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煒
[摘 要]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重要奠基石。教師需不斷提升教學理念,引領學生多讀,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與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從據(jù)言得意到以言表意,實現(xiàn)嵌入心靈的言意融合。
[關鍵詞]朗讀指導 高效 言意兼得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6-059
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道出了朗讀的重要性。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通過朗讀不僅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還能對文本進行再創(chuàng)造,由據(jù)意識言,到以言表意,提高對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下面結(jié)合平時收集的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鞋匠的兒子》一文的三個教學片段,談談我對閱讀教學中朗讀的指導作用的幾點認識。
一、牽著孩子,得“意”忘“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體驗品味?!笨墒墙處焸冊谡n堂操作時,常常流于形式。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有的是為朗讀而朗讀,有的朗讀是走過場,有的只注重朗讀技巧的指導。
一位教師對林肯演講詞中含有三個“永遠”的一段話進行了這樣的朗讀指導。
師:林肯尊敬父親嗎?
生1:是的!
師:他寬容大度嗎?
生2:是的!
師:我們該讀出什么語氣?
生3:讀出寬容大度。
生4:讀出尊重父親。
師:哪些詞語應讀得重一些?(生回答后,師要求一一圈出,生試讀)
師:誰能讀得比他更好些?(指名讀)
師:請女同學讀一讀。(女生齊讀)
師:請男同學讀一讀。(男生齊讀)
……
如此三番五次地讀,學生雖然看似得“意”,即了解了林肯這一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但是從朗讀中卻明顯看到,人物寬容大度、尊敬父親的高大形象始終沒有走進學生的心靈。作者精彩的語言表達形式,即“言”,學生也沒有能夠習得,更別提運用語言了。
教師進行朗讀指導時重“形”而輕“神”,導致學生對課文感知膚淺,在語言上也得不到應有的訓練。男生讀、女生讀、小組讀、個別讀等形式繁多的朗讀充斥著整個語文課堂。這種“形似”朗讀指導的語文教學阻礙著朗讀作用的發(fā)揮,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效果。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朗讀指導應有法,應避免得“意”忘“言”現(xiàn)象的存在。
二、引著學生,據(jù)“言”得“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個性化朗讀的提出如春雨洗禮般將朗讀指導又融入了閱讀教學中。不同形式的朗讀,不同理解的朗讀,使學生能更好地走進文本、解讀文本、體驗文本。
第二位教師對同樣一段話則這樣指導。
師:輕聲讀演說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畫出來。(生自由讀,動筆畫)
生1:“知道我做總統(tǒng)永遠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我覺得林肯不卑不亢,他對于自己是鞋匠的兒子一點兒也不感到自卑。
師:說得好!能讀出林肯的自豪嗎?(生讀出自豪)
師:誰也像他這樣讀一讀。
生2:“……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對參議員刻薄的諷刺,林肯完全沒有理會,反而看做是善意的忠告,這是一位寬容大度的總統(tǒng)!
師:你能把林肯的這份寬容讀出來嗎?(生讀,多了一份寬容的語氣)
生3:我從文中的三個“永遠”還讀出了林肯對父親的敬佩,他永遠愛著自己的父親,父親永遠是他學習的楷模,是林肯心中的驕傲。
師:文中三個“永遠”耐人尋味,每一句、每一字都重重地敲擊在每一個參議員的身上。同學們,能把林肯的不卑不亢、寬容大度、感激父親的品質(zhì)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
這位教師沒有要求學生用統(tǒng)一的語氣來讀,而是從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入手,用問題引領學生自己尋找、感受文本語言,從而據(jù)“言”得“意”,一步步“吸納”文本語言。這樣,人物的形象在學生心中已漸漸明朗起來,最后學生的朗讀感情都十分充沛。
但是,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不是為了朗讀而朗讀。語文的核心和關鍵是言和意。語文學習就是據(jù)言得意(吸納)、由言表意(傾吐)的轉(zhuǎn)換、融合過程。
在朗讀指導時,如果能夠讓學生運用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造,繼而以言表意,實現(xiàn)嵌入心靈的言意融合,那朗讀這塊奠基石就能牢牢地扎根在語文的土壤里。
三、放手學生,以“言”表“意”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描述自己的教育理想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腳步。我想,我們的朗讀教學也要抱有這樣的理想。
第三位教師教同一段話時是以“活動單導學”模式來教學的。
(小組先自主閱讀)
師:哪一組先來交流?
生1:我們組從三個含“永遠”的句子中感受到林肯寬容大度。參議員羞辱了林肯,如果是我,我會很氣憤,但林肯卻把羞辱作為忠告。這真是宰相肚里能撐船?。。ㄉ恼疲?/p>
生2:剛才他說得很透徹,但他沒有讀出林肯的寬容。我來試一試?。ㄉx,師微笑肯定)
生3:我們組還讀出了林肯深明大義。一般人遇到這種情形,可能會與參議員發(fā)生別扭,但林肯為了顧全大局,維護國家的利益,他委婉地回擊了參議員。
生4:剛才他說“發(fā)生別扭”,不太妥當,我覺得用“發(fā)生沖突”更適合這種重要場合。
師:你真是善于推敲字眼。
生5:我們組讀出了林肯是追求平等的。在他心目中,人沒有貴賤之分。我想起了一句話:“我們是平等的,至少我們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臺下一片驚嘆聲)
生6:林肯追求人人平等,是多么偉大的總統(tǒng)。我想把林肯的這段話再讀一讀!
生7:他讀得很好,但我們要知道,這是演講詞,朗讀跟演講是不一樣的。要讀出演講的語氣,我來試試。(生演講,聲情并茂,帶著手勢)
這堂課上,教師通過“自主閱讀—小組交流感受—共同欣賞品味”的模式,把學生可以做的事情盡早地、盡可能地交付于學生自己。在這堂課上,我們不僅聽到了學生勇于嘗試朗讀的聲音,還看到了學生對同伴的真知灼見由衷的贊美,也看到了他們對不同想法的理性質(zhì)疑。在一次次互評補充、朗讀挑戰(zhàn)中,學生的朗讀真正達到了“與我為化”的境界。借助朗讀的平臺,學生對文本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更好地把握和感悟了文章內(nèi)涵。教師借助朗讀這一推手,讓學生智慧的火花產(chǎn)生碰撞,以“言”表“意”。這樣的導讀境界方是我們所追求的。
縱觀朗讀教學之路,教師在摸索中不斷追尋高效。一路走來,朗讀教學已從“形似”走向“神備”。追尋高效的朗讀指導,只需端正理念,走“生本”之路,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學生就能夠讀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展示出無限精彩。可見,導讀得法,則言意兼得!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