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美國未來圖書館中心的社會趨勢研究看圖書館的發(fā)展方向

      2015-08-15 00:51:24
      圖書館論壇 2015年9期
      關鍵詞:圖書館服務

      邱 葵

      1 美國未來圖書館中心簡介

      近年來,關于圖書館未來的討論一直是熱門話題,很多研究者紛紛做出分析,描繪未來圖書館的種種構想,以及圖書館作為一種社會機構的前景。其中,一些預測頗為慘淡,比如Sullivan在《2050年學術圖書館解剖報告》中認為,預計到2050年,紙本館藏將完全消失,因為書籍的電子化使紙本書沒有存在的必要,民眾采用訂閱方式就可獲取幾乎所有的書;也不會再有電子資源檢索課程,因為數(shù)據(jù)商提供的檢索界面簡單明了,學生能直接索取所需資料;信息掃盲會完全融入課程,圖書館將成為學校信息技術部門的一員而不再單獨存在[1]。不過,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圖書館的S.Bell從館藏、空間、用戶體驗、參考咨詢、用戶、圖書館員技能、圖書館員在教學中的作用、圖書館如何體現(xiàn)自身價值,以及圖書館與教授關系等九方面,比較圖書館在傳統(tǒng)、現(xiàn)在和未來的不同,其描繪的未來圖書館展現(xiàn)了更光明的一面:圖書館在館藏和服務上呈現(xiàn)隨時、方便、自動、隨身和嵌入式特點,館員則是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擁有多種技能的新一代復合型人才[2]。

      對圖書館未來研究最細致的當屬“美國未來圖書館中心”(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Libraries)于2015年發(fā)布的題為《趨勢》 (Trends)的研究報告,其角度與其他預測迥然不同。未來圖書館中心是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的下屬機構,是在美國博物館聯(lián)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的“未來博物館中心”(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Museums)啟發(fā)下,由美國博物館暨圖書館研究機構(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進行部分資助建立的。美國博物館暨圖書館研究機構是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一個獨立機構,為美國12.2萬座圖書館、1.75萬座博物館提供所需的政府支持。未來圖書館中心有三大使命:(1)識別與圖書館及其服務的公眾(community)有關的新興發(fā)展趨勢;(2)推廣未來型的有創(chuàng)意的技術,幫助圖書館及其專業(yè)人員塑造其未來;(3)把圖書館專家和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行家聯(lián)合起來,幫助圖書館解決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3]。未來圖書館中心發(fā)布的圖書館趨勢報告基本代表了美國圖書館界的先導思維,具有權威性。有鑒于此,可以把未來圖書館中心的研究結果作為方向標,了解美國圖書館界在理論上如何引導圖書館向前發(fā)展。

      2 未來圖書館19 個發(fā)展趨勢述評

      《趨勢》報告不是簡單地預測未來,而是找出問題的起源,再分析其對圖書館的影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將在今后不斷充實和完善,而且歡迎公眾提出建議?!囤厔荨穲蟾嬖敿毞治隽嗣绹?、文化、經(jīng)濟、技術的19個發(fā)展趨勢,及其將對圖書館造成哪些影響,并建議圖書館進行相應的規(guī)劃[4]。

      2.1 人口加速老化(Aging Advances)

      美國人口普查機構預測,2050年美國65歲以上的老人將占總人口20.2%,平均預期壽命88歲。壽命的延長和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導致民眾工作年限將大大延長,這會直接影響圖書館的讀者構成,圖書館需要調整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比如,在館藏建設上,需購買更多的休閑讀物和大字體的印刷品;需要開展更多的與老人有關的活動;對學術和特殊類型圖書館而言,退休老人激增,尤其是很多老人退休后不再做研究,這勢必影響其業(yè)務形態(tài)。

      隨著老年人口增多,政府會調整撥款方向以適應老年讀者的需求;年輕一代會花時間和金錢來幫助家中的老人,而這有可能改變讀者狀況以及圖書館員的構成。另外,壽命延長導致退休時間增加,老人們需要充實空閑時間,更多人希望做義工,且對社區(qū)聚集和交流的空間有更多需求。

      2.2 信息分享的匿名化(Anonymity)

      社交媒體的涌現(xiàn)為民眾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由于社交媒體軟件往往實行實名制,或者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取個人信息,越來越多的民眾對隱私保護表示擔憂,于是匿名的應用軟件將大行其道。盡管匿名交流容易被不法之徒用于非法勾當,比如散布種族仇恨、性別歧視,但對絕大多數(shù)民眾而言,正因為實行匿名,才能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和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圖書館應充分了解匿名對言論和學術自由的重要作用。

      2.3 集體影響力(Collective Impact)

      “集體影響力”是J.Kania和M.Kramer 2011年創(chuàng)設的概念,是指“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活躍人士致力于用一個共同的議程來解決一個具體的社會問題”[5]。越來越多的社會難題或社會變革(如饑餓、貧窮、暴力、教育、健康、公共安全、環(huán)境)很難用傳統(tǒng)模式,比如單一的社會組織推動或個別項目的實施就能解決。這些問題的產生有復雜的原因,跨領域的集體影響力應運而生。圖書館和圖書館員一向被視為解決重要社會議題的主要合作伙伴,他們在新的集體影響力模式下,會繼續(xù)受邀參與這類計劃。同時,隨著集體影響力這種推動社會前進的新模式受到政府等方面的青睞,圖書館和圖書館員也需要以重大社會議題法人方式來考慮圖書館面臨的問題,辨明哪些需要優(yōu)先解決。

      2.4 聯(lián)合互動的學習方式(Connected Learning)

      大量電子資源的涌現(xiàn)以及社交媒體與網(wǎng)絡的連接催生了新的聯(lián)合互動的學習方式。研究表明,當學生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且與自身有關的研究課題時,學習效果會顯著提高[6]。聯(lián)合互動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種學生間彼此幫助支持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并同專家們)通過互動、分享、反饋等途徑來共同學習[7]。這種新型學習方式的亮點是:它在學校教育方式和校外互動的手把手的學習方式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8]。由于聯(lián)合互動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習者自己挖掘資源并互動,這使學習者有機會重新認識圖書館的最基本的優(yōu)點:在這里,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接觸大量的信息[9]。圖書館作為一種中性化的學習空間,平等地對待所有使用者,沒有教室里的壓力,能讓學習者無憂無慮地獲取最新的技術,以及通過圖書館的便捷上網(wǎng)服務,更好地加入互聯(lián)的學習環(huán)境中。此外,在不同的場所學習,能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這一切都為圖書館與其他機構的合作提供了機會,共同創(chuàng)造聯(lián)合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并成為這種學習模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5 無所不在的數(shù)據(jù)(Data Everywhere)

