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晨璐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410000)
日本電影《浪客劍心》中民俗的審美解讀
顏晨璐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410000)
《浪客劍心》是日本近年來最成功的漫畫改編電影,票房口碑雙贏。除了深得原著漫畫迷認可的還原度高、制作用心之外,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影片對傳統(tǒng)民俗和民族精神不遺余力地展現(xiàn)。本文將從外在民俗視像的展演和民俗文化的精髓兩個方面對該片進行審美解讀,最后反思我國近年一些影片中民俗的展現(xiàn)。
《浪客劍心》;民俗視像;民俗文化精髓
“民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chuàng)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是人類各集體共同生活里具有普遍和重要性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據(jù)此定義,民俗首先是一種文化,并且是一種可識別的生活文化。它包羅萬象,涵括民間信仰、民間文學、民間藝術(shù)、傳統(tǒng)節(jié)日、人生儀禮乃至衣食住行等風俗習慣,幾乎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1隨著各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輸出到海外。創(chuàng)作者都希望展現(xiàn)本國的與眾不同,于是在作品中引入民俗元素。民俗元素的有效利用,可以在外在形態(tài)以及內(nèi)在精神上賦予作品濃郁的民族氣息,提高辨識度,是建構(gòu)國家形象和民族風格的根本途徑。如今我國在這方面還不是很成熟,分析鄰國日本的成功案例或許可以得到啟發(fā),畢竟比起好萊塢,還是同為東方國家的作品更具說服力。
眾所周知,日本漫畫的文化輻射早已沖破亞洲,走向歐美。和月伸宏創(chuàng)作的《浪客劍心》在日本家喻戶曉,是名副其實的國民漫畫。該漫畫單行本的全球發(fā)行量已達7000萬冊,在除日本之外的很多國家都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很多中國漫畫迷直言《浪客劍心》陪伴自己成長,是青少年時期不可替代的珍貴記憶。于是長盛不衰的經(jīng)典漫畫搬上了大熒幕。電影《浪客劍心》于2012年8月登陸日本各大影院,并在海外30多個國家上映。日本本土票房收獲31億,這個數(shù)字占制作方華納2012年日本市場的半壁江山,對于一向低迷的漫畫改編真人電影來說相當不錯。更難能可貴的是,該片還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制作方乘勝追擊又拍攝了《浪客劍心·京都大火篇》和《浪客劍心·傳說落幕篇》分別于2014年8月1日和9月13日上映。目前《京都大火篇》已收獲了47億日元票房,在菲律賓上映后也輕而易舉創(chuàng)下了海外電影在該國的票房紀錄?!独丝蛣π摹穭∏榫o湊,動作場面扎實、壓迫感十足,與特效結(jié)合得華麗炫目,是一部大氣磅礴的動作史詩片。由于后兩部作品在中國還無法欣賞到,所以本文的分析以第一部為案例。影片呈現(xiàn)了日本幕府末期和明治初年的整體面貌,既包括外在民俗視像的展演,也包括獨具人文價值的深層次的民俗文化,都讓觀眾沉醉其中。
熟悉日本影視的觀眾都對其獨具民族特色的情調(diào)和禮儀印象深刻?!独丝蛣π摹冯m然是讓人倍感酣暢淋漓的商業(yè)巨制,但牢牢抓住觀眾心的還是和劇情相得益彰的傳統(tǒng)民俗和地方特色的展演。
(一)祭典
