的特征。調(diào)查表明,國內(nèi)很多高校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興趣都比較低,且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按照教師所講的更加注重語法和詞匯的學習,不注重聽與說的練習,缺乏對于英語語音的連續(xù)、爆破、弱讀以及同化等方面的知識,對英語知識又一知半解,這些都嚴重阻礙了他們英語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提升。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大學生對英語聽力學習更加提不起興趣,導致其聽力能力也遲遲得不到提高。
筆者認為,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結(jié)合教材,適當?shù)剡x擇一些不同形式、能引發(fā)學生興趣的聽力,比如說V OA慢速英語、經(jīng)典英文歌曲或者英美電影等,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練習聽力,不但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認識和了解外國的風俗文化,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但是選擇材料難度標準一定要遵循克拉申的“i+l”的可理解性輸入原則,選擇材料難度略高于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過難則只能讓學生感到焦慮、不自信,而這兩者則會使聽力教學陷入困境(krashen,1982)。同時,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教會學生有選擇性的進行傾聽,教會他們泛聽、精聽等方法,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多開展一些以理解為目標的聽力練習活動,讓學生處于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能夠真正地感受到英語語音的美感,在這種環(huán)境下來進行學習,更加有助于他們聽力能力的提升。
在進行新課的教學之前,我們首先向?qū)W生提出問題,所提的問題應(yīng)當從淺到深,讓學生用耳聽,用腦記,要求他們盡可能不看課本。之后使用多媒體播放閱讀課文,讓他們在聆聽中思考問題,等到播放結(jié)束后讓學生自由回答問題,教師再進行補充,例如說閱讀課文屬于記敘文,我們可以針對where、when、who等來進行提問。閱讀聽力提問在于提高學生對語句的理解能力,同時從聆聽的過程中注意課文中的語調(diào)、停頓以及語氣等,對語句進行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夠提高自己對語句的分析能力和英語口語能力,在聽他人回答的過程中學會判斷對錯,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地抓準文章大意,之后再返回教材閱讀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的意義就能夠更深入地理解。
目前大學生英語聽力能力低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發(fā)音不準確,對于這個問題筆者采取的辦法是:在不傷害學生自尊的情況下,讓學生在課堂中注重糾音、模仿,在聽的過程中注重理解語調(diào)的升降以及句子重音部分;對于單個詞語來說則掌握好其重音音節(jié)部分,這是糾正學生英語音調(diào)的重點。在課堂訓練過程中注重從語調(diào)上來抓generalidea,即是Try to get message at the sentencelevel,進進而逐漸到Try to get“ the total meaning of a passage or communicationsituation”。在教學過程中,關(guān)鍵在于學生容易混淆、出錯以及難以糾正的地方,注重英語口語中非常常見的連續(xù)現(xiàn)象以及省略形式,這樣一來學生英語語音音調(diào)的錯誤才能夠得到有效地糾正,從而讓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更容易抓準詞義句意。
學生聽力能力的欠缺還在于語塊儲備的不足。對于“語塊”,國內(nèi)外學者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認同。美國心理學家米勒(Miller)稱為語塊(chunking),而Lewis(1993)則稱之為詞匯組塊(lexicalchunks),而劉曉玲、楊志清(2003)則稱之為詞塊[3]。無論如何稱謂,語塊都被視為是比單個單詞信息要大的意義單位,是已經(jīng)固化于大腦的固定、半固定的結(jié)構(gòu),在話語中被大量地無意識地加以運用。因此,注重對學生進行“語塊”的儲備訓練就變得尤其重要。比如,讓學生大量熟悉聽力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短語詞塊,習語詞塊,句子詞塊,慣用話語,固定搭配等等,這樣就會極大地促進聽力的提升。
總之,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正視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有效的聽力教學策略,切實地提升大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
[1]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2] 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 [M]. Hove. England: LTP ,1993.
[3]劉曉玲,楊志清.詞匯組塊教學—二語教學的一種新趨勢[J].外語教學,(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