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瑞
摘要:美聲唱法是歌唱藝術中的一種,源自于意大利。五四運動后,這種歌唱藝術傳入中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地實現了與我國民族聲樂的碰撞和融合,美聲唱法在中國逐漸傳播并發(fā)展,極大程度地推動了民族聲樂的發(fā)展,形成全新的聲樂學派,有助于創(chuàng)作具有時代價值的聲樂作品。本文從美聲唱法的幾個特點入手,分析了美聲唱法對于民族聲樂產生的具體影響。
關鍵詞:美聲唱法 民族聲樂 特點 影響
在意大利語中,美聲唱法被譯為Bel canto。這個詞也可解釋成“完美的歌唱”或是“美好的聲音”。這種唱法的優(yōu)勢既體現在聲音上,同時也體現于歌唱內容、風度以及氣質和情感表達上。美聲唱法運用的是混合聲區(qū)的歌唱方法,這是它相比于另一些唱法的基礎特點。我國引入美聲唱法后,我國的民族聲樂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同時贏得了很多人的追捧和熱愛。通過與民族聲樂的合理融合,推動了我國本土聲樂藝術的時代性跨越和發(fā)展。
一、美聲唱法基本特點分析
美聲唱法的基本特點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發(fā)聲、呼吸以及共鳴三個特點。接下來,筆者對這三個特點進行簡要的概括和分析,并與民族聲樂進行對比論述。
(一)發(fā)聲
發(fā)聲是美聲唱法中一個較為突出的特點。美聲唱法實現了對于真假音的混合使用,這種聲型實現了真假音在整個聲區(qū)的全部覆蓋,聽者在聆聽演唱者的歌唱時,能夠感受到聲音的自然和連貫性,不會感受到換聲點。相比于美聲唱法,民族聲樂并不能實現這種效果,所以在美聲唱法之中尋找科學規(guī)律能夠有效地對民族聲樂中存在的缺陷性進行彌補。
(二)呼吸
呼吸在美聲唱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唱表演者必須經過針對性的教育和訓練,才能夠更好地掌握美聲歌唱技巧。呼吸是美聲唱法的原動力,在歌唱中歌唱者必須保證氣息的連貫性特點,在歌唱中要運用氣息對聲門進行沖擊,以起到發(fā)生連貫的目的。這一點與民族聲樂具有相似性,民族聲樂同樣將呼吸當做原動力,在歌唱時氣沉丹田,使用胸腹聯合方法調整呼吸。
(三)共鳴
美聲唱法通過真假音的混合實現聯合共鳴,依照音高低在發(fā)聲部位產生的共鳴實現分布,通過這種方法創(chuàng)造出的色彩與聲音都十分美好優(yōu)雅。在進行歌劇演唱的時候,美聲唱法較多使用后咽腔與鼻咽腔,通過運用高位置和頭腔共鳴,使得口腔、頭腔以及胸腔之間形成共鳴,保證聲區(qū)能夠靈活流暢的轉換。民族聲樂則運用口腔共鳴為主要唱法。
二、美聲唱法對于民族聲樂產生的具體影響
(一)更好地實現民族聲樂的弘揚和優(yōu)化
在我國,美聲唱法對于民族聲樂的弘揚和優(yōu)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全球化的世界形勢出現,美聲唱法與民族聲樂有力進一步的交融,民族聲樂汲取了美聲唱法之中呼吸、發(fā)聲以及共鳴上具有的有點,在演唱方法上和美聲唱法中出現了眾多的一致性。解決了民族唱法存在的若干不足,實現歌唱方法的全新突破。隨著不斷的改進與發(fā)展,我國現在的民族聲樂在進行演唱時注重于共鳴腔的應用,更加提倡通暢性的發(fā)出聲音,實現呼吸深度的有效調節(jié),轉換后進行高音的演唱。除此之外,民族聲樂也保持了自身所具有的特色,比如對旋律進行運腔等等。展示了民族聲樂本身的風格特點,讓聽者感受到濃郁的韻味。使得民族聲樂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二)實現民族聲樂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發(fā)展,我國的文化也有了較大的突破和進步,音樂文化體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但同時也面對著外來文化多種多樣的越來越激烈的沖擊,我國的音樂文化不得不另辟蹊徑,開始朝著更加符合時代的方向發(fā)展,逐漸打破原有的格局,更加兼容并包。因此,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逐漸實現著融合,對我國的歌唱者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借鑒意義,在詞風以及曲風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豐富,可以說我國的聲樂逐漸實現了多元化方向的發(fā)展,并推動了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
(三)對我國聲樂教育的直接影響
伴隨社會的發(fā)展,音樂文化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被注入新鮮的血液。民族聲樂想要在歷史發(fā)展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與時代的發(fā)展相適應,打破傳統(tǒng)局面的局限性,更好地為民族聲樂愛好者獻上更加完美的音樂作品,更加高雅的聽覺享受。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歌唱家開始著手自身唱法的改進,汲取更多的優(yōu)秀經驗,來豐富自身的歌唱,提升藝術素養(yǎng),創(chuàng)立更加具有特點的演唱風格。演唱風格在發(fā)展過程中必須與我國的聲樂作品形態(tài)相適應,共同實現創(chuàng)新和進步。美聲唱法對于我國聲樂教育影響深遠,同時也影響了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隨著演唱者越來越高質量的演唱水平,作曲者也必須具備更高的作曲水平,實現我國民族聲樂朝著更加廣闊的空間發(fā)展。
三、結語
隨著美聲唱法進入中國,我國的民族聲樂受到了很多影響。不僅實現了民族聲樂的弘揚和優(yōu)化,同時也推動民族聲樂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推動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除此之外,還影響了我國的聲樂教育事業(y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民族聲樂要想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實現長遠的發(fā)展,就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不斷添加全新的元素,兼容并包,汲取各國歌唱方法的長處和優(yōu)點,最終創(chuàng)造出更加完美的音樂作品,更好地為聽者打造聽覺上的盛宴。
參考文獻:
[1]馬菲.美聲唱法對民族聲樂的影響[J].中國成人教育,2011,(04).
[2]劉晶.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2,(17).
[3]楊婉琴.淺論中國美聲唱法的發(fā)展及對民族聲樂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3,(06).
[4]李爽霞.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的影響[J].藝術教育,2013,(09).
[5]王煒,王柳丁,劉文靜.美聲唱法對中國聲樂藝術的影響和發(fā)展[J].大眾文藝,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