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健蘭
【摘要】初中語文課堂模式的探究歷來為教育一線教師喜聞樂道,眾說紛紜,可依然難以解決語文教學中讀寫指導脫節(jié)的教學問題。至此筆者嘗試進行“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課堂模式教學:借語文課本的“讀”,讓學生有所感,以便引發(fā)學生“寫”,讓學生在“寫”中有所得;在寫作課中,通過題目的設計,讓學生為“寫”而“讀”,在“讀”中對“寫”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在課外閱讀中,以“寫”促“讀”,強化學生閱讀的興趣;再組織各種語文活動,實現“讀”與“寫”的互相轉化,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關鍵詞】以讀帶寫 ?以寫促讀 ?語文課堂 ?課堂模式
“讀寫”是四種語文能力(聽、說、讀、寫)中最重要的兩種,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葉圣陶先生指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是吸收,是基礎,寫作是傾吐,是內化;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先有吸收才有傾吐”。因此,我們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要摒棄讀寫指導脫節(jié),真正的把“讀”“寫”結合,使學生獲取較為完整的語文能力,必須使學生通過閱讀,在主體感悟、理解、吸收、內化書面語言的基礎上,強化感性認識,提升理性思維,積淀寫作素材,更好地寫作,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一體”教學。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立足課文,實現以“讀”帶“寫”
在課堂教學中,我重點以課文為范例,通過精讀、研讀等方法,讓學生充分體會課文的結構布局,作者的思想脈絡,風格韻味等,為寫作提供借鑒。在閱讀感知的基礎之上,利用經典名篇,讓學生模仿,仿照作文,讓學生體驗作者所獨具的匠心,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作文的意識。如我們學習了朱自清《春》,可以布置以《家鄉(xiāng)的春》為題的仿寫;學習了老舍《濟南的冬天》,即進行《故鄉(xiāng)的夏》的仿寫訓練。學生學有范文,又有親身感受,所寫文章條理清晰、順序合理,描寫具體,情景交融。通過寫作實踐,又加深了對相關散文的理解,將閱讀和寫作有機融合,學生的讀寫興趣逐漸濃厚。
在仿寫的基礎上,我們可以依據課文素材,創(chuàng)造性地啟迪想象思維,指導學生進行改寫。如學習了《天上的街市》后,我讓學生以《心中的燈》為題作文。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調動了學生深入探究作品意義、思考社會生活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這樣,借以課文,讓學生汲取文中的寫作精妙之處,積累寫作素材并運用于寫作實踐之中,就能夠促使學生及時把讀與寫聯系在一起,讀而有感,感發(fā)為文,學生就容易解決不知寫什么和無話可說的困難,同時又能糾正學生重讀輕寫的傾向。
二、實抓作文,實現以“寫”帶“讀”
語文教學中有些同學對閱讀課沒有興趣,或不能深入領會要旨,或無法發(fā)現美點。針對此現象,我們可以通過寫作找到突破口來促進其細致地閱讀。如(安順市?2011)作文。文題二: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許多歷史上的偉人、名人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的成長。如孔子、孟子、張衡、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施耐庵等偉人、名人的人格、學識、作品,對后人的教育意義是巨大的,許多后人正是在他們的引領下取得成績、走向成功的。在你的三年初中學習生活中,你肯定也被這些偉人、名人感動過,激勵過,以至不能忘懷。請將題目“我在的引領下”補充完整寫一篇文章,所填人物應從中國古代偉人、名人中選取,并不局限于以上列舉的人物。我決定給他們兩個星期時間讓他們閱讀,結果學生因寫促讀,分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物閱讀,主動的吸納,最后一吐為快,寫出了諸如《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李白的自白》、《人生的斗士――陶淵明》等好文章。通過本次作文,學生由原來對閱讀的不感興趣而變?yōu)閻凵献x書,主動與文本、作者自由的對話,激發(fā)自我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從而愛上寫作,愛上了語文。
所以,精心設計題目,在作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引導學生有目標的閱讀相關的文章,并以“寫”的形式展開,從而提高“讀”的效率。
三、利用課外閱讀,實現以“寫”促“讀”
課內和課外,是語文教學的雙翼。語文教學須打通“課堂”這個瓶頸,搞好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銜接。我要求他們有一個明確的閱讀計劃和目標,讀時學會圈點、勾畫或加批注(自己的書),讀后可以做摘錄,摘抄美文、素材片段、名言警句等。并且寫心得,寫讀書筆記,寫評論,每周定時進行交流。這樣堅持“寫”和交流,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其自覺、主動的閱讀,實現以“寫”促“讀”。
同時我還組織學生辦班刊《晨風》,讓愛好寫作的學生體驗作家、記者、編輯的辛苦和快樂,學生的讀寫積極性空前高漲。創(chuàng)作的樂趣更加激發(fā)了濃厚的閱讀興趣,而興趣又促使他們在寬松、自由的狀態(tài)下進行真正愉悅的閱讀。他們遨游在書的海洋中,盡興的“吸收”并“傾吐”著,語文水平因而不斷提高。
四、通過實踐活動,實現“讀”與“寫”一體
在具體語文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組織讀寫活動,我曾設計這樣的活動:今年是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30周年,學校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要求在各班先展開,請同學們積極籌備。(1)請你為這次活動確定一個主題。(2)圍繞你所確定的主題,設計一個簡要的活動方案。(3)介紹你所知道的魯迅事跡對你成長的影響和意義,發(fā)表一段富有激情的簡短演講。學生在積極的籌備中,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主動的通過各種渠道查找資料,學習如何設計活動方案,如何寫演講稿,并掀起一股閱讀的熱潮。學生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寫活動方案,寫演講稿。讀完、寫完后大家還互相討論、修改,這樣,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以上就是我在初中語文課堂模式:“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一體”初探的一些見解和做法。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
[2]王有聲《閱讀課內的作文指導》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