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琳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沒有一樣的學生。每學期,我都會面對200多個有著不同特點的學生。他們有著不同的個性,不同的經(jīng)歷,不同的智能結(jié)構(gòu)。你相信嗎?這是同一個班學生畫的(見圖1-2)。我們不禁要感嘆學生的差異性之大。同時也在思考,面對這種差異,我們以什么樣的眼光與胸懷對待。故事的發(fā)生還要從一張畫像說起。
圖1 ? ? ? ? ? ? ? ?圖2
一次,我在五年級進行校本課程黑白畫創(chuàng)作時,鄰桌的學生大喊:“老師,他丑化您!”被指控的是一個高個子男生,由于平時學習懶散,注意力不集中,被班主任老師調(diào)到了第一排。此時,他正極力用手臂遮擋著畫面,但我還是從指縫中看到了些許端倪。我俯身安慰他:“有人肯畫我,太好了!能讓我欣賞一下嗎?”他的頭搖得像撥浪鼓。
“不,看到這畫您會瘋掉的?!?/p>
“我教了二十幾年的書,還好端端地站在這里。相信我,老師的神經(jīng)很結(jié)實?!?/p>
學生被我的話逗樂了,松動的手臂下這張畫的局部呈現(xiàn)了出來(見圖3)。
但很快他又警覺地觀察著我的臉色,準備隨時迎接“暴風驟雨”的到來。
“哈哈,你抓住了黃老師愛笑的特點。”
學生緊皺的眉頭略有松動,他把壓著畫的手臂撤掉。我看到畫面的右上角被胡亂的線條遮蓋,顯然學生對起初的造型不滿意。而下面的用筆則變得顫抖而不流暢了,明顯的謹慎和猶豫。這是一個不自信的學生,他并沒有丑化老師的意思,卻因為別人的嘲笑、曲解而愈發(fā)拘謹。學生的創(chuàng)作是需要勇氣的,勇氣的產(chǎn)生離不開一個讓他松弛、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讀懂學生的畫,更要讀懂學生的心。我用語言提醒了告狀的學生,不要曲解別人的作品,同時要求全體學生善意地對待他人的創(chuàng)作。
這個學生面部的神經(jīng)松弛了下來,開始小聲跟我交流:“我最不喜歡畫人。”
“為什么? ”
“因為容易出錯。 ”
“畫畫有嚴格意義上的對錯嗎?”
“可是會不像?!?/p>
“畫畫不僅畫你看到的,還要畫你心里想到的。你心中的黃老師是快樂的,并能把她表達出來,這多好呀!”學生有所感悟地點點頭。
回想和他的對話:“因為容易出錯?!薄翱墒菚幌瘛!薄翱吹竭@畫你會瘋掉的?!边@些語句中流露出的信息讓我感嘆:自信,你去了哪兒?
如果幫助這樣的學生提高繪畫的技法,樹立創(chuàng)造的自信心是首要的任務(wù)。我指出畫面沒有正確的觀察與表現(xiàn)方法,人物缺乏細節(jié)。通過我的講解和自己的用心觀察,他又重新畫了一張。
由于學生是坐在第一排,他總是仰望面前的老師,視角是仰角,所以表現(xiàn)的老師都是揚著頭的樣子,下巴還容易畫長。但前后的對比是異常明顯的。他的描繪更加細致、生動了。潛能是一粒種子,等待春天的信息,給予足夠的陽光、雨露和適合的土壤,就會生根發(fā)芽,綻露創(chuàng)造的新綠。
自信是一棵小苗,需要的不止是一縷陽光。而這不是一位教師、一個學科短期內(nèi)所能實現(xiàn)的。讓這個學生重新找到自信,需要的是一個大環(huán)境,家庭、學校的合力,一份寬容,一份持久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