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木·熱西提 紀愛華
【摘 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行為的影響。方法:選擇糖尿病患者250例,進行階段教育和隨機性教育,健康宣傳教育內容包括糖尿病基礎知識、飲食、運動、藥物、胰島素注射、自我檢測、心理護理和出院指導。結果:250例患者中,堅持飲食治療203例,堅持運動鍛煉186例,用藥依從244例,有良好的生活方式198例。結論: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
【關鍵詞】糖尿?。唤】到逃?;行為干預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是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系統(tǒng)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四種疾病,僅次于腫瘤、冠心病、腦血管病[1]。在我國患病率已達2%~3.6%,有糖尿病人約2000萬人[2]。單靠藥物難以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在糖尿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健康教育顯得非常重要。為此,本研究選取我院25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并對其實施全程的健康教育干預?,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250例,其中男120例,女130例,年齡14~75歲。
1.2 教育方式
主要分為階段教育和隨機性教育,前者包括入院、住院、出院教育三個階段。具體措施有口頭講解,演示與回復演示,為患者提供適于各層次糖尿病患者閱讀的相關資料,舉辦患者座談會現(xiàn)身說法和講座。
1.3 健康宣傳教育內容
1.3.1 糖尿病基礎知識 糖尿病病因,誘因,臨床癥狀及常見并發(fā)癥,治療原則及藥物副作用等;飲食、休息、運動、心理與疾病的關系,監(jiān)測血糖及尿糖的意義及正常值和波動范圍。體重及飲食的計算法。低血糖預防措施與處理原則。血糖尿糖檢測的方法,胰島素注射方法等理論知識。
1.3.2 飲食干預 適當?shù)墓?jié)制飲食,可減輕癥狀,延緩并發(fā)癥。其飲食治療原則:①多餐,規(guī)律進食,入院后根據(jù)標準體質、熱量標準來計算患者飲食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②控制總熱量,進食要定時定量;③最好選粗纖維含量較多的食品,增加腸道蠕動,減少消化吸收;④合理搭配膳食結構,選擇含糖分較少的白菜、蘿卜、芹菜等蔬菜,不宜多食含糖量高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梨等。
1.3.3 運動干預 適當鍛煉能改善血糖代謝,調節(jié)脂質代謝,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體育鍛煉能增強心肺功能,減少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心血管并發(fā)癥,而且可以減少降糖物或胰島素的用量。根據(jù)血糖和并發(fā)癥情況制定強度,指導患者循序漸進進行合適的運動從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情。
1.3.4 藥物干預 詳細講解降糖藥物的藥理作用,副作用,以及如何正確服藥。囑咐患者按時、嚴格按劑量服藥。本研究中采取餐前半小時服磺脲類藥物,餐時服拜糖平,而餐后服雙胍類藥物。對降糖藥出現(xiàn)的皮疹、胃腸道癥狀,向患者交代清楚。如出現(xiàn)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脈速、饑餓感等是低血糖反應,應立即口服葡萄糖。
1.3.5 胰島素注射 胰島素注射方法指導內容包括現(xiàn)場示范:部位選擇在手臂的上部或外部,大腿外側,臀部臍周、2cm以外,部位左右對稱,左右輪換。采用多部位皮下輪流注射,能有效防止局部脂肪營養(yǎng)不良,避免感染。嚴格皮膚和注射藥瓶的消毒,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胰島素放冰箱冷藏保存。
1.3.6 自我檢測 血糖、尿糖測試時間為早晨空腹,三餐前或三餐后2h,掌握正常值。
1.3.7 心理護理 各種不良情況和精神壓力會加重糖尿病癥狀。患者緊張焦慮時給予關心理解和體貼。指導患者應對各種應激,促進病情穩(wěn)定。
1.3.8 出院指導 內容包括:①注意個人衛(wèi)生,建立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防風寒。因病人已出現(xiàn)感染,故要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潔,特別側重于下肢,口腔等的衛(wèi)生。②要提高患者的防護能力和治療信心,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促進康復。③少食多餐,合理安排膳食結構。多食纖維食物,少食含高膽固醇的食物,禁食純糖,烹調宜用植物油,不吸煙,不喝酒等。④根據(jù)自身體力、病情、年齡及有無并發(fā)癥,可適當進行體育運動。例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聽音樂等,可松弛身心,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⑤不隨意增減藥物劑量。預防和識別低血糖反應、酮癥酸中毒及低血糖反應。發(fā)生低血糖時,可自行進食餅干,饅頭等食物,口服含糖飲料等。⑥選擇售后好的血糖儀,教會試用方法。⑦出院后護理。包括定期檢查血糖,腎功能等。若出現(xiàn)“三多一少”,且癥狀加重,及時就診。
2 結果
至出院2個月后回訪為止,健康教育實施組病例中堅持飲食治療203例,堅持運動鍛煉186例,用藥依從244例,有良好的生活方式198例。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內分泌病,與遺傳、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毒素、精神等因素有關。而良好的遵醫(yī)行為與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致殘率,減少并發(fā)癥,促進糖尿病患者的康復,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3]。
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通過健康教育,增進了糖尿病的了解,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能更有效地控制代謝異常,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心理干預的實施,樹立了患者對待糖尿病正確的態(tài)度,能為其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4]。為糖尿病的治療與護理提供了科學的指導與依據(jù)。
參考文獻
[1]朱建紅,林偉芳.社區(qū)糖尿病患者防治知識及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4,1:97-99.
[2]居孝春,喬長安,高金彬,徐朝松,李炳飛.2012年漢留鎮(zhèn)居民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調查[J].江蘇預防醫(yī)學,2014,1:56-58.
[3]張啟新.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綜述)[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2,3:59-62.
[4]付阿丹,魯桂鳴,楊靜,劉芹.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28:3268-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