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偉
(中共中央黨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后,中共中央首先在延安開展整風運動。此次運動使得黨內外“很多人改變了態(tài)度,改變了面貌?!保?]因此,中共中央認為,“根據延安的經驗,在全黨進行整頓三風的學習運動,是非常必要的?!保?]按照中共中央的精神,北方局隨即在轄區(qū)展開整風并取得良好成績。然而,北方局整風之所以能取得這樣不錯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與“最高政治領導人”[3]鄧小平的付出是分不開的。
北方局開始整風后,“由于一直處在對日作戰(zhàn)前線,環(huán)境艱苦,斗爭復雜”[4],整風始終未能深入實際,所以,整風一年多,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究其緣由,除環(huán)境等客觀原因外,與各地負責人主觀上對整風“沒有足夠的認識”[5]也有很大關系。為此,鄧小平多次強調整風的重要性,“這次整風在黨的歷史上是空前的,不僅對于我們中國黨的建設有其偉大的意義,就是對于世界各國也是很重要的貢獻?!保?]對共產黨而言,整風運動是建黨的“百年大計”,[7]是“為黨樹立根基的大事”,是“黨的思想革命”。[8]。通過整風,可以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使全黨思想更加統(tǒng)一,意志更加集中,更能團結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的周圍,一心一德地去完成中國革命的事業(yè)。
1.從歷史經驗教訓上闡釋整風的重要性。他認為,黨中央之所以要發(fā)起整風,是根據過去的歷史經驗教訓提出的。經驗教訓表明,當黨的領導正確時,革命工作一定可以順利開展;當歪風邪氣占主導時,革命就易遭受挫折,時間愈長,造成的損害也就愈大。所以,鄧小平強調,一定要意識到整風的重要性。
2.從黨的組織建設狀況上認識整風的必要性。在革命過程中,如果沒有忠實地執(zhí)行黨的方針政策的各級黨員干部,黨的領導再正確也無法實現(xiàn)。在各根據地大力發(fā)展黨員中,黨的組織建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以北方局所轄冀魯豫邊區(qū)黨員的發(fā)展情況為例,據1940 年4 月統(tǒng)計,冀魯豫區(qū)黨委有支部891 個,黨員26284 人。[9]這組數(shù)據表明,各地確實按照中央要求大量發(fā)展了黨員。然而,發(fā)展黨員的過程中,某些黨支部“為追求新黨員的數(shù)目字,便進行所謂發(fā)展黨的突擊運動”,使得各種異己分子也混入黨內,給黨組織帶來許多潛在危險。再加之當時對日投降與國內分裂的危險一直存在著,黨面臨嚴峻的考驗,因此,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鞏固黨,“成為完成黨的政治任務的決定因素?!保?0]整風正可以“把全黨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增強黨的戰(zhàn)斗力量。”[11]所以,鄧小平要求必須以集體整風,凝聚黨的力量。
整風的目的本在祛除各種歪風邪氣,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統(tǒng)一。如果整風本身做不到實事求是,那么,整風的效果無疑會打折扣。所以,鄧小平強調一定要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開展整風。
1.實事求是地向中央反映問題。毛澤東發(fā)電報給鄧小平,要求總結整風經驗,匯報整風中遇到的問題。對此,他并沒有回避矛盾,就一二九師和晉冀魯豫邊區(qū)整風中存在的問題,實事求是地向毛澤東作了報告。他坦承:“領導與布置整風本身就犯了主觀主義的毛病,沒有足夠估計到敵后戰(zhàn)爭的頻繁、干部分散等條件,照搬延安的辦法……”。[12]
2.要求領導干部融入實際領導整風。為使整風不致“半途而廢”,鄧小平強調:“領導上一定要抓得很緊,每個負責干部要親身參加整風,認真突破一點,積累經驗,以指導其他”[13]。不但要求其他領導干部深入實際,而且他自己也深入實際布置與指導整風。經過周密的調查研究,鄧小平主持制定了《太行分局一九四三年的整風計劃》。據李雪峰回憶,“太行分局的整風計劃是太行區(qū)自開展整風學習以來最為詳細的一個計劃,把北方局和分局高干會上關于整風學習的意見具體化了。此后太行區(qū)的整風運動,有組織、有領導地全面展開,各級黨委的第一把手都親自領導整風,使整風運動很快形成高潮?!保?4]
3.適時調整整風對象、內容及方法。鄧小平特別強調整風的方式與方法要結合敵后的實際環(huán)境,不可照搬延安的模式。他說:“在頻繁與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進行整風,一般不易按部就班、很有規(guī)律地進行,要善于利用與抓緊戰(zhàn)斗中和繁忙工作中的一切空隙來進行。必須注意與當前斗爭的各種實際工作相結合?!保?5]在太行分局召開的高級干部會議上,鄧小平指出,目前整風應“著重于學風的深入研究與檢討,即主要著重于思想方法與思想意識的改造”,特別要注意思想上的領導,根據文件的精神與實質對每個干部進行啟發(fā)誘導,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正確與錯誤的思想方法,在實踐中糾正思想上的不良傾向和毛病。[16]
