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敏
【摘 要】 學科育德是每一個學科的責任,高中思想政治課具有實施美育的學科優(yōu)勢。在新課程背景下,要不斷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與美育的有機結合。如何做好高中思想政治課美育的滲透,通過教學中的美育策略,嘗試去做到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在學生心靈中播撒美的種子。
【關 鍵 詞】 思想政治課;美育;德育;美感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的程度越來越高,美育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和影響日益廣泛。在學校,美育可以促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冶和凈化他們的心靈,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因而,作為學科教育理當重視美育。思想政治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途徑,無論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滲透著美育。正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說:“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弊鳛楦咧兴枷胝握n教師,必須善于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美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美學美育原理拓展到政治課教學領域中去,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在學生心靈中播撒美的種子,只有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課更加煥發(fā)出其獨特魅力的德育功能。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不斷加強美育創(chuàng)新的實踐與探索,使美育工作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完美結合,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xiàn)。
一、融合外在美和內在美,用“身教”之美浸潤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學與教育、智育、德育、美育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滲透。他認為,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是不可思議的。教師的思想覺悟、政治立場、知識才干、情感意志、道德人品、作風行為等人格的、形象的力量,將通過示范的方式直接影響學生。因此,在將課程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的同時,教師更應注意道德生活的“知易行難”的特點,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展示師德之美。
首先,教師的外在美是美育的前提。所謂外在美包括教師的儀態(tài)、語言、舉止等表現(xiàn)教師外在形象的各個方面。為師者,儀態(tài)要美?!敖處熓呛⒆觽冃闹凶钔昝赖呐枷瘛?。如生動的語言能夠啟發(fā)形象思維,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瞻言而見貌”“披文而入情”的美的效果。無論是對經(jīng)濟現(xiàn)象的“素描”,還是對哲學的“禪意”,以及對文化生活的“體驗”等,我們的語言都應暢如鏡,形象逼真,耐人尋味,使學生“心入境”,在享受到語言美的同時,更是體驗到與老師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意會之美,激發(fā)學生躍躍欲試、勇于探索的心動。
其次,教師內在美和教學過程緊密結合的是美育的核心??鬃诱f:“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弊鳛樗枷胝握n教師必須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其言行要與政治教材里所闡明的黨的基本觀點、基本要求保持一致,率先垂范,敢于說真話,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品質,在困難面前不動搖、不退縮,目標明確始終如一,要有實事求是的教學態(tài)度和做人的本分。“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薄秾W記》以“善歌繼聲”作比喻,提出善教者能夠讓學生達到“繼志”的目的。
二、巧借教材內涵美,用智慧之美啟迪學生
我們的教材中不乏企業(yè)的沉沉浮浮,智者的人生妙語,政治事件的跌宕起伏,既有商戰(zhàn)硝煙的斗智斗勇之美,也有開啟智慧的哲學禪語之美,還有國家智慧的運籌帷幄的博弈之美。商戰(zhàn)、心語、國事看是人類歷史的過往煙云,其實是可以觸動學生的求知欲,觸發(fā)學生的哲學心,觸及學生的憂國志,從而讓學生主動地去認識和追求,開啟學生的智慧之旅。
教學內容是認識對象,但也能成為審美對象?!鞍氘€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政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要有這種把教材當作風景的意識,善于抓住教材的美。多少年來,思想政治課就被定性為最枯燥無味的學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教師不善于在教材中尋找教材的美。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依據(jù)學生認知特點和審美心理的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內容,努力將抽象的理論進行審美意義上的形象化,從而達到理性思維和形象美的統(tǒng)一。
首先,要努力沖破教材的局限,使學生的思維在生動、形象、愉悅的基礎上進行。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痹谒枷胝握n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材中各種美的因素,并把這些美展示出來。因為學生接受知識往往是從具體形象開始的,他們容易對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產(chǎn)生美感。在經(jīng)濟生活中,我們講了許多經(jīng)濟現(xiàn)象和經(jīng)濟知識。
其次,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美趣,體會美感,結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教材本身的特點,真正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在備課、上課時,應精心設計、講究教學藝術,充分利用課本、插圖、掛圖、照片、圖表、錄像、課件、教學軟件等直觀教具,以美為介,切忌呆板、單調、枯燥而導致乏味、厭學。政治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自己充滿藝術性和邏輯力量的教學語言、圖表、電化教學手段,以及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活動等,把抽象的知識化為具體、生動、可感的形象,使學生在這些美的形象的感受中不知不覺地進入知識的美境,使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似的確立起來,把真、善、美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全面完成教書育人的教育目標。
三、碰撞師生情感美,用感情之美陶冶學生
情是打開心扉的鑰匙,是溝通心靈的橋梁。情感反映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需要,它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要求,會引起學生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產(chǎn)生喜悅的情感。課堂上一旦學生有了情感需要,往往要比其他任何手段更能夠將課堂引向深入,也就能夠體現(xiàn)本學科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讓心靈深處受到強烈震撼的美,產(chǎn)生持久的共鳴。
首先,讓學生親身體驗美。美育更重要的是以情感人。把思想政治課作為一個情感問題來對待,教師上課要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通過美好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使學生在心情得到愉悅,心弦受到撥動的同時,感情得到純正,性情得以陶冶,心靈得到凈化,從而達到人格修養(yǎng)、人生境界的提升。如在教學經(jīng)濟生活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內容時,可采取組織學生參觀當?shù)氐拇笮同F(xiàn)代化企業(yè)、高新科技區(qū)等,這樣容易觸景生情地激發(fā)起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美化祖國的情感,同時又讓學生知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夜郎自大。因為美育可通過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陶冶人的情操,以美導善。只有教師富有情感,以理動情,以情助理,以情達理,才能激起學生追求真理的渴望,使學生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鼓舞,對所學的基本理論觀點,銘記難忘。
其次,讓師生享受情感的交流美。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雙方交流的過程。師生之間只有心理相容、情感相通,才能配合默契、教學相長。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常與學生談心,力求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生病時關心;危難時援助;痛苦時分憂。想學生所想,憂學生所憂,樂學生所樂。上課時總是用飽滿的熱情去感染、激發(fā)學生,這樣,使學生“不能不學,不得不學,不好意思不學”。“曉之以理”必須由“動之以情”相輔佐,“通情”才能“達理”。
在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美育“以美促德,以美陶情,以美益智,以美健體”的獨特功能,在品德教育、理想教育、知識教育之中可以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思想政治課所有的經(jīng)濟原理、使人智慧的哲理、教人高尚的人生價值觀等,都可以通過美的教育來增強感染力和說服力,使知識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最終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宗旨??傊衙烙玫厝谟诟咧兴枷胝握n教學中,是值得政治教師不斷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是讓學生在精神上不斷充實自己,意志上不斷激勵自己,人格上不斷完善自己的“美麗旅途”。
【參考文獻】
[1] 董建江,趙超. 思想政治工作藝術[M].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2] 閆春花. 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藝術美育的相互滲透[J]. 北方文學(下旬),2015(1).
[3] 趙德昕. 探索思想政治教學中的美育魅力[J]. 東方文化周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