      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管理并非新鮮事,新技術運用大大提升了收集、儲存和分析客戶數(shù)據(jù)和個人信息的能力。移動通訊裝置、上網(wǎng)設備和各種應用軟件,以及其他新興事物,如可穿戴技術、慕課(MOOC)、消費品網(wǎng)絡化,為數(shù)據(jù)收集增加了更多機會。有了大數(shù)據(jù),企業(yè)、政府和非盈利機構就能以事實為依據(jù),更好地做出決定和制定政策[10]。但將大數(shù)據(jù)運用于社會變革,比如面對貧窮、健康和教育等問題時,也遇到了一些挑戰(zhàn):數(shù)據(jù)的收集缺乏統(tǒng)一標準、數(shù)據(jù)的收集分散、各個機構和組織之間缺乏協(xié)調、信息技術(IT)資源不充足[11]。圖書館向來有收集數(shù)據(jù)和改善服務的傳統(tǒng),圖書館在新趨勢下會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對自身非常有用,也可能會被要求與企業(yè)、政府和其他組織來分享自己采集的數(shù)據(jù)[12],而這些都可能因為涉及讀者隱私和學術自由而有道德上的顧慮[13]。隨著數(shù)據(jù)成為重要的信息資源,圖書館會被要求作為數(shù)據(jù)儲存庫,把不同類型的數(shù)據(jù)結合起來,對數(shù)據(jù)分類和存檔,用戶可以電子方式索取這些數(shù)據(jù)。隨著數(shù)據(jù)價值的提升,圖書館還要幫助人們應用這些數(shù)據(jù),當然會涉及知識產權問題[14]。

      由于數(shù)據(jù)能被用來發(fā)展、創(chuàng)造和宣傳內容,商業(yè)企業(yè)就能把用戶習慣和地理人文的數(shù)據(jù)結合起來,分析民眾的偏好,為特定的人群定制內容。利用數(shù)據(jù)創(chuàng)造新的內容的關鍵可能在于如何分享來自不同渠道的信息,比如:內容的創(chuàng)作者、批發(fā)者、零售者、使用者和有使用許可者,而圖書館能在分享信息和幫助用戶整理來自各個渠道的信息方面承擔一定的角色[15]。

      總之,任何網(wǎng)上的交集、接觸點及其產生的結果越來越多地被轉換成數(shù)據(jù),并被儲存、分類和分析,于是需要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從而得到所需的結果[16]。圖書館會以某種形式或多或少地參與到這個過程中。

      2.6 數(shù)字土著(Digital Natives)

      2001年M.Prensky引入“數(shù)字土著”和“數(shù)字移民”兩個概念。數(shù)字技術的出現(xiàn)從根本上改變了年輕一代。數(shù)字土著是指在電子世界里長大的年輕人,數(shù)字移民是指在數(shù)字時代前出生、成長的人。數(shù)字土著與數(shù)字移民在工作、學習和互動方面有顯著的區(qū)別,比如數(shù)字土著把計算機、電子游戲和互聯(lián)網(wǎng)語言視為與生俱來,像母語一般使用[17];數(shù)字移民會帶有一些數(shù)字時代前的“口音”,比如把互聯(lián)網(wǎng)作參考用,會用產品使用手冊,會在紙上而不是電腦上修改文章。這兩種人的差別均可在辦公室、教室甚至家庭看到。Prensky認為,他們在教室表現(xiàn)出的差別最值得注意,因為目前的教室往往是由數(shù)字移民教育數(shù)字土著,而這兩種人無論是看待世界的角度、大腦思維方式,還是對待信息和合作,都可能不同[18]。數(shù)字土著可能把更多的技術融入職業(yè)生活,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力,他們希望更多地接觸新技術、與同事和同齡人分享更多的虛擬和物理空間,他們需要更舒適的環(huán)境來支持自己把工作和生活融匯在一起的生活方式,他們需要更有持續(xù)性的工作環(huán)境[19]。由此一來,數(shù)字土著就會從做生意、收集新聞和信息,到消費、對個人隱私的定義、娛樂和社交等各方面,呈現(xiàn)出與數(shù)字移民的差別[20]。數(shù)字土著與互聯(lián)網(wǎng)一起成長,非常依賴移動電子裝置,是社交網(wǎng)絡服務的主要消費者,把速度視為電子產品和服務最重要的特征,且喜歡集工作和娛樂于一體,同時在各電子裝置之間從事多項任務[21]。據(jù)皮尤互聯(lián)網(wǎng)與美國生活項目(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研究,美國年輕一代在媒體和技術使用上,有在印刷環(huán)境與數(shù)字環(huán)境之間彷徨的習性,他們喜歡把圖書館當成安靜的學習場所,以及與人合作和閑逛的地方[22]。這需要圖書館調整服務和活動項目,以適應數(shù)字土著特有的新需要和期望。

      應指出的是,不應該把數(shù)字土著的標簽貼在這一代所有人的身上,因為他們中的一些人早年沒有像數(shù)字土著那樣受到數(shù)字技術影響,如在低收入社區(qū)成長的年輕人、新移民或新移民子女、選擇遠離數(shù)字世界的人。因此,圖書館仍需要向這些數(shù)字時代的弱勢群體提供接觸新技術、資源和合作的機會。

      2.7 無人飛行器(Drones)

      無人飛行器正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東西,被用于研究、運送貨物、藝術創(chuàng)作、新聞報道、執(zhí)法和監(jiān)控、娛樂等方面。在美國,業(yè)余愛好者可以在某些限制下(如遠離機場、400英尺以下高度以及在操作者的視野中)放飛無人飛行器,但美國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仍禁止無人飛行器的商業(yè)性使用。盡管人們還在等待政府規(guī)定的松綁,以應對民間對無人飛行器高漲的興趣和需求,不過現(xiàn)在已有1500多種無人飛行器面世,性能多樣,能滿足各種需要。對圖書館來說,無人飛行器可能有以下影響:(1)用來改善原來服務不好的地區(qū)的上網(wǎng)情況;(2)可以向地理位置偏僻或受災害影響的地區(qū)投放書籍;(3)向個人或社區(qū)運送設備,或用帶有視頻的無人飛行器,讓研究人員聯(lián)系起來,以便有機會把研究覆蓋到這些地區(qū)[23];(4)無人飛行器也為制作內容和研究提供新機會,讀者可能會希望把無人飛行器視為圖書館能提供的技術資源的一部分,而通過無人飛行器制作的視頻或調查內容也可以由圖書館來收集和管理;(5)隨著無人飛行器為創(chuàng)新、研究和生產提供新機會,同樣也會帶來隱私和安全等憂慮[24]。