“在日本,作為民俗文化的一個最突出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每年在全國各地舉行的各類民俗節(jié)慶活動——祭典。日本人相信神靈是在離人不遠的地方守護著大家,同時認為神靈不會永遠停留在相同的地方,但會在固定的時刻從某個地方過來,于是人們就在某地2等待著神靈的到訪。”3《浪客劍心》中,劍心在繼續(xù)他隱姓埋名的流浪生活時,遇到了一場祭典。時值盛夏,酷暑難耐,青年穿著傳統(tǒng)服飾抬著轎子在街上巡游。人們歡笑著舉著團扇4,互相潑水祝福。劍心一路走走看看,鏡頭以他眼睛的視角撲捉夏日祭的醉人風物詩5。孩子們穿著漂亮的浴衣6,把玩著傳統(tǒng)玩具“劍玉”7、風車,吹著泡泡,酒家老板熱情吆喝著。劍心來到特色小吃烤丸子攤前欣喜地付了錢。鏡頭拉遠,表演雜技的藝人做著高難度動作贏得喝彩,整條街都掛滿了紅色、白色的燈籠和錦旗,旗子上寫著“御祭”。人們一起狂歡,觀眾和劍心一樣被祭典的歡愉氣氛所感染。在日本,每年祭典的高峰期是在七八月,可見電影將人們歡慶的場面進行了真實還原。人們舉行祭典是為了等待神明,而對被政府壓榨和受假冒拔刀齋騷亂困擾的人們來說,劍心就是來拯救他們于水生火熱的神明,這為后續(xù)劇情做了鋪墊。和劍心一樣憧憬著新世界的人們以傳統(tǒng)的方式迎來了他們的英雄,暗喻著實巧妙。
(二)道場、劍道
和女主角神谷熏偶遇,并且救了她一命的劍心來到了熏的父親留下的道場。庭院里,煙霧繚繞,竹簾低垂,風鈴8聲陣陣,清脆悅耳,使人心曠神怡。在逆光中,劍心打量著道場:整潔肅穆、井井有條、神圣不可侵犯。墻上掛著道場人員的銘牌,神龕上掛著牌匾“活心真如”,置劍的架子擺放有序。進入道場前,點頭示意、脫下木屐充滿了儀式感,凸顯了日本人嚴謹?shù)男愿裉攸c。熏向劍心娓娓道來自己以女流之輩的身份守護父親的遺志“神谷活心流”力不從心的無奈?!吧窆然钚牧鳌笔且浴盎钊藙Α睘槔砟畹纳屏剂髋?,常以竹刀迎敵。比起其他在電影中展示的劍術(shù)流派如“飛天御劍流”“天然理心流”“示現(xiàn)流”“神道無念流”等,“神谷活心流”的戰(zhàn)斗力最弱。即便如此,熏依舊一心守護流派的執(zhí)著還是感動了觀眾,也讓劍心對熏有了惺惺相惜的感情。推崇“活人劍”的熏和手執(zhí)“逆刃刀”的劍心有著相同的美麗理想,兩人齊心協(xié)力以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對方和這個時代。各種劍術(shù)流派的集中展現(xiàn)讓觀眾對劍道有了一定的了解,每一次和風滿溢的道場出現(xiàn)不僅推動了劇情,還見證了熏、劍心和居住在道場里的人們的感情,觀眾深切體會到劍心“劍之所向,心之所屬”的辛福感。在這里,道場不僅是棲息場所,還是眾人信仰的歸屬。
(三)居酒屋
居酒屋即日本獨具特色的酒館。它不同于飯店或餐館,顧客的主要目的是飲酒而不是吃飯。這里除了有各種酒類外,還有各式適合下酒的小吃。劍心在道場住下,和熏還有弟子彌彥以及出逃的惠小姐四人來到居酒屋暢飲一番。店員熱情地喊著“歡迎光臨”,市民坐在“座布團”9上一邊扇著扇子,一邊喝酒聊天。居酒屋里隨處可見溫馨的小燈和各種新奇的小擺設(shè),獨具韻味。人們歡飲的同時拉近距離,增進感情,日本人骨子里的熱情和豪爽在居酒屋得以釋放。在這里,劍心遇到了想收買自己當護衛(wèi)的實業(yè)家武田觀柳。劍心拒絕了武田的要求,因為深知武田是個為了利益什么事都做得出的鴉片販子。劍心的不解風情讓兩人結(jié)下了梁子,為之后兩人的對決埋下了伏筆。此外,劍心與打手相樂左之助相遇,兩人不打不相識,日后成為了一起出生入死的摯友。居酒屋的出現(xiàn)為后續(xù)劇情做了鋪墊,讓故事迎來了一個小高潮。
(四)茶室
與中國的茶藝不同,日本的茶道是一種修煉精神,調(diào)整身心的儀式。在劍心回憶十四年前的場景中,雖然沒有出現(xiàn)展現(xiàn)茶道的場景,卻出現(xiàn)了兩次茶室。茶室中,除了壁龕和地爐,就是空曠的榻榻米10,壁上掛著墨跡“尊攮”(即尊王攮夷),屏風上印著淡雅的圖案。薩長11要求劍心成為刺客,美其名曰為了新時代的太平安寧,實則維護自己的利益。不諳世事的劍心誤入歧途,以為自己殺人能夠換取新時代的到來而鑄成大錯,這成為劍心以浪人12身份遠走他鄉(xiāng)的轉(zhuǎn)折點。茶道四規(guī)13要求人們通過飲茶進行自我反思,使精神恢復(fù)平靜和清明。在這兩場戲中,最脫俗的茶室竟然被用于陰謀,具有諷刺意味。所以日本人對于茶道的迷戀和依賴不如說是為了擺脫不安定和罪惡感,尋求內(nèi)心的一絲慰藉。
除了以上民俗的展演,在服飾方面,熏穿著的和服清新自然,胸前別著小折扇,背后系著裝飾用的小包裹,優(yōu)雅不失靈動,很符合熏好強卻又充滿少女情懷的形象。劍心的和服色彩以古樸為主,最常穿的一件為深紅色,象征劍心火熱的內(nèi)心。此外,電影配樂多以小提琴、蕭、笛子、風琴為主,曲調(diào)或大氣、或哀婉、或詭異,都是辨識度極高的東瀛曲風。
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顯露出濃重的日式風情,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揮之不去的記憶。它們推進了敘事,渲染了氣氛,輔助了人物的塑造。民俗文化滲透在整部影片中,賦予了電影特定的文化色彩。
