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萍
【摘 要】 教學實效性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充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本文主要從加強學習、精心備課、認真反思、關注學生等方面來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關 鍵 詞】 小學語文;實效;事半功倍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課堂教學的理念。為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既要師生互動起來,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這里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自身要有一桶水”,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參與的實效性,教師的綜合素質非常重要。
(一)更新教學觀念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課堂上,教師必須樹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拋棄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觀念,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更不是控制學生的牢籠,而是為了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當走向學生,與他們交流、溝通,用心傾聽他們的心聲,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創(chuàng)造出一個和諧的課堂。
(二)加強自身修養(yǎng)
有一句教育古訓:親其師而信其道。要想成為一名受學生喜愛的老師,我們必須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要閱讀教材和專業(yè)書箱,最重要的是博覽全書,課堂上你才能才思泉涌,滔滔不絕,引人入勝。其次要積極參加各類培訓,豐富自身的知識,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通過名師引領、同伴互助等活動,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最后,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自我反思,每一堂課結束后,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目標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回味,哪些課堂生成你歡喜不已,哪些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有待今后改進等等。久而久之的反思,教師就會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
二、精心備課,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
眾所周知,備課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認真?zhèn)湔n、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教師只有精心備課,才能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一)備好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定,涉及到“教什么”,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師在上課前必須確立科學的、簡潔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確定先要認真研讀文本,再了解本單元、本學段的具體要求,最后還要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學生的學習情況等,制定本節(jié)課的目標。教學目標制定出來之后,要讓人看得明白: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教授學生哪些知識點,培養(yǎng)哪些能力,養(yǎng)成哪些習慣等,明確了學習目標,就是明確了方向,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備好教學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精致有趣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吃透教材,明確目標的基礎上,應充分備好教學教法。如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簡稱“五重語文)”,就是他執(zhí)著地遵循母語教育規(guī)律,不斷地實踐、探索、反思、提煉、升華自己語文教改歷程的結果。又如著名教師李吉林,她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善用情境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能點燃學生們智慧的火花,滋潤情感的幼芽,從中獲得認識的快樂,創(chuàng)造的快樂,成功的快樂。一句話,任何一種教學方式的選擇都要適合學生的發(fā)展,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開發(fā)學生的潛能。
(三)備好學生學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笔堑?,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思路等的確定都要適應學生,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前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習慣,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內容,了解學生的生活體驗等,再認真設計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四)備好教學材料
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思考課內與課外的聯系,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結合語文課程的需要和學生的愛好,充分利用豐富的圖書,搜集完善適合學生閱讀與學習的材料,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學習完課文《冬陽、童年、駱駝隊》時,我適時出示有關《城南舊事》中描寫林海音看魚的片段,讓學生既能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又能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真是一舉兩得。
三、認真反思,優(yōu)化教學實踐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智慧的教學,它要求我們教師不斷總結得失,寫好教學反思,讓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
(一)教學理念的反思
通過課堂教學,教師要善于對自己已有的教學理念進行梳理,對陳舊的理念要拋棄。去年,我執(zhí)教了《桂林山水》后,深刻認識到只關注課文內容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關注文中作者的表達,這種只注重文本分析的思想應該拋棄了。教師還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貫穿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師更要以積極的姿態(tài)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讓自己的思想始終走在教育的前沿,并通過不斷的實踐、思考,形成新的教學理念。
(二)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不足之處,而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不足。因此,教師課后要對自己的教學得失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辦法。就像我執(zhí)教了《蒙娜麗莎之約》一課后,發(fā)覺課堂氣氛調動不起來,經過反復的思考、實踐,我漸漸明白,原來是問題問得太難,學情關注不夠!我把它寫下來,并查閱相關的資料,為了今后自己的課堂更活躍,更有效率。為了學生的成長,我們要自覺反思,為了我們自身的發(fā)展,要把它變成教師的“習慣動作”。只有及時地進行實踐反思,才能實現教學教育的最優(yōu)化。
四、關注學生,發(fā)揮主體地位
(一)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
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則進也?!比~圣陶先生說:“教師對學生是極有幫助的。所謂幫助,主要不在傳授知識,而在于引導學生自己去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苯處煈e極引導學生多疑、多問,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愛問、善問的習慣。讓學生自己提出“我想知道什么?我是怎樣知道的?”只有讓學生主動質疑,學習的主動性才能充分激發(fā)出來。
(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學法指導,通過最優(yōu)途徑,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如識字方法,理解課文關鍵句的方法,背誦的方法等,并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一堂語文課的教學,只教會學生讀幾個字,寫幾個字,背一段話是不夠的,更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能力的培養(yǎng)。
課堂教學是一份沉甸甸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不斷充實自己、精心備課,還要認真反思,關注學生,努力嘗試著一種種突破,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教學之路,走一路,香一路!
【參考文獻】
[1] 許書明. 有效教學與教學設計的有效性[J]. 語文教學通訊,2013(11).
[2] 謝遠品. 走出課堂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語文教學通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