      2.8 成年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

      心理學教授J.Arnet把成年初顯期歸納為處于17-20多歲這段成長期的90后和00后[25],他們有獨特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在富裕國家,這一代年輕人會花更長的時間來達到所謂人生的“五大里程碑”:讀完書、離家、經(jīng)濟獨立、結婚和生孩子。最新研究表明這和大腦發(fā)育有關;但也有研究指出,這是由于近年經(jīng)濟不景氣,導致適合年輕人的工作崗位短缺以及住房供應不足,一些年輕人不得不延長求學時間。也有人指出,即使經(jīng)濟復蘇,這些人的行為特征未必會因此而改變。由于幾屆學生同時競爭就業(yè)崗位、在職人員工作年限延長、對工作經(jīng)驗有更高要求、更多的工作變動,以及求職者想要更有激情、能創(chuàng)新甚至光鮮的工作,高端人才就業(yè)市場競爭激烈[26]。這些人口方面的變化促使介于青少年和成年人之間的一群年輕人的產生,他們有獨特的需求。圖書館應思考如何為這些人定制服務,從青少年服務(如電子游戲、社交媒體)和成年人服務(如就業(yè)指導)中借用一些點子。目前青少年時期已經(jīng)是一個被認可的成長發(fā)育期,所以在教育、健康、社會服務、法律等方面都有特別的措施和政策來為處于這一時期的人群服務。如果成年初顯期被公認為一個獨特的成長發(fā)育期,就會被政府扶持,圖書館就需對此采取應對措施。

      2.9 快捷休閑的服務理念(Fast Casual)

      快捷而休閑是快餐業(yè)新興服務理念,它定位于快餐店(麥當勞、肯德基等)與休閑式餐館之間。這種服務理念體現(xiàn)為:柜臺點餐,點餐可以隨客人需要進行調整,隨點隨做新鮮高品質的食物,提供高檔的就餐環(huán)境。此外,因為吸引這一代年輕人的不再是廣告,而是快捷而休閑服務中的數(shù)字式服務、快捷方便、口味純正和重質量等特性,所以這類餐飲企業(yè)注重高科技在客戶生活中的作用,使用APP來進行點餐和移動支付[27]。這種服務理念也運用于旅館管理中,如采用融入類似家庭客廳、富有彈性且便于社交的空間設計(如自由的座位組合、方便尋找的電源插頭等),鼓勵客人在公共場合進行社交或談生意。這一切都在服務中表現(xiàn)出彈性,迎合人們希望提高工作效率和隨時上網(wǎng)的生活方式。從表面看,這種服務的流行是因為價廉物美,其實它體現(xiàn)了顧客所追求的服務價值的改變,因為他們需要清新且更為社交化的體驗。

      圖書館需引入快捷而休閑的服務理念,在強調免費或低收費的同時,要展現(xiàn)圖書館的活動和服務作為一種社交體驗的價值。另外,快捷而休閑的服務理念還應體現(xiàn)在空間使用上,使圖書館成為能讓人喜歡在此流連且進行交際的場所。傳統(tǒng)圖書館的空間設計,比如空蕩蕩的大廳、嚴肅規(guī)整的服務臺,很難給人以快捷而休閑的服務體驗,因此必須作出相應的改變。

      2.10 翻轉式學習(Flipped Learning)

      翻轉式學習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1998年左右,鼓勵學生先預習內容,然后與同學和老師一起,將所學知識用于課堂上。翻轉式學習利用流行的教學技術,讓老師把上課時間用于手把手的指導、教學,而不是知識和內容的灌輸。翻轉式學習需要一些基本條件,如學生要在課前對將要學習的課堂內容有所接觸、為上課做準備,為此需要有獎勵、檢驗學生理解能力的機制,需要在教室內進行高水平的認知活動[28],還需要有自由彈性的環(huán)境、好學的氣氛、有計劃的內容和稱職的老師[29]。向翻轉式學習方式轉變需要老師做大量準備工作,如花時間查資料來錄制、上傳和管理上課的內容,而這一切可能正好在圖書館員和信息從業(yè)人員能提供的服務范圍之內;學生也會把圖書館作為翻轉式學習的自習場所。此外,圖書館資料課也可成為翻轉式學習中單獨的一門課,或將翻轉式學習融入教學過程中[30]。

      2.11 游戲化的學習(Gamification)

      游戲化的學習,或者說以游戲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在美國快速流行,逐漸從專業(yè)訓練向中小學甚至高等教育發(fā)展。把玩游戲運用于學習,主要是玩游戲的人有一些特別有用的且在學校也會看到的特點:堅持不懈、敢于冒險、重視細節(jié)、勇于解決難題。Joan Ganz Cooney中心對694位幼兒園到八年級的老師的調查表明,74%老師把電子游戲用于教學,其中80%老師說每月起碼玩一次電子游戲,55%每周玩。和在教學中偶爾使用電子游戲相比,深度采用所謂沉浸式教學電子游戲的老師教出的學生更容易通過課程規(guī)定的標準測驗。

      游戲化的學習大致有兩方面:(1)游戲化的學習(Gamification),也就是把電子游戲中的一些元素或把電子游戲的設計技術運用于非游戲的場合;(2)以游戲為基礎的學習(Game-based learning),這種方法歷史久遠,它是直接把游戲用于學習,并以此來決定學習成果。提倡這種方法的人們認為,要玩好電子游戲,必須要掌握空間推理、數(shù)學和邏輯思維,而這些也是學習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STEM)時所需的技能。電子游戲還能增強好奇心、社交和不斷處理信息的能力[31]。游戲化的學習的另外一個特點是使學習變得有趣,從而緊緊吸引住學習者。使用這種方法只需要很少的指導,學生會主動尋找信息來了解游戲是怎么玩的,包括與內行交流、通過看書和上網(wǎng)查找教材和說明。

      圖書館一直是按個人興趣學習和自助式探索知識的場所,自然成為游戲化學習的理想地點。更重要的是,圖書館是一個公共聚集的空間,能發(fā)揮作為團隊co-play地點的優(yōu)勢,鼓勵用戶以小組,或者所在班級為單位在圖書館一起“玩”。此外,培養(yǎng)工作技能的電子游戲方興未艾,被用于電子掃盲或訓練操作某種系統(tǒng),可以是計算機或是其他系統(tǒng)。這無論對在職人員還是待業(yè)者都很重要,因為他們的工作內容和責任不斷變化,需要不斷充實自己[32]。圖書館可以利用游戲化學習幫助人們準備未來工作崗位所需要的技能。