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影片《入殮師》將日本人的喪葬文化和儀式情結(jié)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它之所以被海內(nèi)外贊譽,與其對超然生死觀和傳統(tǒng)家庭倫理理念回歸的呼喚是密不可分的。《浪客劍心》也是如此,剝?nèi)ケ韺拥拿袼滓曄?,影片的靈魂是民俗文化精髓——武士道的彰顯。
“武士最能代表日本的民族性文化,它是日本民族在世人眼中的一個特定符號。日本的武士道由日本傳統(tǒng)的神道教而來,其中摻雜了佛教、儒家以及禪宗的思想?!?4“武士道是武士之魂,武士的核心價值理念為‘忠’‘義’‘勇’‘仁’‘禮’‘誠’和‘名譽’?!?5武士道就像在日本土地上固有的櫻花一樣,現(xiàn)在仍是生機勃勃地承載日本民族力量與美的載體,是“大和之魂”最重要的精神源泉和動力。
《浪客劍心》中對傳統(tǒng)武士道精神進行了全新的解讀——從“忠”到“仁”,也讓影片更具現(xiàn)世意義。“忠”一直以來都是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劍心為建立新時代而成為薩長的走狗,因殺人多且劍術(shù)超高,被坊間稱為“千人斬拔刀齋”。劍心奉命去暗殺維新志士清里,他認為那些人的犧牲,能夠換來太平安寧的新時代,于是答應(yīng)了。他用自己最擅長的拔刀術(shù)16將清里一行人瞬間斬殺。幽暗的巷道、殘破的提燈、哀怨的音樂,血液飛濺,櫻花飄零,年輕的生命就此隕落。在這里,漫天飛舞的櫻花代表了不滯不沾、轉(zhuǎn)瞬即逝的美。這種美短暫而熱烈,暗喻了武士的一生,成了日本人的精神象征。未婚妻還在家等待的強大信念支撐著清里,他一次次重新站起,嘴里念叨著“我不能死”。劍心依然一次次將刀揮向清里,清里幾番掙扎還是凄慘地死去了。死前劃劍心的一刀和清里未婚妻報仇劃的一刀在劍心左臉留下了恰到好處的十字傷,兩條刀疤一條來自強大的生命力量,另一條是劍心奪取他人性命的罪證,都給他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傷痛。劍心開始懷疑一味的忠誠是否值得。人斬不是好差事,越是頂尖的人斬,殺人越多,背負的罪惡也就越多。劍心的內(nèi)心承受著沉重的內(nèi)疚,越來越迷惘。他質(zhì)問薩長:“連肩負未來的年輕人都殺,為了新時代的暗殺意義何在?我所做的是正確的嗎?”連續(xù)兩個反問表明了劍心搖擺不定的內(nèi)心。最終,這件事讓劍心毅然放下刀劍,開始贖罪。曾經(jīng)殺人無形的他行遍四方,客居他鄉(xiāng)。十年的時間讓“千人斬拔刀齋”變成了純良無害的浪人。他將象征勇敢和力量的武士刀的刀刃背轉(zhuǎn),手執(zhí)“逆刃刀”成長為為新時代理想而戰(zhàn)的英雄。自那以后,他再沒殺過一個人,每次與敵人交手,無論如何,他都不會奪人性命,并開導(dǎo)對方殺人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堅韌地守住了自己的仁愛之心,捍衛(wèi)了武士的尊嚴。
傳統(tǒng)武士道把“忠”放在首位,盡忠而死是武士的最高境界?!独丝蛣π摹穼ξ涫坑?xùn)條進行了反思,對傳統(tǒng)武士道進行了反駁。劍心由“忠”到“仁”的轉(zhuǎn)變透露出影片的人文關(guān)懷,傳播了新的生命觀——崇死到重生,表達了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影片結(jié)合現(xiàn)實賦予傳統(tǒng)武士道新生命,之前被忽視的“仁”開始逐漸被日本人重視,體現(xiàn)了武士道文化以及現(xiàn)代人性格在日本社會的演化與變遷。忠誠和殺戮不是唯一,時刻保有仁愛之心,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生的價值。日趨理性的武士道精神的光環(huán)依舊照亮日本人的道德之路。
