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 自1981年Henri Holec出版《自主性與外語學習》一書以來, “自主學習”逐漸成為語言教學領域的熱門話題。由此產生的自主學習中心也受到諸多關注,然而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自主學習中心仍暴露出許多問題。本文結合高校圖書館的學科信息共享空間,探索了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新模式。
關鍵詞 英語 學科信息共享空間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5.025
College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Based on
English Subject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
WANG Fang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Digital Librar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5)
Abstract Since 1981, Henri Holec published the book named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elf-access learning" gradually became the hot topic of language teaching field, and the self-access learning center with it also attracted lots of attention. While after many year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self-access learning center exposed a lot of problems,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SIC of academic libraries, exploring the new model of college english self-access learning.
Key words English language; SIC; self-access learning
0 前言
1981年,在Henri Holec出版《自主性與外語學習》之后,“自主學習”逐漸成為語言教學領域的熱門話題。國內外學者紛紛就自主學習的目標、特點、概念、方法等,進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果。然而,在如何有效支撐學生自主學習,如何既保障教師教學引導的效果,又能為學習者充分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以及舒適、便捷的學習環(huán)境方面卻研究較少,即便是當前應用較多的自主學習中心,也暴露出很多問題。而學科信息共享空間則融合了信息共享空間與學科服務的兩重優(yōu)勢,即按照學科、專業(yè)整合圖書館空間、資源、服務,提供全力支持用戶學習、教育、研究的環(huán)境并以學科館員、專業(yè)教師等服務形式融入用戶整個學習、研究過程,以解決用戶實際具體問題為最終目標而提供專業(yè)化、個性化的服務模式。①
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研究將把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理論引入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改善現(xiàn)階段英語自主學習中暴露的一些問題,并進一步充實和完善語言教學方面的自主學習理論。
1 構建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意義
1.1 有益于進一步深化圖書館服務模式改革,提高服務層次
當前,圖書館傳統(tǒng)的“以資源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信息時代下讀者的多樣化需求。圖書館所提供的傳統(tǒng)服務如圖書借閱等也呈急速下降的趨勢,因此,對其實行改革,實現(xiàn)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以讀者需求為中心”的轉變,可謂迫在眉睫。此項研究中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與英語自主學習兩者的結合,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tǒng)圖書館“坐等讀者的、被動的”服務模式,使圖書館能夠更多地從讀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以便更為有效地滿足讀者日趨多樣化、個性化、專業(yè)化的需求。
1.2 有益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進而引導其進行自主學習
我國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習內容,而學習質量評估的主要依據(jù)在于考試成績,顯然,此種教學主要傾向于知識的輸出,卻忽略了學習者自身個體的差異,使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很難得到發(fā)揮。 而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自主學習模式中豐富多樣的資源及其自由自在的交流環(huán)境,更能給學生的學習提供自由發(fā)揮的機會,進而激發(fā)其積極主動性,實現(xiàn)引導學生真正實現(xiàn)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1.3 有益于進一步推動高校英語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
傳統(tǒng)外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一般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趨勢,市場迫切需要外語基礎扎實,又具備外交、經(jīng)貿等相關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就此看來,傳統(tǒng)外語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新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自主學習模式更注重學生聽、說、交際和應用的培養(yǎng),將為大學英語教師提供進行教學改革的平臺,幫助他們進行教學內容及方法方面的探索。
2 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環(huán)境的構建
2.1 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虛擬環(huán)境構建
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虛擬環(huán)境是指大學生學習、交流與共享的虛擬社區(qū)。由虛擬學習空間、各類信息資源、網(wǎng)絡軟件設施部分組成。虛擬學習空間主要包括英語資源導航、專題論壇、English Corner、信息素質教育、名師課堂、RSS訂閱等虛擬環(huán)境。各類信息資源包括學科資源導航、精品資源推薦、名校英語學習資源等;網(wǎng)絡軟件及設施, 包括各種軟件,如信息獲取共享軟件、教學軟件、交流互動軟件等。