      2.12 物聯(lián)網(wǎng)(Internet of Things)

      隨著信息技術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物件集計算、通訊和通話于一身,可以收集或傳送數(shù)據(jù),并經(jīng)由另外一些機器的控制連接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這些物件的相互連接以及產生的數(shù)據(jù),在經(jīng)過互聯(lián)網(wǎng)上更高一級的處理后,會產生更智能的指令。這些指令一旦重新傳回到原來物件,會使它們進一步自動化,從而增強服務和使用體驗[33]。物聯(lián)網(wǎng)物件的種類五花八門,包括可穿戴設備、植入體內的醫(yī)療裝置、家電、城市基礎設施(污水管、街燈、電表、水表)。預計到2025年,物聯(lián)網(wǎng)的規(guī)模將達到250-500億個物件[34]。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了1606位技術專家,其中83%認為,到2025年物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會對公眾產生較大效益。隨著物聯(lián)網(wǎng)深入日常生活,人們會有越來越多的關于使用這些東西的技術問題,而且他們需要有更多的知識來使用和管理這些裝置。另外,在這些物件的擁有方面,如同數(shù)字鴻溝,也會產生有和沒有的人之間的鴻溝。因為貧窮而沒有這些物件的人們可能會被拋棄,他們會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而且被看成是不完整的人[35],這需要圖書館注意,并準備提供相應的服務。

      2.13 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

      3D打印機、激光切割器和3D設計軟件的普及為“自造者”提供了過去只有制造廠商才有的創(chuàng)造和制作物件的能力。同時,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這些有共同愛好人也可以在虛擬空間建立自造者社區(qū),分享各自的興趣、專長,切磋技藝[36]。在自造者運動中,圖書館無疑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為圖書館的自造者空間(Makerspaces)和創(chuàng)客空間(Hackerspaces)為自造者運動的愛好者提供場所、共享設備、互相學習的機會。圖書館歷來是收集信息的機構,并向人們提供由他人創(chuàng)造的資源。自造者運動賦予圖書館新功能:向社區(qū)提供機會以制作自用或供社區(qū)使用的物件。當然,圖書館可以把這些制成品納入館藏。當?shù)卣部梢岳米栽煺哌\動來改造制造業(yè)、建立小企業(yè)、吸引投資以及更新附近的街區(qū)和商業(yè)中心??傊栽煺哌\動為圖書館在傳統(tǒng)服務的基礎上,提供了在當?shù)厣鐓^(qū)進一步推動技術革新和企業(yè)發(fā)展的新機緣[37]。

      2.14 隱私觀的轉變(Privacy Shifting)

      新技術的發(fā)展使東西做得越來越小、價廉、無所不在,它們不斷跟蹤使用者而且連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同時也需要用戶提供越來越多的私人信息,并將之與公眾或提供服務的公司分享。這為一些注重隱私的公司提供了商機,比如Snapchat的賣點就是所有的視頻分享有時間、次數(shù)的限制,以減少隱私泄露機會。

      此外,物聯(lián)網(wǎng)的興起使更多有獨一無二身份特征的物件連到網(wǎng)上,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個人信息與企業(yè)甚至公眾分享。另外,智能住宅里的電子裝置是聯(lián)網(wǎng)的,家庭成員、鐘點工、保姆和物業(yè)都可以接觸到它們的登錄和密碼信息,大大增加了個人信息泄露、系統(tǒng)軟件被侵入或植入木馬軟件的可能性。這些智能裝置也會收集和儲存很多個人的偏好和習慣,比如室溫、照明、家庭人員出入和運動的時間和規(guī)律。單獨看,這些信息可能沒什么好擔心;但當它們被收集到一起時,就可能透露一些不愿公開的個人私密信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個人隱私的觀念就會發(fā)生改變:他們需要在保護自己隱私和享用這些新技術帶來的便利之間進行取舍。此外,沉迷于新科技的人與不太掌握信息科技的人之間、數(shù)字土著與數(shù)字移民之間的隱私價值觀不同,而年輕一代會帶領社會改變對隱私的價值取向,使人們逐漸加強對隱私權的關注,尤其是當他們自己受了高等教育并進入職場時,會更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一個折中的辦法是在鼓勵信息分享的同時,積極采取措施,保護網(wǎng)上身份或發(fā)展匿名或隱私效果好的社交應用軟件,讓人們在享受現(xiàn)代信息便利的同時保留自己的隱私。

      2.15 更有復原力的社會(Resilience)

      復原力強的社會是指通過周密準備和部署,能從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經(jīng)濟危機等物質、社會和經(jīng)濟災難中快速恢復。這是美國經(jīng)歷一系列自然災害,比如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之后,痛定思痛,集思廣益,通過出臺政策來使社會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甚至恐怖攻擊,并盡快恢復。一個復原力強的社區(qū)能通過規(guī)劃和準備,在災難發(fā)生時把損失降到最低,而不是等著災難發(fā)生,并為之付出更大的代價。2013年洛克菲勒基金會與32個城市合作,實施建立復原力強的社會計劃,旨在使一個城市的社區(qū)、機構、企業(yè)、各個系統(tǒng)直至個人都有能力在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能幸存、適應乃至繼續(xù)成長。該計劃為參加的城市制定了一整套災難快速復原的方法,包括指定一個一位復原總監(jiān)、制定具體戰(zhàn)略、在私人企業(yè)、公立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之間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以及在有共同想法的城市之間建立網(wǎng)絡來共享資源。

      作為社會的重要機構,圖書館也需要使自己的設施、服務和活動與所在的政府機構保持一致,為快速復原計劃而規(guī)劃。同時也要考慮到,如果政府在這些方面加大投入,可能會對圖書館的預算造成影響。因為創(chuàng)建更有復原力的社會需要社會中每一位成員的參與,圖書館是最理想的為個人提供有關活動或服務的場所,并能培養(yǎng)一些有關的社會觀念,如再生能源、支持本地農業(yè)多樣化、社會的平等和包容,這些觀念能幫助人們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更好地應變,且能把社區(qū)中弱勢群體受到的影響降至最低[38]。

      2.16 機器人技術的推廣(Robots)

      機器人技術于1960年代開始應用于工業(yè)生產,目前逐漸運用于教育、研究甚至日常生活。機器人會越來越多地與自然人一起工作。提倡機器人技術的人認為,機器人變得來越安全,它們可以承擔越來越多的工作,從而把人們解放出來,從事高水平的創(chuàng)作性工作,包括管理機器人、創(chuàng)新或從事對機器人來說太復雜的工作。

