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萍
【摘 要】 只要我們能夠通過增加課外閱讀教學的趣味性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更有利于為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服務(wù),會更有助于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guān) 鍵 詞】 課外閱讀;語文;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上航行?!钡俏覀冝r(nóng)村的小學生們,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讀書狀況令人堪憂,所以,必須要學校和教師切實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讓每一位學生能讀到書,讀好書。根據(jù)我們學校地處農(nóng)村的實際情況,我在班級開展了一些課外閱讀指導活動,也有了一些體會。
一、就地取材,創(chuàng)造氛圍
學校少先隊要求班級布置文化陣地,其中讀書角、文化角是每班必須設(shè)立的。我?guī)ьI(lǐng)班干部們充分利用好這些板塊,首先選好管理員對圖書角的圖書進行管理,使學校發(fā)放的圖書能最大的有效使用。同時每一周在文化角中展示本周在課外書中的收獲,可以是積累的詞句,也可以是讀后的心得,對于不同學生語文能力的不同,所要求的收獲是不同的,重在鼓勵他們讀書,并激發(fā)他們的讀書興趣,因為對于學生來說,有自己的作品展示就是一種榮譽。不過學校發(fā)放的書籍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于是我動員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書帶到班級圖書角,相互之間交換著看,雖然圖書充實了不少,但是畢竟是農(nóng)村學生,家庭讀本是有限的,于是我利用召開家長會和家訪的機會,跟家長進行溝通,讓家庭條件較好的家長支持孩子讀書,并盡量保證孩子的讀書需求。然后我與學校的圖書室聯(lián)系,由我班的管理員定時進行圖書的借閱,以補充班級圖書的空白。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是對自我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同時也便于對他們進行及時的閱讀指導,我與學生一起讀書。
二、培養(yǎng)習慣,注重實效
學生讀書時往往只注重故事情節(jié),而對于其中的有價值的東西并不關(guān)心,更不會做記錄。學生的一次作業(yè)習題中:徐特立老先生對他的孫子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要多讀、多寫,其中多讀時一定要動筆。我緊緊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說說該怎樣做到多讀、多寫。學生紛紛獻計獻策:根據(jù)閱讀情況填寫讀書卡,記錄閱讀的篇目、時間、字數(shù)、摘錄好詞佳句、展示心得體會,學會積累,學會與文本對話,學會做讀書筆記等等。同時我還鼓勵學生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作,即續(xù)寫、擴寫、縮寫、改寫等,以提高閱讀質(zhì)量。
每讀書一段時間以后,我會進行集中指導,以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為了便于我的指導,我會定時讓學生共同閱讀同一讀物。但每次要挑選出人人喜愛的讀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針對于課外書屋的推薦和學生的特點做定時的好書推薦,由學生自己投票決定讀什么書。我們班的學生在《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的續(xù)寫,《魯賓孫漂流記》的縮寫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三、幫助選擇,保留個性
由于學生的喜好不同,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也各不相同。有的喜歡名家名著,有的喜愛科普作品,有的迷于軍事知識,還有的只對卡通書籍感興趣……因此,我放低要求,允許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學生只有讀自己喜歡的書,才會讀得自由,才會讀得投入,如果硬要他讀自己不喜歡的書,再好的書也不會有激情去讀的,更別談從中會得到什么收獲了,作為老師的我對于他們的讀書范圍不作要求,只要他們有興趣,不管是名篇名著還是幼稚的卡通童話,我都會支持、鼓勵的。
課外閱讀益處雖很多,但開卷未必都有益。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lǐng),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所以我在鼓勵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時,關(guān)注他們的書的內(nèi)容,引導他們選擇健康、有價值的書,尤其孩子,純凈幼小的心靈。如果借助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和經(jīng)典名著來滋養(yǎng),心靈會日漸純凈,興趣愛好會日漸廣泛,智力與承受力也將日漸增強。
四、課內(nèi)外結(jié)合,有效延伸
我在教學中不僅僅讓學生讀會書本,同時抓住時機讓學生由課內(nèi)走向課外,如學了《少年閏土》推出魯迅小說《故鄉(xiāng)》;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推薦看安徒生童話;學了《魯賓孫漂流記》引導他們看外國名著,學了日積月累中的名言名句后,鼓勵他們找到相關(guān)的作者的作品進行閱讀。每次的課外書屋中書籍的推薦,我都會動員他們盡量去讀一讀,同時還抓住一些節(jié)假日推薦相關(guān)的書籍……被我用得最多的還是學生手中的《同步閱讀》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與課文主題緊密相連。
為了不在學習期間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我不再要求學生寫日記,只是讓他們準備一本摘抄本,每當讀到好的句子或有好的想法就隨手記錄下來,哪怕是一個詞語也是好的,不過每次的記錄要寫上日期。學生少了難寫又討厭的日記,讓摘抄取而代之,學生是非常樂意接受這樣的作業(yè)要求的。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慢慢地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著課外所要閱讀的量。在假期的作業(yè)中把假期作文改為出一期讀書專題小報等等,讓語文作業(yè)因課外閱讀也變得有趣起來。在每個學期開學時,我們班的學生帶來的是一幅幅精美的手抄報,自己編輯的好詞佳句集,有的學生還主動寫了自己在假期中的讀書心得,漸漸的,學生由被動讀書轉(zhuǎn)為主動地找書讀。
五、展示自我,樂在其中
提高課外閱讀效率,增強閱讀實效,也是為了提高學生讀書積極性,我思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我結(jié)合課文進行了一些活動,如在學習名人名言的內(nèi)容時,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開展“我喜愛的名言”交流會;學到關(guān)于毛主席、周總理等名人的課文時,在班會上開展“名人故事會”,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在班級的文化陣地中還開辟了“課外閱讀小報”,展示美文佳作,選登優(yōu)秀讀書筆記……學生們一有空閑便會尋找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根據(jù)每月的讀書主題搜集資料,整個過程使學生的讀寫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由于他們的閱讀的量很大,在每次的文化陣地的評比中,我們班的文化陣地中的內(nèi)容最豐富,得到的分數(shù)也是最高的。特別是這次的語文小報的比賽,我提出了要求,并沒有安排哪個學生具體完成。出乎我的預(yù)料,學生們踴躍參加,并且他們自己收集了很多關(guān)于家鄉(xiāng)蕪湖的資料,而且起的名字也很有特色,如《家鄉(xiāng)風韻》《奮進的蕪湖》等,而里面的內(nèi)容更是體現(xiàn)了蕪湖的文化氣息,表達了對家鄉(xiāng)蕪湖發(fā)展的贊美。同辦公室的老師看了后連連驚嘆我班學生的知識積累與歸類能力。聽了同事的稱贊,看到學生的作品,我感到很欣慰,我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訓練沒有白費。為了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在班上每個月組織評選一次 “讀書少年”,并在班級墻報上給予表揚。由于在閱讀的每一環(huán)節(jié),我都關(guān)注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大多數(shù)同學踴躍閱讀,而且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征文活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高漲,真正做到了樂在其中的讀書。
總之,只要我們能夠通過增加課外閱讀教學的趣味性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更有利于為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服務(wù),會更有助于我們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蘇大銀. 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J]. 讀與寫(下旬刊),2015(5).
[2] 朱娟. 簡析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有效策略[J]. 語文天地(小教版),2015(4).
[3] 李露. 小學課外閱讀現(xiàn)狀分析與思考[J]. 時代教育,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