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梅
摘 要 現代教育提倡的是素質教育,小學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素質教育,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筆者以為,在小學教學中開展參與式教學,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訁⑴c學習,就是一個踐行素質教育好舉措,數學課題的參與式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參與式課題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5.067
O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Participatory Teaching
LIU Anmei
(Guizhou Province Liuzhi Area Special Education Boarding School, Liupanshui, Guizhou 553400)
Abstract Modern education advocate is quality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how 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we need to think about. I think, to carry out participatory teaching in primary education, so that students learn by mechanical passive to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quality education is a good practice initiatives,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athematics subjec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elementary mathematics; participatory; teaching
小學數學教學是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是我們小學老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一直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人們比較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關系,即“主動的教”和“被動的學”構成了傳統(tǒng)課題。在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筆者認為有必要改變這種局面,要積極開展參與式課堂教學。
1 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的概念及意義
參與式教學是由“參與”和“教學”兩個關鍵詞組成的。對于“參與式教學”的概念有很多種不同的界定,正所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一般來說,我們所理解的參與式課堂教學是指,在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下,遵循教學大綱,利用各種靈活的方式,讓學生作為課題的一個重要主體,在民主寬松的課題氛圍中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去,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共同推進教學過程的一種課題形態(tài)。
小孩子是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成長階段,孩子的學習本身沒有太多的主觀能動性,這就需要老師積極調動,用參與式課題吸引學生,讓學生與老師一起,完成一個寓教于樂的有效課題過程。因此,可以說,在小學數學課題上開展參與式教學是十分有意義的。其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參與式課題教學能夠提高效率?;粍訛橹鲃?,有了主動性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在這種參與式課題上,老師和學生都有積極性,就能在老師教和學生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提高了效率。二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參與式課題形式多樣,可以充分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參與方式,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朝多元發(fā)展方向邁去。三是參與式課題有利加強師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培養(yǎng)學生融入集體的能力和發(fā)揚傳統(tǒng)的美德等。四是也利于激發(fā)教師教學熱情和促進業(yè)務水平的提升。
2 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策略
參與式教學是一種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教學方式。然而,如何才能做到小學數學課題的參與式教學則是每一個理論研究者和實踐教師都要認真思考的話題。結合日常教學開展情況,筆者認為至少要有如下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興趣,以生活化教學方式,引起學生共鳴。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在小學生自我學習意識不夠明確的情況下,興趣使然往往成為他們學習的一大動力。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用生活化的案例和生活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通過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場景和利用一些小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改變僵硬死板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提升對知識的探索熱情和對知識點的高效吸收,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和教育效果,讓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來。
(2)尊重課堂的“另一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只有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才能更好地實現對知識的吸收和利用。在具體的參與式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的應該是引導學生去開展積極的知識探索,而不是生硬地將知識點硬塞給學生,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才能讓學生更加準確更加牢固地記住和掌握知識點,從而實現對理論知識的有效運用。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生手腦并用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和合理運用的能力。
(3)以教材為綱,但也不局限教材范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感官和情趣。新課改后,教材已經比較貼近素質教育,但同樣離不開老師的創(chuàng)新教育。因此,我們既要重視教材,也要能夠采借其他各種可能的方式,積極開展靈活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感官和情趣。一是要積極引導學生聽“講”。必要的知識傳授是必要的,因此,要采取合理的方式,用生動形象的方式講解,引導學生聽。二是要讓學生喜歡“看”。必要的書本閱讀是必須的,因此也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看書。三是要引導學生喜歡“想”。數學是一門需要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額學科,因此,要積極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結合生活細節(jié)多加琢磨。四是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題回答問題,做好“說”的功夫。只有做好這些,才能使課題更生動。
(4)讓學生在課題中學會理解團隊精神,并適當開展競賽引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與適度競爭能力。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fā)出來。學生學習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因此,在參與式課題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形式多樣的課題形式,一方面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也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精神。這是培養(yǎng)素質教育應該要采取的措施。比如,在乘法口訣的記憶上,可以分組進行,采取組與組之間的相互比賽的方式,組內成員則可以互相補充。這樣大家在分組過程中學會合作,在組與組之間則形成競爭,這樣增加了趣味性,也利于記憶。
3 小學數學參與式課題教學遵循原則
對于學生來說,特別是在小學教育階段,老師的一舉一動,甚至是一個眼神都能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影響。我們在探討了關于如何開展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概念、意義以及策略后,我們將來進一步探討作為參與式教學的實施者,教師要有效開展參與式教學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第一,應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則。我們都知道相互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而互相尊重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所在。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和自我意識,如果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用不當的語言或行為對學生進行羞辱,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會造成學生與老師間的情感對抗,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抗拒,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從而很大程度上對教學效果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只有教師做到充分地尊重學生,獲得學生的尊重和配合,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更加有效地開展參與式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效率。
第二,應遵循師生平等的原則。平等原則是保障參與式課堂教學高效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參與式教學就是要師生共同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更加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參與式教學應遵循的重要原則之一。當然,由于教師和小學生無論是在年齡、思維模式、認知水平、行為模式以及情感體驗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要做到師生間平等關系的建立,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進行換位思考,進行自我角色轉換,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掌握學生的思維特點,從而很好地進行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第三,應遵循真誠和諧的原則。以誠相待、和諧相處的師生關系是有效開展參與式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以真誠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保障和諧師生關系的實現。我們都說教師除了“教書”外,更重要的職責就是“育人”,而要做到“育人”最好的方式莫過于老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把自己的真實的感受和體驗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時機分享給學生,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自己行為的真實反映,如學生表現好時,老師就應該以真誠的態(tài)度去表達對學生的良好行為的贊同和滿意,從而實現師生間的真誠溝通和良好互動。
總之,參與式教學的高效開展需要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是建立在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上的。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小學生的學習自控力和自我感悟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師生間的積極溝通至關重要,而參與式教學就是通過在老師的適時引導下進行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從而達到教育目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對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感悟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