      機器人技術對圖書館的影響有:有些圖書館開始把機器人技術介紹給所在社區(qū)。Westport圖書館的M.Bleiweis指出:“作為下一代的顛覆性技術,機器人正在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們認為很有必要讓人們能接觸它,并從中學習。無論是從經(jīng)濟發(fā)展還是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角度看,都很重要?!盵39]另外,盡管提倡機器人技術的人認為機器人會改善人們的工作環(huán)境,但還是會有機器人代替自然人的顧慮,這樣圖書館和其他教育機構就會在向被機器人替代的工人提供新工作技能培訓以及提升他們的技術水平上發(fā)揮重要作用,使這些人能重新開始新的職業(yè)生涯。此外,機器人技術的推廣勢必牽涉公共政策的完善,包括安全、隱私、民事責任以及知識產權,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加以引導[40]。

      2.17 分享型經(jīng)濟(Shared Economy)

      傳統(tǒng)的消費品所有權模式正在改變,隨之而來的是分享型經(jīng)濟,讓使用者能共享資源、物資、服務甚至技能,這也叫做互助消費(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或同伴合作或租賃(Peer to Peer Collaboration/Rental)。

      人口增加和都市化使人們越來越擔心有限的資源和經(jīng)濟不景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希望通過分享型經(jīng)濟模式,優(yōu)先考慮資源應用,而不是其所有權。這樣可以把社會資源中沒有被利用或使用不足的部分得以充分使用,實現(xiàn)物盡其用。這種經(jīng)濟模式不光被政府、非盈利組織采用,還正成為流行的商業(yè)模式,比如短期出租多余房間的Airbnb和出租私家車的Lyft和Uber。根據(jù)2014年一個對6個國家3萬多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的調查,68%的用戶愿意在有報酬的前提下分享或出租私人物品,66%愿意租用他人的東西或服務,包括電子商品(28%)、電動工具(23%)、自行車(22%)、衣物(22%)、家庭用具(22%)、運動器材(22%)、汽 車(21%)、野 營 裝 備(28%)、家 具(17%)和住宅(15%),26%愿意租用服務。分享型經(jīng)濟依賴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而網(wǎng)上分享的反饋、評論為建立這種信任提供了可能[41]。

      圖書館向來為社會提供附加值,而且也有提供免費/共享資源和空間的潛能。圖書館要考慮自己能為參與分享型經(jīng)濟的人們做什么,并為他們的需要提供方便。同時也應該看到,分享型經(jīng)濟中涉及的法律和稅收問題,以及相關許可,使分享型經(jīng)濟能真正發(fā)揮其本意而不是被濫用。圖書館要向分享型經(jīng)濟的參與者提供必要的資源來解決這些問題。調查發(fā)現(xiàn),90后和00后占參與分享型經(jīng)濟人群中的42%,遠遠高于其他年齡層的人。如果圖書館能搭上這股新浪潮,就可能使年輕一代重新提起使用圖書館的興趣。當然,圖書館也必須使自己的服務與此接軌,提供有關的講座和工作空間,提倡分享型社會文化。

      2.18 斷網(wǎng)(Unplugged)

      信息在網(wǎng)絡社會中無所不在、無時不在,斷網(wǎng)對工作生活變得越來越重要。由于時刻聯(lián)網(wǎng)而接觸大量資訊,很多人處于認知超負載狀態(tài),個人或集體無法把精力集中在真正應該做的事情上。除了為集中精力工作而斷網(wǎng)外,斷網(wǎng)有時也是為了人們能好好休息,養(yǎng)精蓄銳,以便更好地工作。比如,假期本應用來好好休息,但有一半多的美國人在休假時繼續(xù)上網(wǎng),回答郵件和聯(lián)絡工作伙伴。所以,一些度假旅館開始以沒有電話和網(wǎng)絡為營銷手段來吸引希望徹底斷網(wǎng)好好休假的顧客,市場上甚至還有能阻斷或限制上網(wǎng)和通話功能的衣物、手機殼和手提包等新產品,讓抵制上網(wǎng)變成為一種時髦[42]。

      作為安靜讀書學習的場所,圖書館完全可以迎合這種新趨勢,在館內劃出斷網(wǎng)區(qū)域,讓人們安安靜靜、心無旁騖地學習或思索??梢园岩郧暗摹鞍察o閱讀區(qū)”重新標上時髦的名字,比如“斷網(wǎng)區(qū)”或“電子裝置禁區(qū)”,為有此需要的讀者服務。對館員來說,也需要有機會斷網(wǎng),以便有時間反思工作,或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集中精力做事。

      2.19 人口都市化(Urbanization)

      隨著都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口。1950年世界都市人口比例只有30%,2014年達到54%,預計2050年將達到66%。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對世界上600個中心城市的統(tǒng)計結果表明,這些城市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五分之一,但產生的GDP是世界總額的60%,這600個城市中的七分之一在美國[43]。

      人口向都市集中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也為個人的事業(yè)成功開辟了更多途徑,造成財富集中和貧富差距擴大。大城市周圍地區(qū)逐漸都市化,吸引更多的居民,這會增加圖書館的使用,需要建立更多的分館或服務網(wǎng)點,產生新的圖書館使用模式。同時巨型城市也會面臨許多挑戰(zhàn),比如對城市服務和政府撥款需求不斷增加,突發(fā)或是持續(xù)的失業(yè)率沖擊。人們期望大城市的圖書館在經(jīng)濟發(fā)展和培養(yǎng)個人技能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但圖書館也不得不在經(jīng)濟不景氣時與其他公共機構爭奪資源,為此,可能需要發(fā)展可持續(xù)的活動和服務,或者和本地機構甚至其他城市的組織進行合作,共同對付相同的挑戰(zhàn)[44]。

      3 對未來圖書館趨勢研究的解析

      在今日對未來進行預測變得稀松平常。為歸納分類未來的趨勢,并加以深層次分析,大多數(shù)的未來學家和社會趨勢觀察者一般使用所謂的DEGEST分類法,把它們分別歸入人口(Demography)、經(jīng) 濟(Economy)、政 府(Government)、環(huán)境(Environment)、社會(Society)和科技(Technology)六大類。未來圖書館中心出于自身需要,擴大了該分類法,把教育變成獨立的類別,并稱為STEEPED(Society,Technology,Education,Environment,Politics/Government,Economics,Demographics)。按照該分類法,19種趨勢可以歸類為:(1)社會趨勢有5個:信息分享的匿名化、集體的影響力、快捷而休閑的服務理念、自造者運動、隱私觀的轉變;(2)科技趨勢有5個:無所不在的數(shù)據(jù)、無人飛行器、物聯(lián)網(wǎng)、機器人技術的推廣、斷網(wǎng);(3)人口趨勢有4個:人口加速老化、數(shù)字土著、成年初顯期、人口都市化;(4)教育趨勢有3個:聯(lián)合互動的學習方式、翻轉式學習、游戲化的學習;(5)環(huán)境趨勢有1個:更有復原力的社會;(6)經(jīng)濟趨勢有1個:分享型的經(jīng)濟。分析這些趨勢,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對美國圖書館而言,社會、科技、人口、教育等方面的趨勢對未來圖書館的發(fā)展影響最大。盡管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趨勢對圖書館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但這和主要的趨勢類別相比,它們相對不是太重要。

