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
(吉林省大安市臨江一小學)
想要上好閱讀指導課,首先要想方設法地誘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從低到高的過程,需要教師給他們基本的閱讀方法,幫助他們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他們進入閱讀的大門。在閱讀中,許多學生常常走神分心,不能堅持閱讀,這樣就大大影響了閱讀的質(zhì)量。想要解決這一問題,盡量減少或避免分心,我們可以運用“四到”的方法,即眼到、心到、口到、手到。也就是說,在訓練學生閱讀能力時遵循從出聲讀到無聲讀,這樣一個不斷內(nèi)化的閱讀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用出聲的朗讀克服“眼睛串行,心神渙散”的情況。具體方法是能讀完一段或一頁就暫時停下來,問這段說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等,這種閱讀方法之初閱讀速度相對較慢,但是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便可養(yǎng)成聚精會神、邊讀邊思考的良好習慣,并能通過問題問答鍛煉其記憶能力。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采用逐段閱讀或逐頁閱讀相結合的方法較適宜;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則可采用逐頁閱讀,這樣讓學生眼到、心到,從而保證無聲閱讀的效率。多數(shù)學生是喜歡讀一些課外讀物的,教師在沒有培養(yǎng)出學生的閱讀興趣時,一定不能硬性規(guī)定必須讀哪一類讀物,這樣做就會扼殺學生的閱讀興趣。要鼓勵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讀物進行閱讀,逐步把他們的閱讀興趣或是閱讀能力提升了,再給學生推薦或規(guī)定一些對學生學習有益的讀物,這樣做更人性化一些,也有助于我們的教育教學的開展。
對于小學生的閱讀活動而言,有外在動作輔助效果會很好,教會學生用嘴,用手配合眼睛、大腦去讀,也就是在閱讀中注意邊讀邊在材料上圈點勾畫,從而突出重點,加深理解和記憶。運用這種方法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幾種符號,如需要一般性注意可在行下劃“~”,較為重要的可在行下劃“△”,非常重要的可用方框圈,有疑問的可在一旁畫一個“?”。圈畫時也可用彩筆,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但種類不宜過多,兩種左右即可,否則滿篇花綠,反而會影響閱讀質(zhì)量。但要提醒學生不要隨意圈點勾畫,要突出重點,以免失去閱讀的意義。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時動手是有必要的,因為他們的年齡特點,很多小學生在閱讀時會用手或尺子之類的東西在閱讀的文字下方指點標記自己讀到的位置,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后,能力逐步提高了,這個階段也就度過了。另外,符號或筆記都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時要注意這些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長期堅持,不能半途而廢,這個能力是學生時代甚至是整個人生來說,對其成長都是有所幫助的?!笆值健背恕爱嬋Α币酝?,還應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做好摘錄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通過摘錄筆記,可以幫助小學生積累大量詞匯、句子等語言素材,于小學生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都極為重要。為了實施這一方法,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精美而便于攜帶的筆記本,把閱讀材料中重要的話摘錄下來,貫穿成一個簡要提綱,便于今后重讀;或摘抄文中優(yōu)美精辟的詞句或段落,便于以后反復欣賞體會。當學生面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時,就會對摘錄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
如果教師的指導缺少策略或是指導不當,將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厭學或是成績下降。教師找重點,是指要在閱讀的教法與策略上要深入研究,不能只是布置閱讀任務那么簡單,要對學生閱讀的方向、方法、興趣、經(jīng)驗等全方位的了解掌握,然后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在導上下功夫,興趣培養(yǎng)出來后,還要對每名學生的閱讀進行跟蹤,觀察每名學生在閱讀方面的不同特點及興趣愛好,通過這些設計出適宜的閱讀教學策略。在學生逐漸掌握以上基本閱讀方法的同時,教師更應注重課內(nèi)閱讀的指導。課內(nèi)閱讀教學是學生閱讀的基礎和方法積累的重要途徑,如果課內(nèi)閱讀缺乏正確的指導,讓學生感到空洞乏味,更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要想在閱讀教學中有所突進,必須改變教學思想,放棄繁瑣分析。古人云:“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之文,我之文也。”也就是說,熟則能悟,悟則能化。也就是說,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和激勵下,學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教師對于學生是“導”而不是“牽”。教師的“導”,要在導讀的過程中來導悟,學生能不能讀出感情,往往跟學生感悟的到不到位有關。檢驗學生是不是感悟了課文的語言,只要聽一聽他們的朗讀就知道了。引導學生感悟還要順應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小學生的思維帶有很強的具體形象性,因此教師的“導”就應以形象思維為支撐,經(jīng)常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如即興表演、畫簡筆畫等,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體等,因為作者總是通過一定的文字去表達心中的某個情境的。反過來,一旦學生看到了作者所描繪的那個情境,自然能領悟用以表達這一情境的語言文字。也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聯(lián)系上下文字,也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有效方法。學生感悟了范文的語言文字,便可繼之以熟讀、背誦、復述等活動,使范文語言輸入大腦,形成語言積累,以備隨時提取和運用。
學生在熟讀了課本之后,對范文語言經(jīng)歷了感知、感悟和積累,輕松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自然會對閱讀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在此基礎上,還要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方法去讀課文以外的文章和書籍,將學到的語言運用到日常的語言交際中,使其內(nèi)化為他們自己的東西。若持之以恒,學生便能夠掌握更廣泛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