鄧小平十分注重從實踐中解決整風問題。針對在對敵斗爭、統(tǒng)戰(zhàn)問題、經濟問題、文化建設、群眾工作等方面體現(xiàn)出的不正之風,他通常采取開會、發(fā)電報、現(xiàn)場指導等多種形式進行糾正。
1.注重調查研究,反對主觀主義。鄧小平對主觀主義有深刻的認識。統(tǒng)戰(zhàn)工作中,他強調在爭取各種進步力量時,要注意方式,切忌主觀主義。出席中共晉豫區(qū)委在陽城縣上河村召開的高級干部會議時,鄧小平指出:“發(fā)展力量決定于正確的政策及一套辦法,發(fā)展力量必須研究每一政策在具體問題上的應用,克服主觀主義?!保?7]軍事斗爭中,他要求在與敵人開展斗爭時,要做好調查,研究敵情,不可盲目出擊。面對敵人頻繁殘酷的“掃蕩”,“反對任何忽視敵人的‘掃蕩’嚴重性的麻痹現(xiàn)象”,“也要反對由于過分估計敵人的力量而產生的右傾情緒。”[18]無論統(tǒng)戰(zhàn)工作,抑或軍事斗爭,還是其他工作中,都必須反對主觀主義,惟有如此,才能使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2.密切聯(lián)系群眾,反對官僚主義。鄧小平要求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開展工作要注意方式與態(tài)度,不可脫離群眾,頒布與制定政策要多傾聽群眾的意見,要發(fā)揚民主作風。在出席太岳區(qū)黨政軍委員會會議時,便對太岳地區(qū)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見,要求太岳區(qū)在群眾工作上“應更多的注意與研究群眾的具體的實際的疾苦與利益,應該善于說服群眾,誘導群眾,和群眾一齊前進,而不是脫離群眾,一意孤行”。[19]要求軍區(qū)各軍工廠加強政治工作,發(fā)揚民主作風,改進工作方法,發(fā)揮工人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精神。[20]革命斗爭中,人民是斗爭的力量之源,只有密切地聯(lián)系群眾,方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3.加強黨內團結,反對宗派主義。鄧小平指出,由于黨內搞宗派主義,“所以直到現(xiàn)在,黨的戰(zhàn)斗力都是比較弱的,缺乏布爾什維克的建黨方針?!保?1]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鄧小平多次強調要加強團結,反對搞小團體,反對山頭主義與宗派主義。在一二九師師直機關干部討論會上,鄧小平指出:“要加強團結和紀律,特別是知識分子和工農干部之間,關系要融洽,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克服短處,學習長處?!保?2]關于對待原四方面軍干部的態(tài)度問題,鄧小平也發(fā)出指示:“現(xiàn)抗戰(zhàn)日益困難,日寇及國內反動派,從各方面來挑撥我黨干部的內部關系,我們更應一致團結,堅決反對因斗爭歷史關系、來歷關系、地域關系而易產生的不良的狹隘習氣?!保?3]
4.切實開展工作,反對形式主義。形式主義是主觀主義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在檢查工作中,鄧小平就曾對形式主義多次加以批評。談到“三三制”問題時,他強調,執(zhí)行“三三制”主要不在形式,而要真正地貫徹“三三制”的精神。[24]檢查太岳軍區(qū)兵工企業(yè)整風和生產時,批評太岳軍區(qū)工業(yè)“過去重量不重質,并犯有形式主義的傾向?!保?5]
鄧小平之女鄧榕說:“在整風過程中進行了審干工作,在這一工作中,父親及時地糾正了一些地區(qū)的過左的做法?!保?6]其實,北方局整風中,鄧小平所做的并不僅是糾“左”,而且他對“左”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在防止“左”的傾向。
在聽取太岳、中條山地區(qū)的工作匯報時,鄧小平要求在敵占區(qū)開展工作,必須要防止發(fā)生“左”的現(xiàn)象,防止急躁的情緒。[27]檢查冀魯豫邊區(qū)的工作時,鄧小平指出:“整風中領導者主要注意防止‘左’,實事求是地考慮問題”,還要“注意防止對知識分子不相信傾向和輕易懷疑本地干部的問題?!保?8]由此可知,鄧小平十分注重防“左”,也清楚“左”的危害性,故而在整風中多次重申防“左”。
當然,盡管鄧小平曾多次強調防“左”,但畢竟整風的對象是活的,所受的影響因素也是多元的,難以避免不出現(xiàn)“左”的傾向。好在對于已出現(xiàn)的“左”傾現(xiàn)象,鄧小平能及時察覺并加以制止,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針對太行地區(qū)的反特斗爭中出現(xiàn)的“左”傾現(xiàn)象,他說:“太行區(qū)開展特務斗爭是完全對的,也是有成績的,只是在執(zhí)行中有毛病有傾向,現(xiàn)在應該糾正這些偏向,執(zhí)行正確方針?!保?9]要求在深入開展鋤奸反特斗爭中,不僅要糾正輕易捕殺的極端行為,而且各單位要“注意調查研究,分清是非輕重?!保?0]