      (2)盡管這些趨勢中有五個是明顯的科技趨勢,但在被歸到其他類的很多趨勢里都有太多的科技成分:信息分享的匿名化、自造者運動、隱私觀的轉變、數(shù)字土著、聯(lián)合互動的學習方式、游戲化的學習、分享型的經(jīng)濟等七個趨勢,如果除去科技成分,很難單獨成立;在其余幾個趨勢中,也很難完全排除科技影響。所以,可以確定地說,科技對未來圖書館的發(fā)展會起到很大作用。這初聽起來是老生常談,但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科技發(fā)展中似乎沒有哪個和圖書館有直接聯(lián)系,圖書館嵌于這些趨勢中。這在表面上看,是由于科學技術在當今社會全面滲透,但一定程度上也隱約表明圖書館本身的邊緣化。

      (3)和其他一些對圖書館未來預測相比,未來圖書館中心的預測比較高明,它另辟蹊徑,不是為了預測而預測,而是把最新的流行趨勢和科技發(fā)展加以分析,看看哪些對圖書館的未來會有影響,讓圖書館能從較高的視野來順潮流而動,更好地改善服務,使圖書館避免與社會發(fā)展格格不入。這和未來圖書館中心的服務使命完全吻合,也就是“把圖書館專家和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行家聯(lián)合起來,幫助圖書館解決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在美國,圖書館作為免費的社會服務機構,唯一的經(jīng)費來源是所在學?;虺鞘械墓矒芸?,所以,不被撥款源認可、背離其發(fā)展方向會直接影響圖書館的生存。因此,隨時跟上學校教學科研(高校圖書館)和城市發(fā)展(公共圖書館)的需要是所有圖書館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4)要注意的是,未來圖書館中心是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下屬機構,而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的主要成員是公共圖書館,所以,這些趨勢分析的主要聽眾是公共圖書館。相對于高校圖書館,其經(jīng)費壓力要大得多,所以跟隨時代潮流更有迫切感。

      4 未來圖書館趨勢對中國圖書館影響的討論

      19種趨勢是以美國社會人文科技發(fā)展為基礎而做出的,其對美國圖書館而言可能是緊迫問題,但有可能還沒有提上中國圖書館的議事日程。盡管以上趨勢討論面面俱到,但19種趨勢中的很多可能并不符合中國國情;由于中美在人口、文化和法律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其對中國而言,可能未必有直接使用的價值。此外,有些趨勢雖然在中國也有出現(xiàn),但其成熟程度或使用方式可能也不同。

      拿最簡單的科技趨勢來說,數(shù)據(jù)采集可能是美國最熱門的行業(yè)之一,幾乎所有企業(yè)發(fā)展都需要數(shù)據(jù)支持:在圖書館,新期刊采購最常用的依據(jù)就是看某個期刊在過去是否有人在電子數(shù)據(jù)庫檢索時被拒絕過,有多少次,和訂閱成本比,這些拒絕訪問如果能順利索取到全文,每次平均成本是多少,并以此來做采購決定的主要依據(jù),而不是看其他圖書館有沒有,或是某個人的推薦。同時,無所不在的數(shù)據(jù)和物聯(lián)網(wǎng)的高度發(fā)展緊密相連,比如,美國很多地區(qū)的居民電表、煤氣表和水表都是用無線方式和提供這些能源的公司的連接,把實時數(shù)據(jù)直接送到公司,這樣不但節(jié)省人工,讓抄表員的工作成為過去,而且也便于隨時監(jiān)控使用情況,以便合理調撥資源。而對那些需要保護自己隱私,不讓它留在網(wǎng)上的用戶,他們需要另外付費來繼續(xù)使用人工抄表服務。盡管個人網(wǎng)絡隱私權在中國日益受到關注,但大多數(shù)人關心的還是自己的銀行信息沒有被盜用,而可能不會把隱私權的概念延伸到個人水電煤使用情況這種小事上。

      另外一個例子是分享型經(jīng)濟,中美文化上的差異可能也會使這種經(jīng)濟模式難以在中國流行。在美國,舊的個人用品,包括分享型經(jīng)濟中提及的衣物、家具,通過各種渠道重新使用是常見文化,在中產階級中也如此,沒有什么丟臉,所以這種經(jīng)濟模式本來就有社會基礎,而互聯(lián)網(wǎng)只是使分享型經(jīng)濟模式更放心、更便捷而已。此外,目前分享型經(jīng)濟中最典型的例子可能是分享私家車剩余運能,Lyft和Uber使黑車合法化,在美國一些地方有阻力,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傳統(tǒng)出租車行業(yè)的經(jīng)營;而分享自家住房的Airbnb會影響旅館的利益,所以這些模式會面臨法律方面的挑戰(zhàn)。

      盡管如此,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讓世界變小了,讓人們在生活方式以及社會文化發(fā)展上有越來越多的共同點。對中國圖書館而言,須注意很多新科技和學習方式對圖書館帶來的影響,因為其中的很多影響會跨越國界。分析19種趨勢,會看到在社會方面:快捷而休閑的服務理念、自造者運動、隱私觀的轉變等流行趨勢多多少少開始影響中國圖書館的服務理念。由于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會期待生活中各方面的服務,包括圖書館服務,能像快餐一樣高效高質。讀者也希望圖書館好好保管私人信息。在科技方面,無所不在的數(shù)據(jù)、物聯(lián)網(wǎng)逐漸進入生活,而在整天上網(wǎng)的現(xiàn)實下,斷網(wǎng)的確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生活、學習、工作都有益。如果圖書館能關注這些趨勢,就能提早作好準備。此外,中國歷來關心教育,目前中國教育抱怨最多的是應試教育,所以未來圖書館中心提出的教育趨勢——聯(lián)合互動的學習方式、翻轉式學習、游戲化的學習會使學習更有效、更有趣,能讓中國教育從單純灌輸?shù)哪J街凶叱鰜?,對中國教育工作者有借鑒意義。不過,這些方法的使用需要非教室的學習空間,而這正是圖書館能大顯身手的地方。

