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詩瀚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訪問法,介紹了高爾夫運動的發(fā)展前景,結合實際的分析吉林地區(qū)開設高爾夫課程的現(xiàn)狀。并對高爾夫在吉林省高校開設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述,并提出建議。旨在為高校推廣高爾夫運動和體育教學的深化改革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 高校 高爾夫課程 可行性
高爾夫運動一直崇尚時尚、健康、高雅。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人們的體育需求而演變成為一項風靡全球的休閑體育運動項目。在西方國家被看作一種陶冶情操和鍛煉體魄的極好形式,并被認為是真正的紳士藝術。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高爾夫球協(xié)會在北京成立,隨后高爾夫運動在中國迅速發(fā)展開來,憑借極強的藝術魅力,高爾夫運動深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高爾夫是當今社會交際的重要途徑,熟練掌握該項運動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交際能力等具有積極作用。但是目前高爾夫運動在廣州等南方城市開設較好,在北方等高校開設情況非常一般。因此,北方高校開展高爾夫教學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吉林省高校開展高爾夫運動現(xiàn)狀
2007年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消費產值為60億美元,高爾夫運動在中國只能說是剛剛起步。2004年開設高爾夫專業(yè)課程的高校十分稀少,只是廣州、青島等南方或者沿海城市開設。中國高爾夫人才十分匱乏。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巨大的市場中我們看到,如深圳大學的高爾夫學院,青島的高爾夫學院等高爾夫人才一畢業(yè)就被球場和一些企業(yè)一搶而空。在這樣的競爭年代,可見高爾夫人才的被需要程度。而縱觀吉林的各個高校目前開設高爾夫培訓課程的只有延邊大學。
二、吉林省各高校開展高爾夫課程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一)項目特點符合大學生的學習特點
高爾夫運動是一項有文化、有禮貌高雅的休閑娛樂運動。它獨特的風格和項目特性尤其吸引喜愛休閑的人們的關注。高爾夫運動起源于15世紀的歐美,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它的項目特點與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相吻合。在奧運會的影響下,高爾夫運動的受關注程度,以及對體育事業(yè)的促進作用,勢必對高爾夫運動的發(fā)展起到推動。而吉林省對學生的培養(yǎng)和教育必須結合實際需要,滿足學生對高爾夫運動學習的需求。隨著高爾夫球運動在國內的普及與推廣,許多人將它作為自己的業(yè)余娛樂運動休閑方式,特別是一些高校己經(jīng)將高爾夫球的教學納入正規(guī)的體育課堂。
(二)高校的課程開課特點為大學生參加高爾夫運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
吉林省高校體育課程的開設符合時代要求,無論是體育院校還是公共體育都采用選修課程和專修課程開設。時間段的設置可以給有興趣想學習高爾夫運動的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參與高爾夫運動項目的學習,豐富體育教學課程的設置,在自由支配的時間下充分選擇學習的時間,為將來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吉林省各大高校良好的教學條件滿足開設需要
目前,吉林省內室內高爾夫球場和小型室外高爾夫球場如春筍般發(fā)展開來,高爾夫的各項器械和備品商店也越來越多。而高校內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自設室內練習場所,或積極和高爾夫會所合作采取分時段使用球場外聘兼職教師等方式,充分利用豐富的高爾夫球資源
(四)較好的師資條件
高校體育教師大都受過專業(yè)體育高等教育,文化素質較高,運動技術較好,體育運動的遷移作用將使體育教師能很快掌握高爾夫運動技術和教學方法。體育院校的繼續(xù)教育形式和高爾夫分會舉辦的各種培訓班也可以培養(yǎng)高爾夫球教師,從而推動高爾夫運動在我國的普及和提高速度。在對吉林省各高校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歷和支撐結構都可以勝任高爾夫的教學需要。
三、吉林省高校開展高爾夫球運動的對策
(一)組織大學生高爾夫球的競賽活動
競賽活動是推動一個新興項目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和手段,為更快地推動高爾夫運動在各高校的發(fā)展,適當在每一年舉辦一次大學生高爾夫球比賽,這樣各校間通過高爾夫運動的交流與競技,并有力地推動高爾夫在高校的發(fā)展空間,擴寬了高爾夫球在高校教學的普及。
(二)開展裁判員教練員及師資力量的培訓工作
高爾夫球運動在我國高校目前還是屬于新興的課程,為盡快培養(yǎng)出一批批高質量的高爾夫運動人才,首先要培養(yǎng)出國家的師資力量,如教練員裁判員及相關管理人員等基礎工作。各地區(qū)根據(jù)自身的發(fā)展情況,結合當?shù)氐馁Y源,提高人員的業(yè)務能力和訓練水平。如延邊大學就能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配合當?shù)馗郀柗蚓銟凡康谋荣惏才牛M行裁判等學習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開展高爾夫球交流
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近幾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國際化,高校領導者逐漸認識通過體育運動項目可以敲開對外交流的大門。進而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也會產生良好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各高校應加強大學生高爾夫球隊的建設,與韓國日本等國家加強交流,通過國際間交流擴大學校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楊曉生.論高爾夫運動的文化內涵[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0(1):9-11.
[2] 肖健,于冬雪.高職院校社會體育(高爾夫)專業(yè)教學建設與改革研究[J].今日科苑.2010.9:89-90.
[3] 孫永生.我國高爾夫球運動開展現(xiàn)狀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6.
[4] 唐花明.我國高校開展高爾夫球運動可行性研究[J].菏澤學院學報.2010.3.
[5] 車永強.創(chuàng)新校企辦學形式提高中職競爭能力以茂名電大與沁源高爾夫俱樂部聯(lián)合辦學為例[J].南方論壇.2011.8:95.