同時,他還就出現(xiàn)的“左”傾現(xiàn)象作了分析。他認為之所以會出現(xiàn)“左”的情形,主要是“對當前情況和敵后環(huán)境認識不足,機械搬用延安的經驗,所以謹慎不夠,步驟不穩(wěn)”,并且在指導運動過程中,“執(zhí)行中央的方針不夠,首長負責有些粗枝大葉,調查研究得不夠”。[31]他還強調對于已出現(xiàn)的“左“的傾向,要有一個“足夠的估計”,“要徹底糾正‘左’的東西,不僅要克服‘左’的現(xiàn)象,更重要的是克服思想中‘左’的殘余?!保?2]或許,北方局整風之所以能夠避免類似“肅反擴大化”等重大錯誤,與鄧小平清醒的預先防“左”與事后及時糾“左”不無關系。
總之,經過這次整風,第一,一定程度上統(tǒng)一了黨內思想,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黨內的指導地位。北方局宣傳部長李大章曾說:“特別是自我黨開始整風,清算黨內的各種不正確思想以來,事實證明毛澤東思想的正確與偉大,毛澤東思想正確性便日益為一般同志所認識”[33]。第二,提高了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增強了黨性,較大程度鞏固了黨的團結。據王新亭回憶,經過整風,“一些平時只顧打仗、而且愛訓斥戰(zhàn)士的黨員干部,改進了領導方法與工作作風,群眾路線與民主作風有了進一步的發(fā)揚,使部隊出現(xiàn)了生氣勃勃、面貌一新的大好局面”[34]。第三,推進了大生產運動、擁政愛民、減租減息等方針政策的順利實施,奠定了華北地區(qū)抗擊強敵,戰(zhàn)勝困難的堅實基礎。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384.
[2]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在全黨進行整頓三風學習運動的指示.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三冊[C].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391.
[3]傅高義,馮克利譯.鄧小平時代[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49.
[4]蘇臺仁主編.鄧小平生平全記錄[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184.
[5]中共中央北方局關于加強整風審干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局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上冊)[M].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589.
[6][7]鄧小平文選: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6.87.
[8][11][16][17][18][19][20][21][22][23][24][25]
[27][28][30][31][3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鄧小平年譜(1904-1974) 上卷[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486.499.466.438.463.426.416.503.504.452.451.426.531.443.512.513.514-515.539.
[9]張玉鵬、張文杰主編.中共冀魯豫邊區(qū)黨的建設[C].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73.
[10]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鞏固黨的決定.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2 冊[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155-157.
[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傳(1904-1974)上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512.
[13]鐘文.鹿海嘯編著.百年小平(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113.
[14]李雪峰.李雪峰回憶錄·太行十年(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198.
[15]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高級干部會議上的講話.戰(zhàn)斗(增刊)[J].1943(19).
[26]鄧榕.我的父親鄧小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292.
[29]鄧小平.正確的展開鋤奸反特務斗爭.黨的生活[J].1943(67).
[33]對于同志們所提問題的研究. 整風簡報[J].1943(04).
[34]王新亭.王新亭回憶錄[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