2.2 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物理環(huán)境構建
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物理環(huán)境是指大學生學習、活動及交流的物理場所。由圖書館實體空間、硬件設備、服務設施、人力資源四部分所構成。實體空間包括文獻區(qū)、參考咨詢區(qū)、培訓區(qū)、小組討論區(qū)和休閑娛樂區(qū)等。硬件設備主要包括計算機設備、網(wǎng)絡設備、復印打印等外圍設施;服務設施包括參考咨詢臺、電腦技術支持臺等; 人力資源主要有英語學科館員、英語學院教師、學生志愿者、計算機網(wǎng)絡專家等。
3 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運行流程
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是以大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強化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如圖1)。該模式強調通過激發(fā)學生興趣,來引導學生進行大學英語的深入學習;然后通過學生與學科館員、教師與學科館員、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互動環(huán)境中相互監(jiān)督,相互促進;另外,此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在應用過程中,可以進行共建共享,以此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優(yōu)化此空間的建構;最后,由于此空間資源非常豐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資源及其方式,使學生不至于局限在同一種模式和同一種思維中,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圖1 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運行流程圖
3.1 以情激趣,誘其深入
在這里“情”包括兩個方面:感情和情景,即在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中的館員應該能夠通過一些細節(jié)使學生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和關懷,使學生愿意到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進行學習;另外,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中應該創(chuàng)設一些學習場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fā)其探究的欲望,以此來發(fā)掘學生對知識與生俱來的好奇感,使他們樂于學習,并愿意深入。
3.2 交流互動,促進協(xié)助
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是一個學生根據(jù)自身需求自主進行英語學習、拓展英語綜合能力的學習平臺,它的互動是全方位的,不僅包括人機互動及學生與學習內容的互動,而且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其中,學生與平臺學習內容之間的互動則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是對教材及課上學習內容的二次開發(fā),使知識真正活了起來,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則既能滿足學生相互間交流的需要,又能滿足學生情感傾訴和分享的需要,使學習變得更為活潑有趣。通過此共享空間,不同需求或者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教師或者學科館員的引導和幫助下,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學習計劃、選擇相應的學習內容、并最終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因此,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效果增強,學習的效率得到提高。
3.3 共建共享,優(yōu)化建構
通過交流互動,一方面大學生可以獲取到更為豐富的信息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到其他成員對問題的不同想法,從而進一步促使他們對問題的深入思考,以便重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傳統(tǒng)的英語自主學習中心,資源建設者一般來說是部分教師,他們在精力與經(jīng)費都非常有限的情況下,一般僅僅能夠保證百分之二十核心資源的建設,來供給大部分大學生學習者使用,且不能保證每天進行必要的更新,所以學生的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在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模式中,任何成員都可以隨時隨地去創(chuàng)建任何資源,從而使信息共享空間的資源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資源的需求率。
3.4 完善自我,彰顯個性
由于學生在生活經(jīng)驗、思維能力以及知識基礎等等多方面的差異,使得每個學生發(fā)展的目標、速度和軌跡大不相同,因此,在大學生自主學習中我們也應堅持“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的觀念,學會尊重個體差異,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讓學生在信息共享空間的物理和虛擬環(huán)境中得到自由選擇學習資源的權利,及暢所欲言的權利,使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教師、學生和學科館員之間都能夠做到平等對話;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想法甚至展開頭腦風暴,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4 結語
通過構建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可以使圖書館資源整合和英語教師引導學生的作用得到充分,為英語學習者及教師提供一個全力支撐學習與研究過程的信息環(huán)境,并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英語學習者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和運用信息的實踐能力,以此來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協(xié)作精神,引導其真正實現(xiàn)自主學習,從而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英語學科信息共享空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1040086)成果之一
注釋
① 陳嘉慧.論學科信息共享空間建設——以華南師范大學南海校區(qū)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0(16):67-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