綜上所述,《浪客劍心》的成功是民俗視像和民俗文化精髓兩者完美融合的結(jié)果。通過對影片中民俗的審美解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民俗文化在電影中的巨大價值。不僅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調(diào)動觀眾情緒、創(chuàng)造意境、增強韻味,還深化主題、傳播文化、豐富內(nèi)涵。在電影的情感、思想、氛圍、風格特質(zhì)等方面有著極強的穿透力。民俗元素成為構(gòu)建國家形象的符號和文化解讀索引,是影片走向國際并獲得認可的重大推動力。如今,大眾文化的廣泛存在和深遠影響擠壓了民俗文化的發(fā)展。民俗文化作為最能體現(xiàn)一個國家歷史底蘊和人民智慧的文化組成部分,對其的保護、傳承和發(fā)揚在當下迫在眉睫。民俗與電影結(jié)合無疑是對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挖掘和傳播的新道路,應(yīng)該激起電影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乜次覈?,近年來一些影片為得獎而拍,仍然將展現(xiàn)民俗停留在視覺奇觀的層面。影片的形式大于內(nèi)容,缺乏民族精神和文化內(nèi)涵。致使觀眾只能停留在對奇觀本身的想象,而未被激發(fā)去探尋背后的東西。只注重構(gòu)建滿足西方獵奇的神秘主義“他者”形象,與現(xiàn)代的、當下的、真實的中國形象與價值觀存在距離。這些影片只抽取民俗文化的表層而無法融入真正的民族文化精神如同沒有靈魂。民俗的展現(xiàn)不應(yīng)該只作為影片的點綴,不僅應(yīng)服務(wù)于故事的講述,更應(yīng)該成為國家形象和意識形態(tài)的載體。只有這樣,民俗才能在影視傳播中找到真正的生存空間和支點。
注釋:
1.何華湘. 當民俗遇上電影:一種文化傳播的視角[J].電影文學,2011(19):22.
2.某地:通常指神社。目前日本全國有大約30萬座神社?,F(xiàn)在的民俗節(jié)慶活動不一定都在神社舉行,但大多與神社有關(guān)并以神社為起點或終點。
3.汪舟. 日本民俗節(jié)慶及其對中國節(jié)慶旅游發(fā)展的啟示[J].特區(qū)經(jīng)濟,2012(1):139.
4.團扇:是種圓形有柄的扇子。江戶時代后期,日本城市居民用其扇風取涼。隨著日本夏季祭祀、盂蘭盆節(jié)的興盛,團扇大為普及。
5.風物詩:即某個季節(jié)所特有的自然現(xiàn)象,能夠令人意識到該季節(jié)特征的事物。(夏季風物詩有“風鈴”“竹切西瓜”“流水面”“煙火大會”等)。
6.浴衣:日本夏季的一種衣著,是較為輕便的和服。
7.劍玉:起源于11世紀,是一種傳統(tǒng)的日本民間游戲,用木棒尖端插球。
8.風鈴:是最具大和魅力的夏日風物詩。在日本,夏天掛風鈴可以開運,高頻音有治愈效果。
9.座布團:即和式坐墊。
10.榻榻米:一年四季都鋪在地上供人坐或臥的一種家具。現(xiàn)在日本家庭的房屋中仍至少有一間鋪榻榻米的房間。
11.薩長:日本江戶幕府時代末期,在薩摩藩和長洲藩間締結(jié)的政治、軍事性同盟。
12.浪人:通常指到處流浪居無定所的日本窮困武士。
13.茶道四規(guī):和(和睦、和平)、敬(尊敬長者,敬愛朋友)、清(潔凈、清幽)、寂(悠閑入定)。
14.高明. 日本武士電影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 南京.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
15.許明玲.論日本電影的審美思考[J].電影文學,2013(15):15.
16.拔刀術(shù):又稱居和,日本劍術(shù)中瞬間拔刀斬殺敵人的技巧。
[1]李兆忠.曖昧的日本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2]新渡戶稻造.武士道[M].潘星漢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3]周文姬.中國古裝大片影像符號之于國家形象建構(gòu)[J].當代電影,2012(12):94.
[4]白鴿.從《喬家大院》看影視藝術(shù)的民俗化處理[J].記者觀察,2013(7):54.
[5]吳玉霞.中國電影民俗文化的價值[J].電影評介,2010(9):16.
[6]李堯陽.中國電影中的民俗文化[J].五臺山,2011(6):75.
[7]朔夜.浪客劍心[J].看電影周刊,2014(22):18—32.
[8]高明.日本武士電影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
顏晨璐,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