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
摘 要:結合我校的實際,嘗試了“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在生物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結合自己的實踐,聯系典型案例,闡述了“少教多學”模式的具體操作。
關鍵詞:生物課;少教多學;探索;實踐
在課改過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學生的有效學習才是教學的關鍵點,初中生物課程標準也提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在這樣的要求下,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探索并實踐了“少教多學”的教學方式,課堂面貌有了較大改觀,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少教多學”,從字面上理解即教師少教、學生多學。“少教多學”之“少教”不是讓教師投入得更少,而是有啟發(fā)、有針對、有創(chuàng)造和有發(fā)展地教。“多學”是學生能夠積極獨立地深度學習。“少教多學”的理念,就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動起來,學起來,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少教”, 是教少,不是不教。就是精心設計每課的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覺得“有勁”,于是產生“憤”與“悱”之情,從而津津有味地與教師一起“探索”、“研究”,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發(fā)現”,學會了知識。這種“少教”即“精教”、“精講”。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組織者、指揮者,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努力摘到蘋果,嘗到成功的喜悅?!吧俳獭辈皇窃缴僦v越好,而是講在關鍵處,力用在刀刃上。關鍵部位要講深講透,使學生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懂知識產生的背景,應用范疇,與它相近知識的區(qū)別和聯系。
“多學”,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核心和基礎是學會閱讀(教科書)和學會思考(提問和質疑)。這是教的著力點,是實現少教多學和“教是為了不教”的關鍵和前提。所有教師都必須根據學科性質、教材特點和學生基礎切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堅持讓學生獨立學習,從課內和課外保證學生獨立學習的時間。要相信學生獨立學習的潛能,不斷地把學習的主動權和責任交還給學生。多掌握知識要點;多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多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自主的構建;多在學習的過程中教會學生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要采用各種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提高學習能力。
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處于培養(yǎng)階段,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給出具體的目標指引學生逐步進入學習,深入思考,加強討論,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利用導學案設置問題,引導教學是很好的選擇。關于導學案的使用,不同專家也是褒貶不一。許多教師認為導學案具有很多優(yōu)點的同時也有著嚴重的缺點,主要是靈活性差,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通過實踐,我認為這個缺點不是導學案的先天不足,而是設計者的思維局限所造成的。很多教師將導學案設計成封閉式的填空習題,當然會限制學生思維,如果教師將導學案設計成半開放和開放式問題,這種情況就不可能出現。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首先需要關注問題的層次性。一方面,學習是一個漸進過程,簡單問題的解決應該是較難問題的階梯,是對后續(xù)問題的提示;另一方面,學生的能力水平、基礎知識也不相同,不同層次的問題可以照顧到全體學生,容易的問題可以吸引后進生,增強學習的信心,較難的問題可以發(fā)展優(yōu)秀生,促進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教師要關注問題的啟發(fā)性,由特殊情況到普遍現象,由表面現象到原理總結,由課本知識到生活實踐,啟發(fā)學生拓展思考、聯系生活。第三,教師要關注問題的新鮮感,避免與以前問題的重復,即使知識內容與昨天的相同,也要改變包裝,增加新鮮元素,開啟學習興趣的大門。
四、課外延伸,促進知識應用和興趣發(fā)展
課外是課堂的延伸,課堂知識在課外如果得以應用,在生活中得以實踐,那對于知識的掌握,學科興趣的提高,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為初中生物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布置合適的課外實踐作業(yè),促進學生的應用和興趣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穆彬。新加坡"少教多學"改革的實施框架[J].天津教育,2011(01)。
[2]施鐵軍,王仁甫。"教師少教,學生多學"是有效教學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