      這些趨勢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是人口趨勢,因為人口加速老化、數(shù)字土著、成年初顯期、人口都市化等在中國基本都可以看到,所以中國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在服務、館藏建設、圖書館活動安排設計上應考慮人口變化的因素。

      最后要指出的是,爭取每年的預算,并能略微有所增長是美國各圖書館管理層的中心工作,因此他們必須時刻讓撥款源,無論是政府還是所在大學,均知道圖書館存在的價值,以保證對圖書館連續(xù)不斷地投入。因為一旦有風吹草動,圖書館預算往往是首先被削減的對象,而這些趨勢分析能幫助圖書館把自己的服務和社會與學校的需要保持完全一致,并走在這些需要的前面。由于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勢頭好,國家加大圖書館投入,目前中國圖書館可能還沒有這種擔憂,不過,一旦經(jīng)濟發(fā)展緩慢,圖書館因為其經(jīng)營模式的限制,一定會遇到各種挑戰(zhàn),最突出的可能是財政預算。因此,中國圖書館界需要居安思危,為圖書館的未來未雨綢繆。

      5 結語

      近年來,美國圖書館界對未來圖書館發(fā)展方向的預測眾說紛紜,這些研究以圖書館為中心來考慮問題,而不是把圖書館作為眾多社會機制的一個部分來加以分析。另外,這些分析往往偏重于一些對圖書館有直接影響的新生事物來開展討論,而較少考慮外在社會經(jīng)濟文化及科技發(fā)展對圖書館產生的沖擊和影響。這些內在缺陷導致預測的結果相對狹隘,未免有人云亦云或似曾相識的感覺。未來圖書館中心的趨勢研究在一定程度打破了這種預測模式,用一種相對開放的角度,自外向內看未來圖書館的發(fā)展可能被哪些因素所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未來是不斷變化的,創(chuàng)造未來是一個不斷的塑造的過程。美國大學院校暨研究圖書館協(xié)會(ACRL)每兩年就有學術圖書館主要趨勢報告[45],每次都有很多變化。預測未來說穿了只是對未來發(fā)展的種種可能的一番猜測而已,真正的未來卻有可能向著讓人想不到的方向發(fā)展,所以,這些預測只能起到開闊視野和借鑒的作用,并不是走向未來的路線圖。

      [1] Sullivan,Brian T. 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2050[J/OL].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January 2,2011. [2015-04-09]. http://chronicle.com/article/Academic-Library-Autopsy/125767/.

      [2] Zenke,Paul. The Future of Academic Libraries:An Interview with Steven J Bell[EB/OL]. [2015-04-09].http://www.educationfutures.com/2012/03/26/thefutureof-academic-libraries-an-interview-with-stevenj-bell/.

      [3] ALA. 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Libraries [EB/OL].[2015-04-09]. http://www.ala.org/transforminglibraries/future.

      [4] ALA. 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Libraries:Trends[EB/OL]. [2015-04-09]. http://www.ala.org/transforminglibraries/future/trends.

      [5] Kania,John,Mark Kramer. Collective Impact [J/OL].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Winter 2011.[2015-04-09]. http://www.ssireview.org/articles/entry/collective_impact.

      [6] Connected Learning Alliance. Why Connected Learning?[EB/OL]. [2015-04-09]. http: //clalliance.org/whyconnectedlearning/.

      [7] Connected Learning. Connected Learning:Reimagining the Experience of Edu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EB/OL]. [2015-04-09]. http://connectedlearning.tv/connected-learning-principles.

      [8] Ito,Mimi. Connected Learning:An Agenda for Social Change [N/OL]. [2015-04-09]. The Huffington Post.January 15, 2013.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mimi-ito/connected-learning_b_2478940.html.

      [9] Connected Learning: The Power of Social Learning Models [J/OL]. Te@chthought. July 13,2014. [2015-04-09]. http://www.teachthought.com/learning/connectedlearning-the-power-of-soc...

      [10]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IFLA TrendReport:Riding the Waves or Caught in the Tide.2013[R/OL]. [2015-04-09]. http://trends.ifla.org/.

      [11] Desouza,KevinC.,Kendra L. Smith. BigData for Social Innovation [J/OL].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Summer 2014. [2015-04-09]. http://www. ssireview.org/articles/entry/big_data_for_social_innovation.

      [12] Matthews,Brian. Wait. Stop. What is a Photocopy?Three Insights from Our Library Student Advisory Board[J/OL].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September 10,2014. [2015-04-09]. http://chronicle.com/blognetwork/theubiquitouslibrarian/2014/09/10/wait-stop-what-is-a-photocopy-three-insights-from-ourlibrarystudent-advisory-board/.

      [13] Arts Council England. Envisioning the Library of the Future Phases 1 and 2:Full Report. 2013[R/OL]. [2015-04-09]. http://www.artscouncil.org.uk/media/uploads/pdf/Envisioning_the_library_of_the_future_phases_1_and_2_full_report.pdf.

      [14] New Media Consortium. Horizon Report 2014 Library Edition [R/OL]. [2015-04-09]. http://www.nmc.org/publications/2014-horizon-report-library.

      [15] Haugen,Brad.Data Will SaveMusic[J/OL].TechCrunch.February 17,2015.[2015-04-09]. http:// techcrunch.com/2015/02/17/data-will-save-music/.

      [16] Davies,Anna,Devin Fidler,Marina Gorbis. Future Work Skills 2020 [EB/OL]. [2015-04-09]. http://www.iftf.org/futureworkskills/.

      [17][18]Prensky,Marc. Digital Natives,Digital Immigrants[J/OL]. On the Horizon. vol. 9 no. 5, October 2001.[2015-04-09]. http://www.marcprensky.com/writing/Prensky% 20-% 20Digital% 20Natives,% 20Digital%20Immigrants%20-%20Part1.pdf.

      [19] Puybaraud,Marie,Hannah Hahn. Digital Natives:A More Tech-Savvy Generation Enters the Wiorkplace[J/OL]. WorkDesign Magazine. February 1,2012.[2015-04-09]. http://workdesign.com/2012/02/digitalnativesa-tech-savvy-generation-enters-the-workplace/.

      [20] Weiss, Robert. Closer Together or Further Apart?Digital Devices and the New Generation Gap [N/OL].The Huffington Post. April 1, 2014 . [2015-04-09].http://www.huffingtonpost.com/robert-weiss/closertogetheror-furthe_b_4690748.html.

