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剛
高效課堂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載體,導學案則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解放了老師,發(fā)展了學生,改革了課堂,提高了教學效益。經過幾年來的學習和反復實踐操作,仔細研讀了導學案設計、教學的有關資料,認為運用導學案模式上課的環(huán)節(jié)有待改進?,F(xiàn)結合自己教學實際和教學感想談談我對利用導學案上課的一些思考。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預習導學”內容要能夠充分引導學生“先學”。
預習導學是要求學生根據(jù)學案中的學習目標、導學問題、學習方法,獨立自主學習教材并完成相應的練習。學生在學案導學的引領下自學教材,獨立思考、探究,嘗試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同化”教材知識,通過“自奮其力”達到“自致其知”。但大部分學生由于學習習慣、態(tài)度、自學能力等影響,自學時并未仔細研讀教材、深入思考,而是粗略的瀏覽、解答或借助資料、網(wǎng)絡查找答案。這種假學現(xiàn)象在課堂上教師被蒙蔽,忽略了對一些基本知識點的點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在使用導學案時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和技巧,逐步語規(guī)范言表述,養(yǎng)成書寫工整、獨立思考的習慣。正如魏書生老師說:“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這種良好的習慣,就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可以靠慣性自行運轉了?!?/p>
二、預習設計要有層次性,要以提高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前提。
導學案題目設置不能太簡單,否則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不能太難,不然會挫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時間久了會厭煩,甚至不做。如:“給加點字注音、解釋加點字詞意思、查資料了解作者”等之類的題目設計太簡單,不利于引導學生熟讀文本,有效把握課文內容,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能力。教師應該設計一些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例如:熟讀課文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內容及中心,或談談你讀了這篇文章的感悟(或收獲),文章標題如何理解等問題。深層次的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分析、判斷、概括、表達等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師也能夠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為課堂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師要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語文教學觀,課堂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對教師而言就意味著要把“課堂”變?yōu)椤皩W堂”。 運用導學案教學最大的特征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空間,切實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做到:
1、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自主的環(huán)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平等教學,用自己的熱誠幫助學生、愛護學生,用實際行動感化學生,絕不能因為學習成績的好壞而歧視學生。
2、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養(yǎng)。只有用你精湛的教學技藝 讓學生真正喜歡你,喜歡聽你的課。如一手好字,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 ,厚重扎實的語文功底等,讓學生對你產生敬佩、感嘆,然后去模仿。達到“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3、讓學生自己獲得實踐與經驗。實踐與經驗得來的知識才是最難忘卻的,也是最易把握理解、并能付之應用的。例如:課堂上處理預習內容時,教師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告訴答案,而應該通過廣泛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啟發(fā)思考、點撥引導,進而解疑答惑 ,自主學習、交流匯報、探究發(fā)現(xiàn)自然貫通,實現(xiàn)了“內化”過程的高效,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4、享受成功,激發(fā)興趣。及時有效的對學生的發(fā)現(xiàn)、收獲、交流探索予以肯定,使他們感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樂,即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更能激發(fā)特你們學習的興趣,這是高效課堂之所以高效的關鍵。
四、課堂檢測一定要緊扣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形式要多樣化。
課堂檢測是考量師生交互行為結果的一種有效形式,是課堂績效最終體現(xiàn)。檢測題一定要體現(xiàn)目標,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就會明確這堂課學習了什么,這類知識怎樣去解答應用。如果題目設計粗制濫造,則會背離高效課堂的初衷,高耗低效。同時導學檢測題形式不宜單一呆板,形式要靈活多樣,有梯度,可以是片斷練習,可以是演講,可以是口頭表達,可以是欣賞畫面,可以是幾個人一組的小活動等。根據(jù)課文重點不拘一格,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亦可達到檢測的目的。
總之,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教師一定要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巧妙引導,趣味設計。那么語文課就會充滿活力,課堂就會成為學生樂學好學、展示自我的舞臺,語文課就會充滿生命的涌動,導學案也才能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