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萌
摘要:三百多年來鋼琴藝術以另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飛速的發(fā)展著,鋼琴藝術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現(xiàn)在學習鋼琴的孩子越來越多,不僅帶給了他們豐富多彩的藝術生活還開發(fā)了他們的智力。那么我們在學習鋼琴時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本文將簡單的談一下學習鋼琴不可忽視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鋼琴藝術 聆聽 無聲練習
一、學會“聆聽”音樂
心理學家曾經提出“不論任何事情,必定是通過人體器官的感覺后,才能在內心形成一種認識和肯定”。打個比方,我們從小并不是開口就會說話,而是耳朵聽到了周圍的人在不斷的說話,在反反復復的聽覺刺激過程中,慢慢的才能開口說話,學會說話本身就是一個聽的過程。我們學習鋼琴也是如此,我們對音樂的理解與布局,是通過雙手在鍵盤上所彈出的聲音來完成的,而聲音是通過我們的耳朵感受出來的,因此音樂被稱之為聲音的藝術。20世紀在日本非常流行的“鈴木”教學法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傾聽”的重要性的例子。強調從聽覺入手學習音樂。鈴木認為學習音樂和學習一門語言是相同的。學習一門樂器可以先從感性入手讓學生在最自然的狀態(tài)下去反復聆聽音樂,之后孩子在反復的聽辨過程中模仿出來,這一方法也使得很多孩子學會了一門樂器。著名的俄國作曲家弗拉基米爾·奧多耶夫斯基在《音樂入門》一書中也提到:樂譜只是記載音樂的符號,音樂的產生是在音符變化成為聲音的瞬間。學習鋼琴演奏一定是在內心聽覺的引導下,彈奏出自己想要的聲音。在鋼琴的教學中主張從訓練聽覺開始的方法源流已久,許許多多的鋼琴家都提出過聽覺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在彈奏鋼琴時不要盲目的去為了譜子而彈琴,要讓耳朵參加彈琴的工作,傾聽我們左右手的協(xié)調以及兩只手所碰撞出來的音響,如果耳朵不參加彈琴的過程,那么無論我們花費多少時間去練琴也是白白無功,因此學會傾聽是我們學習鋼琴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學會傾聽會使我們彈奏出來的音樂更加感染到聽眾,與聽眾產生共鳴。因此在練習鋼琴時一定要把耳朵“豎起來”,音樂好壞聽聽便知。
二、“無聲練習”莫忘記
“此處無聲勝有聲”是一句耳熟能詳?shù)闹V語,這句話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話表面上是形容琵琶演奏達到了非常高深的意境,其實它有著很深的寓意,在某些時候或者一些特定的情境下說了很多話做了很多事都不如沉默不語,沉默不語可以給人更多的思考的空間,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思想也可以遷移到我們學習鋼琴上來,在學習鋼琴遇到了一些困難的時候,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好好的思考我們的問題出在哪里,拋開了鋼琴的音響效果,把桌面看作是鋼琴的琴面來解決我們在彈奏曲子中遇到的問題。在彈奏鋼琴的時候強大的音響效果掩蓋了我們手指上技術的缺陷,我們有的時候注重了整個樂曲的風格,注重了節(jié)奏與節(jié)拍還有一些譜面上的東西卻忽視了手指上技術的缺點,有的時候就是覺得彈出來的音色有些問題但卻找不到問題的所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桌面看作鋼琴的琴面,在頭腦中想象一個鍵盤的立體圖,在桌面上演奏,完全拋去音響效果的因素,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的技術上,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哪些地方有不足,或者在某一個地方練不好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做這樣的無聲連習,反復的訓練,重復多次之后在到鋼琴上演奏,你會感覺技術上比之前有一點進步。這種練習也能運用到鋼琴教學中。在鋼琴的啟蒙教學中,由于現(xiàn)在琴童的年齡普遍很小,在彈琴的時候由于緊張手型不好,有的時候出現(xiàn)大拇指夾指的現(xiàn)象,五個手指都很緊張,這時我們運用無聲的手指練習法,引導孩子離開鋼琴,坐在桌子旁邊,讓孩子的身心都處于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五個手指做握球狀,在桌面上擺好掌關節(jié)和拇指第一關節(jié)突出,手腕放平,有意識的訓練拇指的自由抬起,這種訓練可以克服兒童的緊張心理,長時間的訓練對他們保持良好的手型以及在彈琴時放松都有幫助。
節(jié)奏是整個音樂的靈魂,有節(jié)奏無音高可以是音樂,但無節(jié)奏有音高卻不能稱之為音樂,可見節(jié)奏在音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有的時候彈琴考慮的方面很多,節(jié)奏有時候掌握的不是很準確,有時出現(xiàn)忽快忽慢的現(xiàn)象,這時我們也可以離開鋼琴,來進行無聲的節(jié)奏練習,單獨把樂曲的節(jié)奏拿出來看著譜子,不考慮指法,不考慮音高,單獨的邊看著譜子邊把樂曲的節(jié)奏打出來,這樣幾遍下來之后就很快能掌握樂曲的節(jié)奏韻律了,掌握好了再到鋼琴上彈奏出來,整個樂曲的節(jié)奏就能準確統(tǒng)一了。
無論在比賽中還是演出中,鋼琴音樂最后的呈現(xiàn)形式是背譜,即脫離了譜子演奏,因此背譜也是在學習鋼琴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門技術。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比賽、考試或者演出的時候背的特別熟的譜子卻突然間某一個地方什么都記不得了,導致無法正常的發(fā)揮演奏的水平,“無聲練習”剛好能緩解這個常見的令人糾結的問題。在離開鋼琴的任何物體上,想象在你的面前就是一架鋼琴,假想的演奏整個樂曲,使大腦與兩個手的動作在聽不見聲音的情況下做到高度的統(tǒng)一。心中一定要“聽”到自己演奏的音樂,傾聽自己彈出來的聲音,看見自己的每一次的觸鍵,觀察位置是否正確,把對這個譜子的記憶立體化,這樣譜子背的會很牢,在無聲練習的時候不會忘記譜子,那么在臺上一樣也不會忘記。特別是在演出比賽或者考試的前幾天,這種無聲的背譜法更加適用,想象鋼琴就在眼前,斷了的地方往往就是譜子沒背牢的地方,要拿出來加強的反復練習,這樣就可以檢查出哪個地方容易出現(xiàn)錯誤,那么關鍵時刻就不會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并且通過這樣的練習也可以克服我們上臺緊張的問題,沒有鋼琴譜子都能背的很順,在鋼琴上彈奏的時候一定沒問題,這種潛意識能增強我們的信心,從而緩解上臺的緊張情緒。
因此,在彈奏鋼琴的時候我們需要“聆聽”我們所彈出的音樂,不要忘記“無聲的練習”,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的去表達音樂的內涵。
參考文獻:
[1]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王朝剛.器樂表演技能教學新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