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卉
摘 要:揭黑最重要是真實,在傳統(tǒng)價值觀中,娛樂話與真實通常是平行的兩條線。但在自媒體時代,這種情況有所轉變,娛樂化并不等于不考慮真實性,只不過表現形式有所不同。本文將對娛樂化在自媒體揭黑報道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娛樂化;揭黑;自媒體;惡搞
一、娛樂化揭黑報道
“新聞娛樂化”,這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目前,學術界對于“新聞娛樂化”的態(tài)度存在兩種:支持者與反對者。支持者們普遍認為“娛樂化的新聞報道是對過去死板的新聞報道模式的一種反叛,是對長期以來文以載道格式的改良,體現了新聞民主的真意,而且“他不挑戰(zhàn)現存社會制度的游戲規(guī)則,因此有其生存的政治空間,而且對社會融洽有利?!雹俣~約大學教授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在他的《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一書中則認為:“為我們提供純粹的娛樂是電視最大的好處,它最糟糕的用處是它企圖涉足嚴肅的話語模式——新聞、政治、科學、教育、商業(yè)和宗教——然后給它們換上娛樂的包裝?!雹?/p>
但是,關于“新聞娛樂化”的定義,學術界并未形成標準答案。被引用最多的當屬林暉的下述解釋,“一方面娛樂化最突出的表現是軟新聞的流行。即減少嚴肅新聞的比例,將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帶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聞、暴力事件、災害事件等軟性內容作為新聞的重點……娛樂化的另一個結果是媒介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盡力使硬性新聞軟化。”③
所謂“娛樂化揭黑”,實際是自媒體時代呈現出來的一種輿論監(jiān)督方式,方式方法與以往不同,更多傾向于適度戲謔、夸張但絕不夸大、虛構、捏造的娛樂化的方式。
二、娛樂化在自媒體揭黑報道中的主要表現形式
自媒體因其獨特的優(yōu)勢成為揭黑的重要平臺,因為自媒體時代,受眾即是接受者又是傳播者,擁有足夠的主動權,而且受眾通過微博、博客等能夠進行大量的互動,如@,轉發(fā),評論等,正是這樣的互動過程才使得娛樂化的揭黑得以實現。本文通過對一系列揭黑報道進行分析,認為娛樂化在揭黑報道中的表現形式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大點——文字戲謔和圖片惡搞。
(一)文字戲謔
2011年2月6日20時03分,國內知名歌手王菲發(fā)布了一則微博“無以言表,不可思議,頂禮便知佛尊?!痹撐⒉┦菍W友“我執(zhí)難破”的微博“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絲毫無恙地屹立在夕陽中”進行的一番評論。隨即,王菲的這則微博被網友“我是有才哥”轉發(fā)并@了方舟子,并邀請方舟子發(fā)表看法。方舟子評論道:“還有無數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別忘了頂禮。誰要覺得這尊佛像不可思議的,拿來點把火試試?”而后,王菲質問方舟子:“你想試什么?能不能點著么?”方舟子再次“回擊”,表示要用“實驗檢驗傳奇”。之后,王菲寫了一條微博特邀請方舟子“不要科學地不講理”,“我們相信的是某種內在的力量,這個你不懂,我懂的,我們體會的是內因,你注重的是外緣。如果真想做這個實驗,恐怕也得找個相當大的樓,點一把差不多的火,才是本著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吧……”而方舟子也不甘示弱,寫道“你不要信仰地不講理”,并連用三個反問句反駁王菲的看法,最后更是用“這個‘你不懂,我懂的,一頂禮還真覺得自己上層次了”直接“質疑”王菲的“層次”,并將話題擴散到“信仰和教養(yǎng)的關系”,稱:“誰說宗教信仰能提高人的教養(yǎng)的,到網上看仔細了?!?/p>
最后,王菲表示自己能跟方舟子在微博進行此番對話讓她自己非常吃驚,本以為這場罵戰(zhàn)就這樣結束,卻不料方舟子的一句“可惜了,那誰家的避火佛像怎么沒有擺在那里”卻引發(fā)了王菲眾多粉絲們的“怒火”,粉絲們紛紛認為方舟子此舉是“拿別人虔誠的信仰炮轟,很刻薄”。至此,“方王戰(zhàn)”演變成了方舟子與王菲粉絲的“罵戰(zhàn)”。
“方王戰(zhàn)”不僅引發(fā)大批網友的關注,更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引發(fā)近萬次的微博轉發(fā),傳播速度相當之快。
(二)圖片惡搞
2012年10月22日,周筱赟發(fā)表了一篇微博題為“再問鐵道部,我可以罵你臟話嗎?”說道:“我依法申請公開投入5億的12306招標詳情,昨天收到鐵道部快遞答復,說已在中國采購與招標網上公開,讓我自己上網查。實際上該網站根本就沒公開招標詳情,只是簡單地公告。更荒唐的是,該網查詢20天以外的招標信息需要收費!鐵道部,你能再無恥些嗎?”在此條微博下面還附上一張圖片。如下圖所示:
這樣的圖文并茂,在很大程度上引發(fā)了網友們的共鳴,特別是在政府信息極度不公開的現在社會背景下。
其實,除了文字、圖片外,還有很多娛樂化的呈現形式,但是由于微博等信息量比較大,所以這里就僅僅列出了文字和圖片兩種方式。
三、結語
對于揭黑,真實是必要的,但是娛樂化的存在,并不是必然否定真實性的,相反,某種程度的娛樂還能引起更多受眾的參與,進而更深入、更徹底地揭黑。因此,所謂的娛樂化揭黑也必然要以真實為依據,過程當中可以采用一些夸張、惡搞的手法,但必須不能偏離正常的軌跡,并最終促進揭黑的正常發(fā)展。(作者單位:國發(fā)財智管理(蘇州)有限公司)
注解:
① 楊金鵬《為什么不娛樂?——從受眾角度解析新聞娛樂化原因》中國新聞研究中心網2004-2-23
② 《娛樂至死》 章艷 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年版
③ 林暉 《市場經濟與新聞娛樂化》 中華傳媒網 20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