      [21] Schippers, Saskia, Meike Mak. Creating Outstanding Experiences for Digital Natives [J/OL]. UX Magazine.July 24,2014.[2015-04-09]. http://uxmag.com/articles/creating-outstanding-experiences-for-digitalnatives.

      [22]‘Digital Natives’ Are Still Bound to Printed Media[EB/OL]. [2015-04-09]. http://libraries.pewinternet.org/2013/06/25/press-release-digital-natives-are-still-bound-to-printed-media/.

      [23] Frey, Thomas. 192 Future Uses for Flying Drones[EB/OL]. [2015- 04-09]. http://www.futuristspeaker.com/2014/09/192-future-uses-for-flying-drones/.

      [24] Wallace-Wells,Benjamin. Drones and Everything After[J/OL]. New York Magazine. October 5,2014 . [2015-04-09]. http://nymag.com/daily/intelligencer/2014/10/drones-the-next-smartphone.html.

      [25] Sherwood, Jeff. Is ‘Emerging Adulthood’ Really a Thing?The Secret History of Words for Young People[J/OL]. Slate. August 22,2014.[2015-04-09]. http://www.slate.com/blogs/lexicon_valley/2014/08/22/emerging_adults_teenagers_adolescents_and_other_words_for_young_people_are.html.

      [26] Hymowitz,Kay S.Where Have the Good Men Gone?[N/O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ebruary 19,2011.[2015-04-09]. http://www.wsj.com/articles/SB10001 424052748704409004576146321725889448.

      [27] McGrath, Maggie. How Millennials Will Dictate The Future Of Fast Food [J/OL]. Forbes. April 18,2014.[2015-04-09]. http://www.forbes.com/sites/maggiemcgrath/2014/04/18/how-millennials-will-dictatethefuture-of-fast-food/.

      [28] Brame, Cynthia J. Flipping the Classroom. Center for Teaching Vanderbilt University [EB/OL]. [2015-04-09]. http://cft.vanderbilt.edu/guides-sub-pages/flipping-the-classroom/.

      [29] Talbert,Robert. Toward a Common Definition of‘Flipped Learning[J/OL].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April 1,2014. [2015-04-09]. http://chronicle.com/blognetwork/castingoutnines/2014/04/01/toward-a-common-definition-of-flipped-learning/.

      [30] Talbert, Robert. Four Things I Wish I Had Known About the Flipped Classroom[J/OL].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June 5,2014. [2015-04-09]. http://chronicle.com/blognetwork/castingoutnines/2014/06/05/four-things-i-wish-id-known-about-the-flipped-classroom/.

      [31] Thompson, Clive. How Videogames Like Minecraft ActuallyHelp Kids Learn toRead[J/OL]. Wired.October 9,2014.[2015-04-09]. http://www.wired.com/2014/10/video-game-literacy/.

      [32] Malykhina, Elena. Fact or Fiction?:Video Games Are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J/OL]. Scientific American.September 12, 2014. [2015-04-09]. http: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fact-or-fiction-videogamesare-the-future-of-education/.

      [33] Burrus,Daniel.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Far Bigger Than Anyone Realizes[J/OL]. Wired. November 21,2014. [2015-04-09]. http://www.wired.com/ 2014/11/the-internet-of-things-bigger/.

      [34] Regalado,Antonio. How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ill Change Business[J/OL]. MIT Technology Review. May 20,2014. [2015-04-09]. 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news/527356/business-adapts-to-a-newstyleof-computer/.

      [35] Anderson,Janna, Lee Raini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ill Thrive by 2025 [R/OL]. Pew Research Internet Project.May14, 2014. [2015-04-09]. http: //www.pewinternet.org/2014/05/14/internet-of-things/.

      [36] The Maker’s Manual[R/OL]. PSFK Labs. 2014. [2015-04-09]. http://www.psfk.com/report/makers-manual.

      [37] Kalish, Jon. High-Tech Maker Spaces:Helping Little Startups Make It Big[EB/OL]. [2015-04-09]. http://www.npr.org / blogs/alltechconsidered /2014/04 / 30/306235442/high-tech-maker-spaces-helping-littlestartupsmake-it-big.

      [38] Mazur,Laurie,Denise Fairchild. Is 'Resilience' theNew Sustainababble?[J/OL]. Grist. January 14,2015.[2015-04-09]. http://grist.org/article/is-resilience-the-newsustainababble/.

      [39] Waldman,Lorett. Coming Soon to the Library[N/OL].The Wall Street Journal. September 29,2014. [2015-04-09]. http://www.wsj.com/articles/coming-soontothe-library-humanoid-robots-1412015687.

      [40] Benson,Thor. Time for a Federal Robotics Agency[J/OL]. TruthDig. September 23,2014.[2015-04-09].http://www. truthdig . com/report/item/time_for_a_federal_robotics_agency_20140923.

      [41] Global Consumers Embrace the Share Economy[J/OL].Nielsen. May 28,2014. [2015-04-09]. http://www.nielsen.com/lb/en/press-room/2014/global-consumers-embrace-the-share-economy.html.

      [42] Walker, Rob. Why Anti-Tech Is in Style Literally[J/OL]. Yahoo Tech. May 21,2014. [2015-04-09].https://www.yahoo.com/tech/why-anti-tech-is-instyleliterally-86318311694.html.

      [43] Manyika,James,Jaana Remes,Richard Dobbs,et al.Urban America: US Cities in the Global Economy[R/OL]. The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GI). April 2012. [2015-04-09]. http://www.mckinsey.com/insights/urbanization/us_cities_ in_the_global_economy

      [44] Dobbs,Richard,Jaana Remes,James Manyika,et al.Urban World:Cities and the Rise of the Consuming Class[R/OL]. The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GI). June 2012. [2015-04-09]. http://www.mckinsey.com/insights/urbanization/urban_world_cities_and_the_rise_of_the_consuming_class.

      [45] 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Top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A Review of the Trends and Issues Aff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J/OL].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vol.75 no. 6,p. 294-302. [2015-04-09]. http://crln.acrl.org/content/75/6/294.full.

      猜你喜歡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2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時間重疊的圖書館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40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飛躍圖書館
      临泽县| 长白| 平和县| 济宁市| 渭南市| 潜江市| 二连浩特市| 宁城县| 衡东县| 乐陵市| 德州市| 平远县| 台江县| 贵南县| 交城县| 明溪县| 和政县| 祥云县| 贵州省| 泾源县| 沙坪坝区| 榆社县| 肇源县| 凉山| 苏尼特左旗| 交口县| 石城县| 密云县| 玉溪市| 禹城市| 十堰市| 大同市| 天津市| 珲春市| 宁强县| 牟定县| 雷山县| 托克托县| 沙坪坝区| 封开县|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