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賢珠
【摘要】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資源,新課改下的教材編排在內容呈現方式上圖文并茂,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來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的發(fā)展,是值得每一位數學教師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新教材 有效教學 興趣 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54-02
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人教新課標版小學數學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fā),以圖畫情景的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充分提供動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使數學成為兒童對其經驗、常識提煉與升華的工具。數學教師應在正確理解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一、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形式多樣有趣的游戲、故事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玩中“練”,“樂”中學,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例如,我在教學“統(tǒng)計”的過程中,帶領學生做了這樣一個游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釣魚”比賽,每位組員釣一次,看哪一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釣得多。沒輪到的“釣魚”的組員為本組加油。在游戲的過程中,人人參與,情緒高漲,比賽結束后,讓小組長數一數每個小組所釣魚的數量,填在表格里,學生從中了解數據的整理過程,知道整理的方法。然后再讓學生根據統(tǒng)計結果提出問題。這時,還沉浸在興奮中的學生當然樂意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去思考、解決。像這樣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符合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課堂氣氛活躍,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但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
又如,在教學“數字編碼”時,通過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數字編碼,如: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郵政編碼等,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對身份證號碼的組成,數字的排列,每個數字表示的含義等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猜測、等方法來探索身份證號碼中蘊含的一些簡單信息和編碼的含義, 初步了解身份證號碼中某些數字表示的意思。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的樂趣,促使學生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又讓學生充分享受了學習、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
數學課堂必須讓學生得到動手操作的機會。不但要把實踐操作活動作為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一種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隱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發(fā)展知識,使學生手、口、眼、腦進行立體化互動,培養(yǎng) 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我們應該徹底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從小培養(yǎng)學生“試一試”的精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四邊形的認識”,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時,我首先引導學生猜一猜長方形、正方形里藏著什么秘密,對學生發(fā)現的一些特征,并不急于下結論,而是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用喜歡的方式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等方法對自己猜測進行驗證。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注意鼓勵學生個性化思考。例如:可用直尺量的方法驗證長方形的對邊是否相等,可以用折紙的方法驗證長方形的對邊及四個角是否相等,也可以用木棒搭長方形、正方形的方法驗證等。整堂課學生興趣濃、熱情高,這些活動過程不僅使學生掌握理解了數學基礎知識,以使他們積累了經驗,掌握了有效的學習途徑。
又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獲得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其次充分發(fā)揮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展開討論,他們在實踐中輕松的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學生通過直觀操作,不僅提高實踐能力,而且使學生的認知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
三、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人的創(chuàng)造力主要依靠發(fā)散思維,思維的發(fā)散性主要表現為不急于歸一,而是提出多方面的設想或各種解決辦法。為此,教師必須堅定不移地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觀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開動腦筋,靈活、變通地思考問題,拓展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例如,在教學第二冊“七巧板”一課時,首先,我用“變形金剛”這個學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新課,學生的積極性立即被調動起來。接著,我給每位學生一套“七巧板”學具,學生接到手后發(fā)現“七巧板”的組成只有5個三角形、1個正方形、1個平行四邊形,那么,有什么巧妙之處呢?這時我不急于告訴學生“七巧板”的使用方法,只引導學生像玩“變形金剛”那樣隨便地在桌上拼擺,看看能發(fā)現什么。學生個個像拼“藏寶圖”一般,興奮極了。課堂氣氛異?;钴S,結果,不僅有的學生能拼出“七巧板”的原形,而且還“創(chuàng)造”出許多新的圖案。然后我再引導學生在小組、全班進行交流,介紹自己的發(fā)現。通過學生這樣積極主動的參與,“七巧板”的巧妙之處不言而喻了。這樣的學習氛圍,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從活動中自己掌握、理解知識的內涵;又極有效地保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正如皮亞杰認為的:“在邏輯—數學領域,兒童只對那種親自創(chuàng)造的事物,才能真正理解。”
總之,我們要以新的教育觀念指導教學工作,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使學生諸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